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如何开展分类招生入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8-11-21徐健
徐健
摘要:高校辅导员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承担者,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主力军。但自2003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招生考试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分类招生考试已经成为诸多省份高职院校重要的招生录取方式。这虽然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升学渠道和成长成才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分类招生入学学生整体在自我认知、学业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独有的特征,也增加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只有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入学学生的特征,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手段,才能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分类招生入学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分类考试入学;思政教育;新媒体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9.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9-0013-04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是指经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批准,招生职业院校自主组织入学考试,确定入学标准,实施招生录取的招生模式。广大考生只需参加各招生职业院校组织的分类招生考试,成绩合格,就可直接被录取,无需参加高考。
2003年,黑龙江省属高校首次尝试自主招生;2004年,江西省25所高职院校被允许自主招生试点;2011年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的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共计200所高校参与申报自主招生;2016年,安徽省71所高职院校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实行分类考试招生办法,将当年50%招生计划用于分类招生。由此可见,分类招生考试制度将成为今后高职院校主要招生模式。
高校招生渠道越来越多样复杂,分类招生入学学生在对于自我的认知、学业水平、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呈现的差异,给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做好这类学生的辅导工作对于新时期高校整体人才的培养和安全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录取学生整体呈现的特征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招生考试制度的不断推进和改革,分类招生考试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阶段高职辅导员面对的分类招生入學学生大都是95后,甚至是00后,他们不仅具有一般高职学生共同特征,如生活条件优越、认知能力强、情感丰富等,也具有一般高职学生没有的优点,如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等。传统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管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和适应现阶段的学生特点。
(一)文化素质薄弱,价值观偏离
经调查,分类考试入学的高职学生有部分为社会考生,他们许多人已经工作多年,社会气息较浓,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生当中以自我为中心,注重物质生活的价值观念普遍存在,认真学习,埋头读书的人不再被推崇,学生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分类招生入学的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更丰富,社会人际关系更复杂,可支配的社会财富更多,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更严重,这种价值观已经严重影响到部分学生的正常发展,已经成为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难点。
(二)自我意识强烈,缺乏自我管理
通过对近2年分类招生入学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是95后的独生子女,性格直率易相处,但心境变化大;自我意识强烈,但缺乏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强,但抗压能力差;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但对于自我定位比较模糊。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能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寝室矛盾突出,经常违规违纪,上课迟到、旷课,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认为班级没有归属感和凝聚力,学校没有安全感,这些都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难点。
(三)个性突出,政治理论薄弱,心理发展失衡
现在学生头脑灵活,反应迅速、精力旺盛、心境变化剧烈、外部表露明显,个性十足,但缺乏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水平薄弱;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对于一些社会问题认识不够。生活中独立自主的能力差,依赖性比较强,人际交往的经验少,容易在挫折面前焦虑妥协,往往伴随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学生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等层出不穷。这些都给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职业目标不明确,自身定位不准确
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大多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的没有管理和教育经验的年轻人。担当辅导员工作之初,一般都承担了多个班级的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有的还承担了一些课程的教学任务。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生源情况,紧急的突发事件等,让很多辅导员焦头烂额、应接不暇,缺乏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不明确。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严厉与温柔”“严师与朋友”“魄力与亲和力”等度的问题,自身定位不准确,给自身工作带来很多阻绊,这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总体形势。
(二)思政教育认识不透彻,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影响下,高职院校总体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技能培训,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容易忽视。纵观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大多还是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主要还是通过主题班会、思政课程等形式开展,存在课时不足、时间不够、方法落后等问题。虽然很多辅导员在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思政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探索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新方法,但是很容易忽视分类招生入学学生和一般高职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很好地抓住新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在进行辅导员工作时无法让学生真正地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三)新媒体难以普及,不能与时俱进
当下,微信、微博、在线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传播各类信息方面,不仅能够快速传播,还能够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但依旧很多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仍然存在教育载体单一、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思想理念传统的问题,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不能依托新媒体的融入来拓展辅导员工作方法,开拓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平台,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学生参与性不高,积极性不够,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加剧。
(四)缺少业务能力的学习,班级管理水平不高
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规模的急剧上升,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也随之不断扩充。刚入职的新教师、缺乏思政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行政处室教职工等被吸纳到辅导员队伍之中,这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们,在辅导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都必须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很多的辅导员知识储备较为陈旧,班级管理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学校对于辅导员的培训不足,有些非党员的同志在没有经过如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情况下就直接上岗,直接影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高职辅导员对分类招生入学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自身建设,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树立榜样作用
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广大辅导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具体工作落实到细微之处。想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调整好身心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去处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这样才能夠做到得心应手。
作为一名高职辅导员,不仅要热爱本职工作,还要忠于自己的工作,并努力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干一行,爱一行,忠一行,精一行”。开展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入学学生辅导员工作,会有许多意想不到新情况发生,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工作要有恒心。由于学情的不断变化,在日常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可能会出现找不到存在感,存在挫败感、失落感,甚至有时候会倍感委屈的情况,这时应该调整好自身的状态,不能停留在消极的情绪之中,应保持身心健康,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执着的工作态度,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作用。
(二)将思政教育与班级管理相融合,拓展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高职辅导员应该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将分类招生入学学生的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班级管理中,拓展思政教育工作方法,督促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辅导员应在一系列如开学典礼、专业介绍、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新生入学主题班会等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对新人学的分类招生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汇编养成教育手册,包括思想道德素养、学习方法、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内容,以入学教育材料的形式下发到每一位同学的手上,指导新同学规划大学生活,提升思想政治觉悟。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高职辅导员应做好学生干部、党员发展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寝室长的协调作用。首先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寝室长队伍中开展思政教育,培养一批学习能力强,行为习惯好,形象气质佳,思想道德素养高的学生干部,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一大批普通同学,从而提升分类招生入学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觉悟。
辅导员应积极主动承担如《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大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授课了解学风学情和学生思想动态,利用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行。
高职辅导员要关心分类招生入学学生的就业问题,努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择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引导毕业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针对大学生再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加强择业指导,做好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坦然地去面对就业问题。
(三)合理利用新媒体媒介,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伴随着“互联网+”概念在我国社会的不断普及,大数据网络时代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离不开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必须依托于网络媒体。各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总结各自班级分类招生入学学生综合特征的前提下,应该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媒介,搭建分类招生入学学生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营造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互联网+环境”,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与方法。
大数据时代,网络蕴含信息丰富,传播速度迅速,网络资料检索快捷,储存空间大,各高职院校辅导员在针对分类招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来提高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微信公众账号、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等学生喜爱又乐于参与的新手段,利用各种新型的社交软件,将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寓言故事、视频等分享出去,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走向;课余时间,引入慕课、微课等网络学习手段,提升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于实习等在外学生,可以通过钉钉会议、微信视频群聊等方式召开主题班会、思政与安全教育,强化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辅导员对于分类考试入学学生的思政教育贯彻到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个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将热点新闻、时事动态及时传播给学生,将各类典型事件和案例告知学生,引导大学生们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深入学习交流,利用各类资源,扬长避短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职辅导员,面对日益变化的学生管理形式,无论资历与经验如何,不断的交流学习,是完善自身工作的重要方法。为深入了解学生所想所思,落实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各辅导员可以通过辅导员例会、辅导员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与其他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其他辅导员在分类考试招生入学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中运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积极参加各类辅导员培训和素质拓展活动,帮助辅导员分析新形势下分类考试入学学生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更新学生管理和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尤其对年轻新辅导员至为重要;利用网络分享学习交流辅导员工作经验,可通过加入辅导员交流群,创建辅导员博客、微博,登陆高校辅导员论坛、贴吧等,分享在辅导员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管理方法。总之,利用各类资源,不断学习,是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最直接办法。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情的不断变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不断提高,必须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分类考试招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水平,创新辅导员思政教育模式,构建辅导员思政教育新媒体网络平台,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分类考试入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