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怕冷,也能温暖过冬
2018-11-21
冬天穿棉衣、夏天穿短袖,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却有一类人群,即使在最热的时候,别人开着空调才觉得舒服,他却要长衣长裤“全副武装”,孤独地承受着冷的感觉;别人在吃着冰凉透心的冷饮及香甜多汁的水果时,他却只能捧着温水,无助地在一旁投去羡慕的目光。到了冬天,不只是早早地套上羽绒服,整条命都似乎要靠烤火炉、暖宝宝来维持了。
虽然每个人对温度的敏感度有差异,但如果过分怕冷,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需要及时干预。
寻因:过分怕冷5因素
1.阳虚
中医认为,怕冷最常见的原因莫过于阳虚。阳虚指的就是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包括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
【对策】
可根据阳虚具体的类型适当药物治疗。
★心阳虚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心慌、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恶寒肢冷、胸闷胸痛等)宜温补心阳或回阳救逆,常用如人参、附子、甘草等;成药可选桂枝甘草丸等。
★肝阳虚者(除常见阳虚症状,可见头晕目眩,女性乳房胀痛、少腹冷痛、月经不调,懈怠疲劳,忧郁,抑郁等表现)宜温补肝阳,常用中药如鹿角胶、淫羊藿、巴戟、葫芦芭、菟丝子、杜仲等;成药如黄芪建中丸。
★脾阳虚者(临床可见食欲不振、腹痛绵绵、腹胀、喜温喜按等表现)应结合其病症表现选择用药,治宜温中散寒,常用如山药、菟丝子、肉桂等;成药如小建中胶囊。
★肺阳虚者(常见有久咳、清痰、气短易喘、后背畏寒的表现,或伴有反复感冒,胸部憋闷等)宜温肺散寒,常用中药如干姜、桂枝、补骨脂、巴戟天等;成药如小青龙汤。
★肾阳虚者(见于劳累过度、年老体衰、久病等人群。除常见阳虚症状,还可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小便清长、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等表现)需温补肾阳,常用中药有鹿茸、桂枝、甘草、黄芪、山萸肉、淮山、枸杞等;成药如金匮肾气丸。
>>相关链接
2.甲状腺分泌不足
甲状腺素有“生热”的作用,能使人体基础代谢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快,增加热量。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由于产热少,所以怕冷。而甲减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导致比其他人更容易怕冷。
【对策】
甲减患者,应补充富含铁质的食物,补充维生素B12(如动物肝脏),必要时还要供给叶酸、肝制剂等。日常可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蛋类、乳类、肉类、鱼类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豆成品、黄豆,以及各类蔬菜及新鲜水果。
3.雌激素降低
年轻女性因为体内雌激素的含量高,体内的热量容易转化成脂肪储存在皮下,新陈代谢较慢,热量的合成作用大于分解作用,使体内热量释放较少,保持体温。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性激素水平下降,中枢功能异常,血液循环不好,更容易怕冷。
【对策】
豆浆中富含大豆异黄酮,更年期女性食用豆浆有益。除此之外,更年期女性也容易出现疲乏、盗汗。若症状明显,可前往更年期门诊进行问诊咨询,通过运动、饮食以及药物等调理,帮助自身平稳度过更年期,缓解不适症状。
4.雷诺氏综合征
手足冰凉还要注意血管炎、周围神经炎以及雷诺综合症等。雷诺氏病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在寒冷季节发作较重。如果双手在遇到冷空气或者用冷水泡一下的时候出现变白,然后变红或者変紫的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是雷诺综合征的表现,提示身体内出现某种异常,甚至是严重的疾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等。很多患者,他们往往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即出现雷诺现象,但是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为是“冻疮”。天气转暖后,他们的症状往往会减轻,因此就渐渐淡忘了。
【对策】
发现雷诺现象,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早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因为雷诺现象很可能是很多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前兆症状,在若干年后就有可能发展为典型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只有到风湿免疫病专科就诊才有可能获得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同时,秋冬出门,做好保暖措施。
5.缺铁性贫血
铁在人体内参与含铁血红素的合成,进而提高血液携氧的能力。但是缺铁的患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应就比较少,从而造成能量代谢发生障碍,所以会因为产热不足感到非常寒冷。
【对策】
红肉、血豆腐、动物肝脏含铁尤其丰富。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等红肉可以天天吃1两左右,血豆腐可以适量吃,新鲜动物肝脏可以每个月吃2~3次,每次半两左右即可,这些方式可有效补铁。
支招1:饮食可选8大暖身食物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田栓磊博士等为怕冷者推荐了最佳进补饮食。
韭菜
韭菜又名起阳草,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温中开胃、降逆气、散淤等。韭菜用来炒食或做馅都很适宜。
核桃
核桃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补肺敛肺,润肠通便。它含丰富的脂肪酸、蛋白质、钙、磷、铁等成分。生食、炒菜、熬粥、做汤都不错。
推荐食疗:韭菜炒核桃仁。先将核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
羊肉
羊肉最适宜冬季食用。它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它具有很好的温热补阳的作用,对一般风寒咳嗽、腹部冷痛、體虚怕冷、腰膝酸软、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有治疗和补益效果。另外,狗肉、鸽肉等也不错。
枸杞红茶
怕冷的人可适当喝些红茶,而不要喝绿茶,后者有清热降火的功效。若想增加补阳的效果,可以在红茶中加入枸杞、红枣等。
黄酒
中医认为,黄酒性大热,味甘、辛。有通血脉、散湿气、除风、下气等功效,热饮效更佳。
支招2:坚持锻炼,提高抗寒能力
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对于格外怕冷的人来说,适当锻炼不可或缺。
冬练前做好准备活动
冬日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这时气温低,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黏滞性增高,韧带弹性和关节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锻炼前做适当活动能避免。准备活动可采用慢跑、擦面、浴鼻及拍打全身肌肉等,调动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能力。
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段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待机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通过锻炼,感到全身有劲,轻松舒畅,精神旺盛,体力和脑力功能增强,食欲、睡眠良好,说明这段时间运动是恰当的。倘若感到身体软弱无力,提不起精神,疲乏不堪,食欲减。睡眠差,厌恶锻炼,需注意减少运动量,或改用另一种运动锻炼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还需注意防摔。如遇冰封雪飘天气,可在室内原地踏步跑,既能收养生之效,又能避免意外。
支招3:暖局部而热全身
人体有8个部位最怕冷,对它们进行保暖防护尤为重要,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双脚
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鞋袜最好保暖透气、吸湿性好。
腰部
无论男女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裸露。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50~10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头部
冬天要给头部保暖,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脖子
冬天最好穿立领装,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围巾,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病有好处。
适当来点小动作也会让头部更温暖。没事就搓搓:先用手指找到大脑中线,再散开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逆时针各36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促进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
膝部
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戴上护膝,或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注意运动不要过量。除了冬季,雨雪天、夏天空调房中也都不能让膝关节受凉、受潮。
耳朵
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鼻子
鼻子长期裸露在外,鼻黏膜接触冷空气,可以在外出时戴个纯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围巾遮挡,以防上面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背部
背为阳中之阳,如忽视背部保暖,易受风寒之邪入侵,耗伤人体阳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气好出太阳的时候,别忘了给后背晒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服。
此外,冬季御寒的外衣还应有防风性,可选呢绒、皮革质地的服装;内衣要柔软、吸湿、透气,以利保温、干燥;對易于长冻疮的部位,如手、耳朵和鼻子,平时应该经常活动或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