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四十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向*

2018-11-21邢鹏飞范张欣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师范类学科政治

邢鹏飞,范张欣

(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材的教学实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内容涵盖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本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等。本文作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了检索。首先以“主题”分别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政教专业”“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为2018年7月10日),再根据研究内容是否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含政教专业)主题相关进行二次筛选,最终得到有效书籍1部、报纸文献2篇、期刊论文367篇、硕士学位论文13篇,共计文献383篇。考虑到论文是各类科研项目成果发表的主要形式,且书籍主要成果也已经发表于期刊中,故而本文主要对382篇论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向。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的现状

(一)相关研究时间分布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1984年—2006年期间相关研究长期处于较低数量的稳定状态,除了1999年和2000年,每年文献数量在5篇以下;2007年以来分布呈波动增长状态,由2007年的8篇增长到2014年的峰值43篇。2005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该学科的二级学科,而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迅速增加,位居全国人文社科学科点数量首位,该学科的研究成果更是累累可观。但与之相对而言,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相关研究则长期关注度较低。

3月14日开始第一次施肥,示范田用肥量50kg/亩;对照田用肥量75kg/亩。示范田和对照田均为同一施肥人员和施肥方式。4月22日观测情况,示范田长势良好,座果率高于对照田。5月11日第二次施肥观测,示范田较对照田果型均匀,叶片浓绿。6月18日第二次追肥观测,示范田果子大,着色早,着色面积大,能提前上市。7月10日收获测产观测。经现场测产,示范田产量1956kg/亩,对照田产量1716kg/亩。

(二)相关研究作者分布

通过对每篇文献的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发现,最高产的3位作者发表论文数为5篇,分别是云南师范大学宋锡辉、长江大学贾廷秀和河海大学孙其昂;发文量4篇的有1位;发文量3篇的有5位;发文量2篇的有28位;发文量1篇的有292位。为确定核心作者数量,本文采用普赖斯计算公式Nnin=0.749(Nmax)1/2,式中Nmax为发文量最高作者的发文数,本文中是5篇,可以得出Nnin的值为1.67,取整数则为2篇,即发表2篇及以上者被视为核心作者,共37人。普赖斯定律规定,核心作者发文数不得低于研究论文总数的50%,本研究中的37位核心作者共发表论文65篇,占论文总数的17.0%。可见,三十多年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

图1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时间分布图(截至2018年7月)

(三)作者单位分布

对文献基金项目进行分析得出,有156篇文献获得基金支持,基金支持率为40.8%。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5项,占基金项目总数的3.2%;省部级基金项目20项,占12.8%;厅局级基金项目72项,占46.2%;校级基金项目59项,占37.8%。5项国家级基金项目的主题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题均不相关;省部级的课题仅1项与本主题有关联,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厅局级课题中有28项、校级课题中有19项与该主题相关,多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与新课改衔接、师范生教学改革等主题。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研究缺乏扎实的基金支持,仅有的少量基金也是层次比较低的,且缺乏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的基金支持。

(四)刊物分布情况分析

从刊物论文的级别来看,369篇期刊文献中,普通刊物309篇,占83.7%;核心刊物24篇,占6.5%;CSSCI扩展版来源刊物21篇,占5.7%;CSSCI来源刊物15篇,占4.1%。这些文献分布于225个刊物之上,发文量13篇的刊物1个(《思想政治课研究》),发文量11篇的刊物1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发文量9篇的刊物1个(《学理论》),发文量8篇的刊物2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思想教育研究》],发文量6篇的刊物1个[《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发文量5篇的刊物5个,发文量4篇的刊物2个,发文量3篇的刊物18个,发文量2篇的刊物33个,发文量1篇的刊物161个。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成果并没有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刊物,而是比较分散。这说明相关研究的发文范围非常宽泛,没有形成集中分布的现象。研究文献发表期刊级别较低,也反映了现有研究成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文献分散分布是普遍的现象,但如果某一研究主题在期刊分布上过于分散,不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持续连贯发展和深入扎实推进。

分析船舶设备在安装作业中应用减振措施,涉及了较多的安装内容,其中具体分析主要涉及应用减振措施的安装内容有:管道设备安装中的应用、仪表设备安装中的应用、其他组件设备安装中的应用。

(五)基金分布

研究文献中有371篇标明了作者单位,涉及单位186个。其中发文量10篇、7篇的各有1个单位,各占单位总数的0.5%;发文量8篇的单位有5个,占2.7%;发文量6篇的单位有3个,占1.6%;发文量5篇的单位有4个,占2.2%;发文量4篇的单位有6个,占3.2%;发文量3篇的单位有21个,占11.3%;发文量2篇的单位有44个,占23.7%;发文量1篇的单位有101个,占54.3%。发文量较高的单位中,广西师范大学位居首位为10篇,武汉大学、通化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百色学院各8篇,云南师范大学7篇,广西师范学院、河海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各6篇,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长江大学各5篇。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单位比较分散,主要聚集在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水平较高的综合类高校对此问题关注相对较少。

总之,储备公司将不断探索,努力提升管理水平,积极拓宽经营思路,在管好用好储备土地方面走出新路子、创出新业绩。

(六)文献被引用情况分布

从文献被引用情况分布来看,有228篇文献未被引用,占文献总数的59.7%。被引10次及以上的文献有14篇,占文献总数的3.7%;被引5—9次的文献有19篇,占5.0%;被引1—4次的文献有121篇,占31.7%。对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一文被引63次,排名第1;东北师范大学张澍军、苏醒合著论文《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命》被引48次,排名第2;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天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为例》被引42次,排名第3。被引次数在前5%的20篇文献中,硕士学位论文占3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历史研究2篇,师范生培养相关问题10篇,专业建设5篇。可见,该领域已有学术成果和资源并没有被充分使用,高影响力的作品较少,没有较为核心的观点被研究者作为共识采纳,存在研究分散性和研究视野的局限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政策研究。代表性观点认为,政策环境优越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繁荣发展,但也存在学科建设用学科化替代科学化、侧重学科理论体系化、建设路径学院化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加强学科前沿问题研究,彰显学科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处理好政策支持与自主发展的关系[21]。

(七)研究方法分布

从学科属性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代表性观点认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都沿袭了师范院校“大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直接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不足,专业课的数量应占比半数以上[7]。有学者具体抽样统计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数量,发现课程结构繁杂和必修课程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认为应统筹意识形态工作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和社会职业形势的新要求,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提升课程专业化水平[8]。

表1 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研究。代表性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与中学新课程改革衔接不畅、重理论轻实践、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拓宽课程体系口径、融通专业与职业教育、强化师范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5]。有学者还提出了具体的课程体系,如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实践课模块的复合型课程方案[6]。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研究

针对社会环境和专业就业情况的变化,研究者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做调整。一种代表性观点是拓宽口径,提高该专业人才的广阔适应性,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2];另外一种观点是压缩口径,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职业针对性,根据本科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趋势培养初等、中等学校教学科研人才[3]。针对高校师范专业生源质量较差、教师授课理念滞后、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方向不匹配、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性较差等问题,很多学者提出研究性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建议。代表性观点认为,必须深化学籍制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环境文化的改革[4]。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归纳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专业教学研究、毕业生就业研究、学科专业建设研究等方面。

研究方法是研究获得科学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对研究方法的分析能够从另一侧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发展的现状。根据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范式,可以将研究方法分为“传统研究方法、量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和混合多元研究方法”四大类[1]。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见表1),目前91.9%的研究者使用的是传统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辨方法为主,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则非常少。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研究

1.3.2 显微图像定量分析 根据阴性和阳性对照的显色情况,在确定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前提下,以细胞质染成浅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为阳性。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在40倍物镜下,每个样本随机选取10个视野。每例样本共测试200个阳性细胞,用交互式测试方法测试每个阳性细胞的灰度值为Gβ,同时在相应的切片中测试背景灰度值Gα,按下式计算每个阳性细胞的阳性单位值,本图像分析系统中的Gmax为256。取每个样本中200个阳性细胞值的均值作为此样本表达的阳性单位值( Positive Unit,PU)。PU值越大,表达强度越高;反之,表达强度越低。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碎片化和形式化、脱离真实社会情境的问题,要切实重视实践教学,从目标设置、内容体系、保障制度等方面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1]。有学者认为专业实习存在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人数比例失调、实习模式不科学、实习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师人格力量欠缺、专业知识支撑不力等问题,应加强学生师德培养、调整课程体系、完善实习制度、构建实习评价体系[12]。

师范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训练研究。代表性观点认为,当前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有待锤炼、教案设计能力欠缺、多媒体依赖过度、课堂教学调节能力差、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提出加强“三字一话”训练,培养教材分析和教案设计能力,学习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训练教学应变能力,加强与中学相关内容联系的建议对策[1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代表性观点认为,该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参差不齐、学术带头人紧缺、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师生比例悬殊等问题会导致不良后果,要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实现数量与素质相统一,形成专业化、专门化和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14]。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研究。代表性观点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办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历史的局限,要及时对专业教材编写经验进行总结,编写或修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和专业学习的主干课程教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15]。

第一,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给师生带来办学观念上的创新,带动学校更多专业积极与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教育合作项目。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代表性观点认为,由于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教育以及毕业生自身原因,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近年来考取研究生的人数逐渐递减、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初次就业选择创业率极低等问题,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加强创业和就业观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应聘能力[16]。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创业研究。代表性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创业意识模糊、创业专业知识薄弱、创业技能有限、创业心理素质差,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不够重视创业教育、创业指导教师不够专业、学生创业学习不努力、创业社会环境不理想等方面,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培育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17]。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有学者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该学科专业存在依托单位层次不高、实力不强、类型局限、方向模糊、学科属性不突出等诸多问题,提出该学科专业建设要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新形势,实现专业优质性、专业性、层次性、规范性和内生性发展[18]。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战略而言,要从依附转向自主发展,从依托转向独立发展,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发展,从内向性转向外向性拓展,从单一功能转向多元功能发展[19]。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学者主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等新方案。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僵化、教学过程形式化、教学方法更新缓慢等问题,要从大学生健康成长目标出发、尊重学生主体、寓理论于实际、坚持双向互动式教学方面改进专业教学模式[9]。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学方法转型路径是采用研究型参与式教学、开展经典阅读交流活动、运用新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布置挑战性课堂作业、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10]。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关系研究。代表性观点认为,要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科支撑,理清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关系,避免和纠正把本科专业窄化、泛化、通识化、替代化等倾向。此外,本科专业的学科支撑特点体现在边界性、意识形态性、整体性、综合性等方面,要从核心学科、主干学科、相关学科等层次上来理解和建构本科专业的学科支撑体系[20]。

关于配肥站在马卜子村的工作现状,技术员胡义熬告诉记者,目前在合作社及周边一共有28口示范机井,今年总共示范面积达8000亩左右。“我们在每台机井旁安装一台智能液体自动施肥机代替传统的普通施肥罐。”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向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者来源广泛,涉及专业的诸多领域,但仍然存在突出的问题与不足,昭示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向。

(一)研究比较分散,有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系统综合研究

如前所述,从作者分布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领域作者分散,缺少高产作者和核心作者群。从作者机构分布来看,研究机构比较分散,对此问题进行持续深入性的研究不足。从刊物分布来看,研究论文的发文期刊级别较低,折射出研究成果水平有待提高。从引用情况来看,被引率非常低,并没有较为核心的观点被研究者作为共识采纳。从研究内容分布来看,研究内容分散,同一主题不同研究者共识性较差。可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水平较低的自发阶段,缺乏系统的综合研究,因而也难以得出系统全面的结论用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实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研究,应对该本科专业的历史发展、建设现状和人才培养等各子系统开展全面综合性研究。

需要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研究时代背景的文章一般是背景比较复杂,在文章中体现得不是很充分,且只有弄懂时代背景才能很好地理解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筛选整合信息这一过程,既了解了文本的时代背景,又训练了甄别、整合、归纳的能力。

(二)研究成果数量较少,有待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的重视程度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过多关注学科点的建设,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则被长期忽视,甚至是被边缘化。比如,从研究的年代分布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一直处于较低的研究关注度,研究成果较少;从学科依托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硕、博点基本实现了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仍然依托政治学等其他学科单位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单位分离现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学科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较多,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献较少,且发表层次低,影响力小;思想政治教育每年都有大量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基金的支持,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获得研究基金支持少,尤其是国家级或省部级等高层次的直接基金支持更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聚集在师范类院校,且多是学科实力较弱的地方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水平较高的高校对此问题关注较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关注度,高度重视本科专业,打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基。

(三)研究集中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融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宽视野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成果,题目中带有师范、高师和新课改字样的文献大约占到50%,如果就题目没有带有此类字样而实际是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有关问题的文献大约70%。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目前可以查到的唯一的专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以师范类本科专业为对象》,也是探讨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是应该拓宽口径还是降低层次瞄准职业岗位的分歧明显,而研究多局限于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培养目标隔阂明显。就课程设置来看,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和高中新课改的内容,怎样打通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如何处理这两种方向课程设置的关系,则缺少研究。在教育实习方面,对师范生教育实习和教师技能培养研究较多,对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实习缺少关注。可见,已有研究局限于师范类专业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专业,虽然发展过程中合并了“政教专业”,但是二者的融通一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如何融通本专业的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两个培养模式,需要综合研究。

(四)研究结论相似度较高,有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已有成果多是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教学经验介绍,论文框架多是“问题、原因与对策”方式的文章,低水平重复研究问题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成果多发表于普通刊物,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研究质量有待提升。培养方案方面,研究者所设计的课程方案或介绍的本校课程方案,普遍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较差的问题,课程设置较为混乱,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是进行理论研究或者经验总结,缺乏特色,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使用情况缺乏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有研究多注重学科队伍建设,而对从事实际专业授课的教师缺乏足够的关注,目前本专业授课的师资力量现状缺少研究。学生研究方面,对本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等方面还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对专业就业情况的研究,只有个别师范类院校对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而对不同院校类型大学生就业特点、就业后的职业发展关注很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在理论上二者是清晰的,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有必要协调推进本科专业与学科建设,实现不同人才培养层次的科学衔接与提升。

(五)研究方法以传统研究方法为主,有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科学研究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主要使用的是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辨的传统研究方法,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则较少。研究者多是在介绍自己的经验,就这一经验的科学性而言,值得推敲,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现有研究的引用率较低,缺乏共识性的研究成果。大量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研究内容和支撑材料,大量类似“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的研究,所谓的问题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多是空洞的陈述,既缺少对现实问题的针对性,也缺乏理论的深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辨较多,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缺乏关注,想当然的理论性构建较多,研究与实际脱节问题突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研究,应重视运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或者多元混合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要重视实现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取向的综合运用。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对象的新变化、新特点、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掀起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大讨论,这一讨论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从务实工作经验走向科学化的进程,直接催生了一个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1984年设置本科专业,到1993年与50年代设立的“政教专业”合并,198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开始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生,再到2005年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路凯歌,成为最大的文科专业之一。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孵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甚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母体,也承担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供研究生生源的重任。然而,今日该专业所处的环境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17年很多高校开始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学生发展状况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综合研究,高度重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融通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实然性,这理所应该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向。

猜你喜欢

师范类学科政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超学科”来啦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