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陕西省体育场地供给结构失衡问题研究

2018-11-22张金桥吴芮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场馆

张金桥 吴芮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旨在我国当前明显的经济结构分化中找到调整经济结构的新方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当下,健身人群的增加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的利用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利用现状为研究对象,现有数据以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2013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以及陕西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研究依据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所选的课题,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查阅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使用情况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文献。阅读“陕西省第六次体育场馆普查”数据公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2年)》等相关台的政策。

1.2.2 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的方法直接有效的观察陕西省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与开放情况。

2. 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侧改革内涵

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具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般特点和要求,即要调整体育资源配置结构和转变运营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促进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提高。又具有体育自身的特殊性和改革重点,即要围绕全民健身的需求进行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着力增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体育场地的供给更加符合当前全民健身的要求,促进现有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15分钟健身圈的建设,努力形成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利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体系。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把握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2.1 保证供给

当前,我国体育场地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健身人群的需求问题日益突出,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到2020年,老百姓体育健身意识要得到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同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其中规定到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得低于2.3平方米。在之前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圈定了未来五年体育设施投资方面的目标,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而根据2013年底发布的《陕西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至2013年,陕西省共有体育场地数量40,10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数量的2.37%;以同年末全省人口总数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0.6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7平方米。相比之下,同期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平方米,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则为19平方米。所以要实现全民健身首要解决的就是面向大众开放的健身场地问题,即保证体育场地的供给问题。

2.2 调整结构

目前,陕西省体育场地的供求类型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体育场地供给结构没能很好的适应目前全民健身需求的变化。调整结构已经成为陕西省体育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调整体育场地的投资结构和运营结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李克强总理指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保证体育场地有效供给的前提下,调整体育场地类型结构,根据各地的区位优势,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体育场地。

2.3 提高质量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随着健身人群与体育场地的矛盾转变,健身人群对体育场地的数量之忧已转变为质量之虞。这里的质量并非简单的场地器械质量,从健身人群角度出发这里的质量是场地、场馆、设施的可使用率,作为运营方这里则指的就是供给率问题。

体育场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解决了体育场地的建设数量问题,运营解决的是供给质量问题。提高质量已成为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体育场地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运动的需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4 促进融合

促进融合是要将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与体育相关的购物、休闲娱乐等相结合,打造体育场馆为主,休闲娱乐为辅的综合体服务区域。为加快陕西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契合消费者体育消费需求为导向,减少场地偏、设施闲置、城乡区域供给不平衡等不合理使用现象,大力提高体育综合体建设,引领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的潮流。与此同时,不断增加体育场地设施项目的多样性,无疑会促进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3. 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侧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

3.1 场地“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

随着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与全民健身的理念逐步深入,陕西省健身人群基数直线增长,现有场地资源供给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健身人数。根据2013年底发布的《陕西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至2013年,陕西省共有体育场地数量40,10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数量的2.37%;以同年末全省人口总数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0.6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7平方米,人均占有量偏低,是美国同期的1/15,由此可见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占有面积偏低,无法满足现有健身人群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局部供给大于局部的实际需求。具体表现为,有大型体育场(馆)由于建设选址不科学、内部运营管理模式僵化以及场馆使用功能单一等因素影响,难以满足群众健身需要,能满足群众需要的中小型体育场地设施却又少之又少。

3.2 场地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

现阶段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是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政府拥有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负责支付体育场地在建设前期和后期所产生的建设成本、管理成本、维护成本等费用。然而政府主导建设的体育场地一般以大型活动、体育赛事为主,很少对外开放,而有需求的健身运动爱好者又缺少专业场地,供给与需求二者之间难以形成对接,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企业开发的体育场地大多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运营更为灵活、弹性,劣势是缺少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3.3 体育场地布局不合理、城乡区域差距较大

表1 陕西省各系统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

(《陕西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数据)

陕西省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地区资源禀赋、政策机制的倾向,本省的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规模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农村地区落后于城市地区。且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低档次的体育场地占主要部分,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时期群众健身活动的需求。并且在全民健身开展期间陕西省打造了最大健身长廊——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然而由于部分受位置以及环境的影响利用率并不高,导致大部分场地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3.4 不同系统内体育场地供给失衡

陕西省体育场地在不同系统内的供给也存在失衡。现有的大部分体育场地资源掌握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手中,然而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由于受到体制机制与安全问题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对外开放的积极性不高(如表1所示)。这也成为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供给质量和效率不足的重要原因。

4. 加快陕西省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4.1 增大体育场地供给,转变陕西省体育场地投资运营模式

陕西省政府要逐步改变单一的投资模式,加大财政上的支持,并且在税务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减免政策和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场地设施。积极引导中小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中小型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发展中小规模投资运营模式,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载体。陕西省体育场地的中小规模经营,是加快陕西体育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激发社会资源的“改结构”的动力,也要以中小规模体育场地为基础。

4.2 优化陕西省体育场馆设施资源配置

首先,陕西省应根据本省现阶段的城乡发展新思路,对于本省体育场地设施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升级,以此来带动城乡间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平衡稳定发展,努力建立适合农民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需求的表达机制。与此同时,要着眼于陕西省现阶段不同社会人群的健身需求,将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布局进行科学划分规整。并大力推进城乡区域体育场地设施的共享,行成城乡优势互补。其次,利用省内各场地的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体育场地设施的共建共享,充分协调现有场地资源利用与新建资源的场地资源的使用率。

4.3 利用大数据提供公共体育场馆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战略成为产业发展的热门之一。“互联网+”作为时代的趋势,在体育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开启资源服务智慧化供给,利用“互联网+”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扩大场馆资源供,也可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康数据库,与场馆设施数据库。基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化发展的当下与健康数据库、体育场馆设施数据库相互结合并加以利用,有利于健康中国发展下为健身群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同时也将提高扩大体育场地的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规模现状下运营服务的升级路径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