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2018-11-21龚仕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1期
关键词:急危重症抢救儿科

龚仕妹

摘要 目的:儿科急危重症病患者有病情变化快、病情非常复杂及患者数量多等特点,因此在儿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与护理中,全面、及时以及准确的观察及护理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小伤残率与死亡率。

关键词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护理

儿科医疗事业在近年来快速发展,急症护理形成了一套特殊抢救与护理方法。首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急救素质,另外还需通过儿科急救专科理论知识及儿科急救专科技能的培训[1,2]。整个护理计划,首先要将急危重病情稳住,各个指标的检查不需要非常全面,主要针对关键性的指标,之后再针对潜在问题进行检查,并对伴随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处理急危重症患儿的病情,做好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工作与护理。

儿科急危重症特点分析

儿科急危重症患者特点分析:①患者数量较多。②患者病情的种类非常复杂。③患者病情非常紧急,并且极为危险。④儿科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并且多样等。

从“急”字出发:①对抢救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对抢救物品的放置需要遵循方便拿取、定位定物的原则,便于进行抢救工作。同时对抢救物品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确保抢救物品数量充足以及使用情况良好。②对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确保及时、正确、顺利地抢救。③提高抢救效率,做到“四快一准”,即快速气管插管、快速输液吸氧、快速采取抢救措施、快速接待患儿;准确掌握各种抢救常规用药及操作。

儿科急危重症的就诊范围回顾

一般急诊包括部分外伤、腹泻、腹痛、头疼、发热。儿科急危重症急诊情况如下:①休克、昏迷、心跳呼吸骤停以及癫痫持续等情况。②急性中毒:包括有机磷、食物、药物以及有害气体等的中毒。③各种创伤:包括颅脑受损、多发伤、骨折、烧伤等。④其他:自缢、电击伤、溺水等。

病情观察与抢救

儿科急危重症病情观察的特点:①结合幼儿与儿科急危重症的特点,采用不一样的观察方法。②在儿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中,护士不仅需要具备非常高的同情心、责任心,还需要做到仔细观察、多观察,眼不离患儿,若发生异常情况,需要得出确切的结论。③医护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各种疾病的症状以及发展规律,了解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知识,勤于观察,并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④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并明确各个患者需要重点观察的指标。⑤对患儿病情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如哭声、体温、呼吸、瞳孔、脉搏、意识等的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因为儿科急危重症发展变化非常快,所以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果断处理,这决定着疾病的抢救结果。

特殊用药的观察与护理:对于使用青霉素、破伤风等药物需要做药物过敏试验的患儿,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掌握用药原则,重点关注患者是否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并随时备好与过敏反应治疗相关的物品与药品。进行输液治疗时,需要对具有疼痛、呕吐、痉挛等症状的患儿进行定时观察,观察情况是否有所缓解,并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

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首先医护人员一定要确保头脑的清醒,抢救动作需迅速,并且条理清晰。及时对患儿作心肺复苏,如心内注射、心脏按压以及人工呼吸等;同时,需要及时清理患儿口腔中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能够吸氧,避免患儿窒息。此外,还需要做好实施气管插管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路,结合医生嘱咐应用呼吸兴奋剂、强心剂等药物。患儿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后,应当做好抢救记录,并进行心理护理[3]。因为幼儿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率高于成人,所以有效的抢救、护理可为成功抢救急危重症患儿提供保障。

儿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对患儿的心理护理:①护士对患儿做各种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准、快,应关心、爱护患儿,同时需要注意患儿姿势的舒适性以及保暖等,让家长真正放心,也使孩子配合治疗。②对幼儿态度要亲切,使其减少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检查治疗中与患儿多沟通交流,取得他们的配合。③对年长患儿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向他们讲明配合治疗疾病的重要性,解除其对诊治的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①结合患儿病情适当安慰家长,分析家长的心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②若患儿家长出现惊慌失措现象,为了不影响抢救,可以让家长暂时离开患儿。③对担忧焦虑的家长,医护人员要向其多作一些解释工作,并安慰他们,从而取得他们积极的配合[4]。

讨论

儿科护士对疾病的判断不但要有一定针对性,还应具备全面的观察能力,因为儿科急危重症患者往往具备了数量多、病种繁杂、病情危重并且紧急、变化迅速、多样化的特点,有时医生甚至难以预料结果。作为一名儿科护理工作者,能否胜任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否对儿科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争取抢救患儿时间、挽救患儿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因为儿科急危重症患儿病情变化非常快,且非常危急严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搶救、护理规划,主要内容包含心理护理、临床病情观察、急救措施等。在急危重症患儿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结合实际病情,区别急需解决、有待解决以及需要预防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以便更好地对患儿进行护理。护士要随时注意动态观察患儿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另外注重患者外在表现以及内部隐患的存在,并制定计划,定时观察和随机观察相互结合,其次医护人员需要观察、处理同时进行,对特殊处理过程中与处理后的症状进行准确记录,做好患儿各类管道的观察与护理工作,确保准确率与高效率。儿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与护理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及时及准确的观察、护理,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与死亡率,还能够促进急危重症患者康复率的提高,增加患者满意度[6]。

参考文献

[1]潘怡霞.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智慧健康,2016,2(3):48-50.

[2]刘慧.儿科无陪ICU医院感染与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4):185.

[3]孔祥梅,周爱玲.小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抢救与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29(3):149-151.

[4]刘燕.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探讨[J].北方药学,2014,11(3):166-167.

[5]金燕.急诊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11-12.

[6]吴清芬,谢成涛.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57-158.

猜你喜欢

急危重症抢救儿科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江苏省南通市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转运的护理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