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教学价值与策略探究
2018-11-21王永林
王永林
摘要: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和哲理性,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审美体验、思维品质等语文学科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人物传记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小传编写中理清人物经历,在对人物的品格把握中形成阅读策略,在探究人物成功的原因中发展思维品质,在赏析比较中领悟表达方式,在读写迁移中收获有益启示,以全面实现此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人物传记;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B-0085-05
人物传记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学习成功人物做人、做事的方式,汲取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选入了很多人物传记。以苏教版为例,有《诺贝尔》《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艾滋病小斗士》《詹天佑》《钱学森》等多篇文章。人物传记,根据作者和传主关系可分自传和他传,根据内容可分为正传、评传和画传,根据传记的篇幅可分为大传和小传。在小学,人物传记类的课文主要是他传、正传、大传。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把这些文章当作一般的写人叙事的文章来教。其实作为实用性文体的人物传记,被当作教材选入课本之后,除了原生的文学价值、一般的写人叙事的教学价值之外,还有作为人物传记类文体的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聚焦文体,教好人物传记呢?本文聚焦人物传记类文章的文本特点,梳理与探讨此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策略。
一、明晰人物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
1.人物传记讲的是真故事
人物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第一特征,事实是界定传记文学的关键。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有真实的姓名、有据可查的居住地点、可考证的活动范围,关键的事件都有时间记载,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比如《艾滋病小斗士》重点记录了恩科西1989年出生,9岁上学,2000年参加国际艾滋病研讨会发言,2001年离世几个人生阶段。传记类文章往往就是按照时间轴来叙述一个人的一生。
2.人物传记流淌着文学味
人物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作者需要通过选择、剪辑和组接,倾注爱憎的情感。为了表现人物的形象,它需要通过比喻、排比、象征等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比如《小草和大树》通篇就是描述“小草如何长成大树”来比喻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从穷苦人家的孩子如何成长为世界著名作家的过程。
3.人物传记富含着哲理性
传记中的人物大多经历了坎坷的人生,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霍金,终生被禁锢在轮椅上,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正常活动,却被称为“宇宙之王”;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残,自己被邻居赶到了船上做实验,最终成了“炸药大王”……他们或目标专一,顽强执着从而青史留名;或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创出一番人生伟业;或挑战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成为逆境成才的典范……传记中的名人、伟人的人生经历能给读者以积极的人生思考和有益的成长启迪。
二、厘清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1.领悟表达方式
人物传记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或者最有成就的人生片段,选择的事例都是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是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首先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选择事例的,如《艾滋病小斗士》中的恩科西在世间生活了十二年,作者为什么重点选取上学、大会呼吁、去世这几件事来写?因为这几件事表现了他与病魔、与社会偏见、与政府的冷漠抗争的小斗士精神。其次要领悟作者所举事例与人物品质之间的联系。事件本质与人物个性之间有着怎样的有效链接,作者又是怎样把这几件事通过夹叙夹议、时间轴连贯等方式有机的串在一起的。再次是领悟文章的谋篇布局。人物传记为了把人物写的鲜明生动,往往采用倒叙、首尾照应、侧面烘托等手法,设置悬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轮椅上的霍金》开篇“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然而,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他就是‘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文章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慢慢地揭开盖头,激发读者的兴趣。
2.获得审美体验
在人物传记中,为了使所写的人物有血有肉,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细节的描写。比如《诺贝尔》中点燃导为线的事例:“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每一句,每一个关键词,甚至四个感叹号,都值得细细品味。《艾滋病小斗士》中恩科西在国家艾滋病大会上的演讲,《钱学森》中钱学森在中秋节晚上和其他同学的对话,《詹天佑》中“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轮椅上的霍金》中霍金面对记者提问的回答……这些语言要么充满诗意,要么体现细节刻画的魅力,要么表达言语劝说技巧。除了言语的表达美,还有文章的结构美,主人公的人性美,都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资源。
3.发展思维品质
读人物传记,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认识一个立体的人。而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往往思维缺少深刻性。比如《艾滋病小斗士》,大部分的学生在初读后都认为恩科西之所以被称为小斗士,就是因为他不仅勇于和病魔作斗争,还关心其他的病人;认为“上学引起轩然大波”这件事可以不要,对大会呼吁也只是为了关心其他艾滋病人。在深入阅读后,学生发现与当时人们对艾滋病的歧视、偏见,政府对艾滋病人的冷漠相比,与病魔作斗争只是一个方面。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走向了深入。
4.获得人生启迪
有人说人生就是遇见,就是遇见各种各样的人,最后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人物传记的一个重要教学价值就是可以引导学生从传主身上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从而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轮椅上的霍金》中霍金面对记者“被禁锢在轮椅上,你不觉得命运让你失去太多吗?”的回答是“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比如《小草和大树》中的“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这些鲜活、励志的金石之言都使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滋养。
三、建构人物传记的教学策略
1.在小传编写中理清人物经历
学习人物传记就是在读一个人,读他的经历,读他的思想,读他不凡之处。很多学生在读传记的时候,能够随着情节的发展心情跌宕起伏,融入文本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但是往往合上书本让他们说说这个人物的时候,却多是点状呈现,叙述也是一鳞半爪。因此学习人物传记,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清传主的人生经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以《艾滋病小斗士》的教学为例。在初读课文之后,教师以“恩科西短暂的一生,活了12年,作者写了恩科西人生中哪些时间的哪些事呢?”这一问题切入讨论,通过合作归纳完成表格(见表1):
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抓住关键时间,主要事件的关键词,练说恩科西的人生经历,从说好一件事,到说好整个人生经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言语规律,培养言说能力。最后再引导学生将几件事连起来,加上人们对恩科西的评价,就是恩科西的人物小传。如此读、写、说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概括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对传主有了深刻的印象。
2.在品格把握中形成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人物传记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而人物的精神品格有时候作者不会直接在文本中呈现,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典型事件来表现的。在阅读时,应引导学生通过作者对人物叙述、描写的深度学习,归纳出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同时学会阅读这一类文本概括人物特点的一般策略。
(1)从事件或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人物的性格。比如《钱学森》一文,作者安排了三处语言描写。学生初读时能够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之心,但对这么多语言安排的妙处,却只能说出只言片语。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就会明白第一次的语言描写是自我独白,表现的是一颗爱国之心;第二次是对话呈现,劝说一批人,同时也借留学生的话道出了中美实验条件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刻也不敢忘记回国的可贵,表现的是爱国之情;第三次则借美国将领的话进行侧面烘托,突出了钱学森的爱国之志。只有经历这样的深度挖掘,才能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一个立体的人物。
(2)从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中归纳人物的品格。在人物传记中为了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往往会有作者充满哲理的议论。而这些充满思想性,有内涵的语句正是引领学生深入品析人物性格的关键。如《小草和大树》一文中达勃朗特三姐妹在遭受了骚塞的讽刺之后,作者这样描写:“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两个妺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这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顽强不屈的意志。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将表示人物内心感受的词语圈画出来,指导学生透过表层语言直抵人物内心,从而形成了与人物的直接对话,深入感受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3)从作者引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中分析人物的品格。人物传记中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往往引用名人、伟人的评价,这些评价就是对人物主要特点的概括。如《艾滋病小斗士》中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评价恩科西的离世“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表示:“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灾难,恩科西就是榜样。”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情感朗读中发现,安南没有说“黑人”失去一位小斗士,说的是人类;他没有说“南非”或“非洲”失去一位小斗士,说的是“世界”;曼德拉没有说恩科西是孩子的榜样,说的是“人类”,可见两位伟人对恩科西的评价之高。
3.在成因探究中发展思维品质
学习人物传记,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探究人物取得成功的原因,以获得有益的启示。一般在教材后的阅读与思考中也会留有类似的思考题。如《小草与大树》一文后“勃朗特姐妹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当用这样的问题作为主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时,学生受阅历和思维的限制往往眼光比较狭窄、考虑不够全面,经常简单地将人物成功的最终原因归结为“顽强不屈”这类“万金油”式的笼统的词语。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如在教学《小草和大树》时,学生将人物成功的最终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坚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比较“被骚塞讽刺”和“由写诗到写小说”的情节。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就会逐渐感悟到勃朗特三姐妹之所以能够在文学道路上取得伟大成就,不仅在于她们对文学创作的坚持不懈,更可贵的是她们面对嘲諷不低头,在遭遇打击后能够反思变通。在深度阅读中,通过想象、分析、比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得到了发展。
4.在赏析比较中领悟表达方式
(1)聚焦典型事例感受细节魅力。如《诺贝尔》这篇课文,文章采用概述和详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详细描写的事例只有一个:点燃爆炸性更大的炸药。这个事例在写作上很有特点,作者抓住了“亲自点燃”“紧盯”“怦怦直跳”等词语,使文字充满了紧张感。试验成功后,聚焦人物语言和动作,突出表现人物全身心投入炸药研究取得成功的狂喜形象。最后以“他,就是诺贝尔”一句话强烈表达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两个自然段,却用了八个感叹号,词语反复就有三处,营造了氛围,让人不禁为诺贝尔的举动惊叹。同样《小草和大树》中勃朗特三姐妹面对骚塞偏见的反应,《轮椅上的霍金》中面对记者采访的回答等,这些详写的内容充满了细节表达的魅力。
(2)關注谋篇布局感受独具匠心。人物传记的开头一般都用“平凡的出生”与“伟大的功绩”制造强烈的对比,教学时就要充分设置悬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首先呈现文章的第一段,再引导学生质疑。“霍金遭受了怎样的病痛,他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一位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的人,是怎么写出享誉世界的《时间简史》的?”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走入文本,阅读就多了探索的欲望。人物传记中通常会有一个过渡段,或表示人生的转折,或总结传主人生的经历。比如《轮椅上的霍金》中的“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过渡段的作用,体会承上启下的妙处,感受过渡段对概括全文内容的作用。至于人物传记文本中的首尾照应,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更是常见,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体会布局谋篇的好处。
(3)通过联系比较感受文体特点。人物传记可以在课文内进行前后纵向对比,体会不同事例的表达效果。例如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时,可以让学生比较为什么安南和曼德拉的语言前面有“感叹”“痛切”等丰富的提示语,而恩科西在大会上的发言只是用“他说”“他还说”,没加任何提示语;为什么作者称恩科西是“纤弱的声音”,而安南却说“世界失去了勇敢的声音”……在对比中,人物形象就在孩子的心中丰满起来。教学中还可以将相同文体的文章进行横向对比,体悟不同文章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时将《艾滋病小斗士》和《诺贝尔》进行对比阅读,教学六年级上册时,将《小草和大树》与《轮椅上的霍金》进行对比阅读,从文章的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方法等不同角度进行对比,从而把握此类文体的写作规律,更深层次地领悟表达效果。
5.在读写迁移中收获有益启示
(1)写读后感,沉淀思想。典型的人物事例,鲜明的人物性格,往往能触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写人物传记的读后感,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对人物有更清晰的认识,还可以引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理解人生的哲理,生发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叹和议论,从而沉淀自己的思想。
(2)写颁奖词,归纳功绩。人物传记是练写颁奖词最好的素材。“他不仅勇敢地与艾滋病作斗争,还与人们的歧视与偏见、与政府的冷漠作斗争,他以自己的经历唤起了无数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他以自己的人生书写了坚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称他为‘面对灾难的榜样,他就是——恩科西。”这样的颁奖词既让学生归纳了人物的功绩,又让学生提炼了人物的主要事迹,对人物的精神品格进行了概括评价,同时又凝练了语言,锻炼了文笔。
(3)写人物传,学会迁移。梳理人物经历,学写人物小传是五年级人物传记的教学要求。六年级有四篇人物传记,在对比学习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人物传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老师可以提供一位名人的一些事例和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确定详写事例,选择谋篇布局方法,进行传记类文体写作;也可以在假期中采访家乡名人,搜集事例,学写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作为一种独特的写人文体,在材料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体的特点入手进行阅读、体悟,就是给他们打开了这类文本的读写之窗,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培养了语言敏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人物的影响。以文体为视角的阅读,既充分发掘了阅读价值,又习得了表达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必备品格和语文关键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
责任编辑:李韦
Abstract: Biography has the property of authenticity,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text about bi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quality. In practice teachers may guide students to clarify the experience of characters in biography writing, to form reading strategies in understanding the quality of characters, to develop their thinking quality in exploring the reason for success, to understand the expressing styles in appreciation and comparison, and to draw positive revelations in reading transfer so that the teaching values of such texts can be realized completely.
Key words: biography; teaching value; teaching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