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2019-12-23钱武宁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场馆场馆

□ 钱武宁(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5)

1、引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体育场地设施则是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的重要工具,确保其有效维护,成为每一个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者的基本任务。结合笔者二十年的高校场馆管理经验,就当前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展开分析,并结合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到漏洞和问题,提出可行性的管理策略,发挥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健康运行提供支持。

2、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需求分析

为更进一步的实现对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做到精准定位,强化服务。但这一切的前提则是要做好需求的分析和论证,从当前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情况出发,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中包含了体育教育工作需求、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需求以及体育场地设施的赛事需求等几个方面。

2.1、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需求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需求分析,其中最基本的需求即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体育教育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成长。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升级,体育场地设施方面逐步走向完善,也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工具。作为当代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平台,体育场地设施的基本功能也是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从该需求来看,对于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者而言,则需要做好场地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避免影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2.2、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需求

全民健身运动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开始逐渐关注个人的身体健康,更主动的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达到身体素质提升的目标。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的活动场所,更是周边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的场所。高校的体育场地本身就具备开放化的特点,这使得其功能定位方面,包含了社会化服务功能。很多高校周边的单位或者个人,经常借助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来开展各类型的比赛。这使得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明显提升,也赋予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功能,且该功能将会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而逐渐走向成熟。

2.3、体育场地设施的赛事需求

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除了体育教育需求之外,还包含了社会化需求。当然,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体育场馆设施还需要满足赛事开展的需求。目前,高校各类别的校园联赛、城市联赛等等,都会借助校园的场地设施来实现和展开。高校本就具备基础的场地设施,在赛事开展之前只需要稍作装饰或者维护翻新,则可以满足赛事的开展要求,并且在赛事举办之后,场地设施依旧可以用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和学生的日常锻炼。

3、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细节内容较多,从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出发,虽然现阶段在多元需求的影响下,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已经得到重视,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困境,明确场地设施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为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3.1、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细则不明

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并未制定有关于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相关细则,即便是制定了场馆管理制度,内容也相对笼统,在合理性以及实用性层面处于劣势,从而极容易造成场馆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场地设施以及运动器械出现损坏,对体育教学、训练等产生影响。如当前高校已经具备标准化的羽毛球场、篮球场以及网球场等,如果缺乏明确的管理工作细节的规范,一旦出现场地设施的损坏问题,则需要高昂的维修费用,并不利于场馆设施的价值发挥。这种情况在校内经常出现,既是对学校的一种资源方面的浪费,更是对场地设施管理工作者的严峻考验。

3.2、场地设施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

想要确保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优质的管理人员是关键。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体育场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高,为满足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需求,学校通常会大量聘请非专业人员去管理场馆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则很难按照正确的场地设施管理方法来优化管理模式,极容易造成维护过程中的二次损坏。这种情况在我国高校并不少见,充分表明我国高校普遍忽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有效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水平偏低。

3.3、缺乏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合理规划

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合理的选址和规划布局,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工作将带来一定的便捷。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体育场馆的建设缺乏合理的布局,这就导致在场馆建设完成之后,由于利用率不高,有效性不足,处于一种闲置和过度维护的状态。体育场馆本身的服务功能得不到展现,将严重影响体育场馆设施所展现出的多元需求,也就造成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困境。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大笔费用,成为高校健康发展的一个阻碍。

3.4、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流程相对混乱

体育场馆设施管理,需要一整套的流程支持。但从当前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场地设施管理处于一种随意化的状态,即场馆的设施外购、自制、检查验收、使用维护等多个环节都是一种脱节状态,且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流程混乱自然导致管理效果不够理想,管理的有效性缺失。总的来说,这种无序化的管理状态虽然是一种普遍的管理工作常态,但对于高校体育场地管理工作而言,将产生消极影响。

4、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策略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还是需要解决一些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优化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环境,使得管理工作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出来。笔者结合多年的管理工作实践,提出如下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策略。

4.1、形成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细则

形成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细则,是对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一次标准化、规范化的探索。对于管理工作者而言,有明确的框架规范,也能够在管理工作开展中有章可循,最大限度上的避免管理工作的重点把握不明的问题。管理工作细则的制定,则需要按照以下流程来实现,具体如下:提出计划→编制计划→计划审批→制定草案→征求意见→进行修改(部门领导审核)→讨论(组织评审)→审批→发布→实施 (执行监督)→评价完善。这一整套的流程,使得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更明确,制定的内容经过层层审核也将更符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现状。管理工作者有章可循,则在开展场地设施管理的过程中将更加游刃有余,对损害以及威胁体育场地设施的行为能够有明确的管理规范进行监管,为管理细则的有效性持续发挥奠定基础。

4.2、强化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强化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方面,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校内的体育场地管理人员,需要对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按照管理细则的要求,开展积极的管理工作。当然,学校也需要对这一群体开展积极的培训与考核。在培训方面,需要融入更多先进的场地设施管理的先进思想,可以聘请这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使得校内的管理人员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并制定管理计划,为自我管理创新实践奠定基础。当然,也需要做好评价与考核,包括绩效的考核与工作态度的考核两个方面,并将其纳入到总体考核当中,使得管理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本身提高关注度,为体育场馆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外聘人员层面,需要聘请高质量的场地设施管理人员,这样既能够带来全新的管理经验,使得原有的管理工作环境得以改善,也能够带动校内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迈入新台阶。

4.3、做好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规划

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管理人员的场地设施管理难度。通常情况下,体育场馆的建设有以下几种规划与布局方式:其一,体育场馆与教学建筑相邻。这种场地的布局优点主要表现在空间的有效利用,便于开展统一管理。但这种场馆的布局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会对室内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二,体育场馆设施位于学校的边缘地区。这种布局方式,使得运动区和教学区之间并无干扰,并且能够发挥出体育场馆的社会性功能,服务于社会群体,便于开放性格局得以形成;其三,体育场馆的中心布局。这种体育场馆的规划模式,便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体育活动更便捷。总的来说,不同的体育场馆规划,决定了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但把握有效的体育场馆布局形式,将大大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的有效性。

4.4、优化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流程

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工作,核心就是确保场地设施得到合理的使用,从而增强场地设施的使用寿命。但针对当前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流程缺失的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流程管理策略。即学校体育场地设备的采购方面,通过设施器材外购和自制两种,外购的主要流程是选型和采购,设施自制的流程则为制造和改造。在完成设施的制作完成之后,进入到检查和验收阶段,并对使用管理环节进行优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和实现,而后通过维修和改造,最后进入到报废环节。从整个流程可以看到,场地设施管理流程较为明确,对于器材的情况有一个相对清楚地认知,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去解决,做好对于设备与器材的有效维护。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场馆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场馆风采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