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8-11-21魏亚
魏亚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采。新形势下,如何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正向影响作用,成为了需要探讨的实践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简要归纳,并针对当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党建;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9.007
中图分类号:G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9-0023-0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近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了极具特色并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观点为道统,深度结合了道家思想与大乘佛教的部分精髓。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人類的古典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农耕文明为依托的传统文化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在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开展了新文化运动,该运动以西方文化价值为参照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较大的改良,但由于部分观点较为激进并且规划不够科学,这一流派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早期,也曾出现过左倾错误思潮,但在毛泽东同志的纠正下,共产党迅速进入到正确的思想建设轨道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及辩证唯物论,在这一基础上辩证地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中的精髓传承发扬,是毛泽东思想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观点更加多元,部分错误观点的出现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发扬传统文化积极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正向影响的作用力最大化,以此来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问题分析
(一)部分党员个人修养不高
当下高校部分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不高,这一问题为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是承载党员先进性的基础平台,个人修养不强的党员干部无法深刻理解并践行我党理论中的精髓。其次,基层党员干部是我党连接群众的窗口,良好的个人修养会提升我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的大多数是青年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完全定型,对于世界的很多认识都是通过和他们接触最近的党的基层干部。再有,党员干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肩负起高校的组织工作,众多的良好的个人形象促进群众主动聚集在党组织的周围,群众工作的力量将得到加强。
(二)部分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工作混乱
在基层党建的工作中,部分高校的组织工作较为混乱,使得党员的工作热情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近年来部分高校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校党委的年龄结构的严重老化,部分领导干部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党建工作,使得组织工作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其次,部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不强,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无法有效运用中央的相关政策,使得党建工作的方向不够明确。
(三)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存在问题
高校党委的主要工作目标,是要加强校园的思想建设,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体现校党委工作成果的具体表现。但当下我国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普遍不足,因此,对于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常常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以至其价值观逐渐出现了变化。再有,受到社会拜金主义的影响,部分学生运用货币衡量自身的价值,使得其责任意识逐渐淡化,这一现象也对校园的文化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部分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不高
我国高校的部分党员干部,其精神追求往往不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条件大幅提升,部分党员干部贪图物质享受,逐渐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其次,在实际工作中,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过于强调个人的利益,常常出现不满的情绪,并逐渐偏离了党员的发展轨迹。最后,在部分高校的组织工作中,吸收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一定的人情因素作用的现象,部分缺乏坚定信念的人进入到党组织工作,以点带面,使得党委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部分腐化和变质。
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正向因子
(一)君子文化的引领
君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格的具体要求。传统文化认为,君子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与文化修养,其具体可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君子需要通过修身达到较高的自我约束能力,并通过文化学习塑造高标准的社会行为规范。其次,君子需要通过道德感召营造和谐的家族氛围。最后,君子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担当,并依据自身的能力引领社会各阶层的人得到正面的影响。君子文化观念,是我国古典社会中重要的价值标准,发扬这一观念中的积极因素,会对党建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二)“和”文化的作用
“和”文化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儒家学者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爱”的力量,这一力量体现在父子以及兄弟的情感联系上,但随着血缘关系的逐渐疏远,“爱”的力量也将逐渐消减。同时儒家理论认为,通过“礼”“乐”教化,人类的情感将得到升华,“爱”的力量将会向更远的范围传播。我国当下的社会已经进入到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形态,但传统的“和”文化仍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三)崇尚自然的文化精髓
“道法自然”是我国道家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一观念对我国古典文化的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古典的艺术理论认为,自然就是艺术,当人类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才会理解并欣赏自然的艺术价值。这一理论与当前主流的创造艺术论存在较大的差异,与欧洲古典的发现艺术论以及后现代的艺术存在论具有一定相似性。其次传统文化倾向于认为,自然世界具有灵性,因此人类可与自然沟通并建立和谐的共生关系。
(四)格物致知的终极追求
格物致知是我国古典哲学的终极命题,其核心内涵是指对事物本源以及宇宙规律的认知,其涵盖了“第一因”等哲学命题。我国的商周时期属于宗教型社会,但由于这一时期的宗教形态较为原始并且理论性不强,因此春秋早期的知识分子将探索宗教的本源作为研究命题,格物的概念逐渐出现。在秦汉时期格物致知脱离了宗教内涵,并成为了“大学之道”的核心内涵。之后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并未探究出格物致知的终极理论,程朱理学以及王阳明的心学都停留在方法论的层面上。
(五)大一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地理位置较为封闭,在认知技术有限的情况下,我国先民逐渐形成了“天下”的观念。周朝早期汉文化逐渐成熟,以汉文化为依托的家国观念,为地域对接搭建了重要的理论平台。汉代后国家的观念逐渐成型,中央管理地方的治理模式,成为了汉文化中的主流意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要求下方权利的呼声仍然存在,但我国的历史经验清晰表明,维护中央治理是我国最为正确的选择。
三、在高校基层党建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运用君子文化提升党团干部个人修养
我国高校部分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不高,使得高校的党建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党委可通过传统文化中的君子观念,加强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在实践中党委可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与党员标准相结合,并针对党员干部的言行以及家庭生活作出严格的规范,通过这样的措施,党员干部的形象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其次高校可定期举办汉文化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全校教师以及党政干部,都可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提升会对其个人精神面貌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以“和”文化建设和谐党委氛围
当前的校园中,存在各种隐性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各级党委可运用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和”文化,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打造更为优质的工作平台。首先,高校党委应当采用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布置党员干部对自身近期的生活工作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党员之间将有效加强彼此的了解。之后党委可定期举办党务研讨会,并在会议中围绕当前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党员在讨论的过程中会逐渐统一思想。
(三)运用传统文化推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党委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实践中,高校党委可运用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的理论,使校园文化中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首先,当下的大学生对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过于依赖,因此,高校党委应当鼓励大学生积极进入到大自然中,并在大自然中锻炼身心。其次,当前社会对于环境保护极为重视,因此,高校党委可在高校中推动绿色发展观,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
(四)以格物精神带动党员精神追求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不高,以至高校的党建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校党委可与地方党校联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践中,地方党校可派遣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师进入到高校中,并将党员的追求予以讲解。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先进的文明形态,是党员格物致知的最佳答案。
(五)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必将在我国的历史中留下重要的足迹。在这一大时代的背景下,基层党委应当牢牢把握我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
四、结语
当下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一些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各级党委在实践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促进工作进一步的发展。党委将传统文化中的君子观念进行广泛宣传,促进党员干部自觉提升个人修养。其次,通过“和”文化的推广,基层党委“和谐”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将优化党委的工作次效率。再有,针对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精神追求不高的问题,党委可运用“格物致知”的理论引导其开展持续的学习,进一步净化党组织,提升党组织的质量和组织力。
[責任编辑:周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