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花园13年“保鲜”秘诀
2018-11-22陈桂香
■陈桂香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这4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倘若你来到文昌花园,一定被一幢幢高楼大厦、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环境深深吸引。看见居民在小区广场那优美的舞姿、轻快的步伐,你很难想像这里曾经是一片田野、一些破房子、杂草丛生。
时间回到2005年8月28日,扬州市最大的拆迁安置社区——文昌花园社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社区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区的表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社区”等荣誉,社区党委书记郑翔被选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回首来路,文昌花园“保鲜”之路,一幕一幕展现在眼前。最初由于拆迁安置,许多社区党员成为“口袋党员”,村党组织管不好,社区党组织管不到。针对这种情况,文昌花园社区进行了改革创新,改变原有党组织设置,根据党员从业特点和特长,建立“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的区域化党建模式,342名党员被划分为一个党总支和“创业者”“商业街”“夕阳红”等7个特色党支部,推选30个党员学习中心户,确保每名党员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服务群众的平台。社区以“每个党员带好一个家庭、带优一帮邻居、带活一片区域”的“三带”活动为抓手,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家门口饭碗服务社”“社区110”“党代表工作室”等特色品牌,成立了8支义工队,开展助老、助幼、助残、助学、助业“五助”服务,形成党员一起参与社区工作、一起服务社区百姓的良好氛围。
作为扬州市第一家拆迁安置小区,文昌花园既缺乏工作基础,也缺少经验可循,但社区先行先试,构建了“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服务模式,将131幢居民楼划分为11个网格,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每个网格由2—3个党员中心户、10名党员、108名志愿者共同管理,并依托“智慧社区网格管理平台”记录民情民意,实现“人在格中、事在网办”,得到居民的广泛支持。社区在扬州市率先建成邻里服务中心,提供基础服务和9大类57项便民小服务,以组团方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创新与改革贯穿了文昌花园社区服务的全过程,在扬州首推“民情工作站”“慈善超市”“老年公寓”“社区干部培训学院”等20多项改革举措,每次改革与创新都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居民1万多人、工作人员只有9人,文昌花园社区却探索出共享治理模式,做到社区的事党委牵头办、居民商议办、社会参与办,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社区治理委员会,采取“五议”工作法进行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社区重要事务,第一时间召开听证会,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受益。为社区23支志愿服务队、1316名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务文明积分”系统,积分用于兑换物品和社区服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成立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培育38家社会组织,“家门口饭碗”“新市民加油站”“老年公寓”被评为江苏省社会组织“十佳”公益服务品牌,累计争取公益创投资金300多万元,提升了社区治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2005年成立以来,扬州市文昌花园社区连续荣获国家、省、市表彰,社区书记郑翔先后被选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探究文昌花园13年的“保鲜”秘诀,党建创新和改革贯穿了社区服务的全过程,而每次改革与创新都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