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内容物为阑尾的腹股沟复发股疝1例报告
2018-11-22邵佳哲谷春伟
邵佳哲 谷春伟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苏州 215000)
Amyand疝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腹股沟疝,疝内容物为阑尾。2017年2月,我们收治1例开放性腹股沟疝术后1个月发生Amyand疝,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因“发现双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半年余”2017年2月入院。2016年7月外院行右侧腹股沟疝开放性手术(术式不详),术后1个月复发,且左侧亦出现肿块突出,偶感酸胀不适。有便秘史。查体:腹平,右侧腹股沟区见8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未及气过水声;站立位可见双侧腹股沟区肿物突出,右侧约3 cm×2 cm×2 cm,左侧约2 cm×1 cm×1 cm大小,肿块软,无压痛,平卧可自行回纳。血尿粪常规、生化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腹股沟彩超:双侧腹股沟异常回声,考虑腹股沟疝可能(图1)。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复发疝;左侧腹股沟疝。全麻下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脐下横向小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腹直肌前鞘,血管钳撑开腹直肌至腹直肌后鞘及腹膜,在腹膜前间隙建立空间,置入腹腔镜及操作钳,探查见右侧腹膜前间隙粘连,局部组织纤维化,见一部分卷曲补片于腹膜前间隙内。在腹膜前间隙分离疏松结缔组织,分离局部粘连,部分补片与腹膜难以分离,局部腹膜前间隙无法打开,剪断取下部分补片及腹膜,见腹腔内阑尾疝入股环内(图2)。将阑尾小心剥离至腹腔,未见损伤,分离疝囊与疝外被盖之间粘连,彻底止血,可吸收线缝合缺损腹膜,充分显露右侧肌耻骨孔。左侧腹股沟区腹壁下血管内侧直疝三角、股环内均可见一小疝囊,钝性分离疝囊与疝外被膜之间的粘连,彻底止血。由脐旁trocar置入3D补片(SURGIMESH XD 3D1115-8 11×15cm,通用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左右各一张,补片无需固定,于右侧腹膜前补片下方放置引流管一根,戳孔处引出接负压球,完全排气后缝合各切口。术中诊断:右侧腹股沟复发性股疝(Amyand疝);左侧腹股沟股疝;左侧腹股沟直疝。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止血对症治疗,术后第3天拔出引流管并出院。随访半年,无慢性疼痛,未见复发。
图1 右侧腹股沟区B超示疝囊,内容物直径约0.7 cm 图2 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疝,阑尾疝入股环内(实线为耻骨梳韧带,虚线为髂耻束,红色箭头为阑尾;白色箭头为腹壁下血管)
2 讨论
Amyand疝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腹股沟疝,疝内容物为阑尾,发生率低,且大多为斜疝。根据阑尾病变情况可分为4型:Ⅰ型,正常阑尾;Ⅱ型,急性阑尾炎,炎性局限于疝囊内;Ⅲ型,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肠坏死、睾丸坏死、疝囊积脓等);Ⅳ型,急性阑尾炎合并疝囊外其他腹部病变,如结肠癌、阑尾肿瘤性病变等[1]。本例术中证实腹股沟股疝疝内容物为阑尾,临床上较为少见。股疝一般好发于女性,且疝内容物常为大网膜或小肠,易引起嵌顿,应尽早手术[2]。本例右侧疝修补术后复发,本次手术证实为腹股沟股疝,疝内容物为阑尾,无阑尾炎症表现,考虑为Amyand Ⅰ 型,阑尾小心回纳后未予切除,常规行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
腹股沟疝的诊断一般通过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3],我院常规术前体格检查及腹股沟区B超检查,对于Amyand疝的术前诊断仍有一定的难度,本例术前未能明确疝种类,为腹腔镜术中探查确定。手术方式的选择通常由阑尾是否并发炎性反应决定,部分学者对Ⅰ型Amyand疝不主张行阑尾切除,因切除阑尾后伤口为Ⅱ类切口,易感染,根据疝修补原则,仅能行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高,且增加术后感染几率[4]。我们仅遇到1例Amyand疝Ⅰ型, 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情况下,直接将阑尾回纳腹腔后将补片覆盖肌耻骨孔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随访半年,未见感染及阑尾炎发生。故我们认为术中是否需要同时行阑尾切除术,应根据阑尾是否存在炎症而决定,如阑尾存在炎性改变,切除阑尾后放置补片易反复感染,手术方式选择需慎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