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推进农业科技“四变”大力促进乡村振兴

2018-11-21秦煦闫成建陈付峰阜阳市科学技术局

安徽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全市科技

◎文/秦煦 闫成建 陈付峰(阜阳市科学技术局)

2018年阜阳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强化科技要素保障,把科技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动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把“纸”变成“钱”、把协议变成成果、把标牌变成品牌、把科技投入变成农业生产力。近年来,阜阳市科技管理部门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成果转化,创新了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了阜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市粮食单产、总产连创新高,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乡村振兴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把“纸”变成“钱”

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关键环节,实现科技支撑全覆盖。加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栽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高效棚室设施管理、果蔬高效栽培管理等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面积推广,促进农业新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全市已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30余项、农作物新品种100余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测土配方施肥基本达到全覆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超过80%。2017年支持科技示范项目30项,通过项目带动、技术指导培训、基地就业等使贫困户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和基层农技人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作用,2017年先后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122人、市级科技特派员120人对贫困地区进行技术指导,选派1400多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技术服务。加强新时代农业科技与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新型光伏农业及植物照明、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河道湖库流域水体净化技术与设备等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2017年全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达13家。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超百亿斤,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千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迈上万元台阶。

二、加强与农业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把协议变成成果

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组建安徽省薄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淀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建立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综合试验站、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太和综合实验站等科研机构,加快农技成果转化,已累计实施院地合作和技术项目40多项。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科研机构100多个,市县乡各级农业科研、推广机构284个。界首食用型甘薯专家大院、阜阳市小麦大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10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及太和粮丰工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获得省级支持,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支持建设界首“咱家田互联网+生态农业创新创业平台”“丰絮七彩农业-星创天地”等7家“星创天地”,新建了农之源等4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阜阳市农科院2016年实施科技研发项目71个,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9个,1个大豆品种、2个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审(鉴)定,阜豆9号推广应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奖。农业企业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安徽新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恒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科研体系,“济科33”“徽研22”“徽研77”“恒进麦8号”等一批小麦品种通过国家级、省级审定。

三、加强农业创新载体建设,把标牌变成品牌

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明确农业、科技两个主题,充分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品牌效应,高水平建设阜阳(颍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78家,先后实施近20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000多万元,获得授权专利8项,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15个、新技术5项、新模式3种。扶持园区引进林洋光伏农业、烟台农科院、礼仕旅游农业、多多利循环农业等重点项目,先后建成工厂化种苗繁育基地、立体草莓种植基地、物联网展示示范基地、高效花卉蔬菜种植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项目。园区同时被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已成为全市及辐射周边地区的农业科技的先行区、结构调整的引领区、农民增收的示范区。临泉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方案正按照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要求抓紧编制,将成为阜阳农业创新发展的另一个标志和品牌。同时立足阜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稳步推进,161个农业乡镇基本建成农残检测室,覆盖面达到农业乡镇的97%。各类休闲旅游园区达267个,年营业收入15.7亿元。

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把科技投入变成生产力

组织推进农业重大技术研究和推广专项行动,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能力。围绕提升粮食产能,强化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新品种选育研究与推广,组织实施了小麦制种应用技术及示范、黄豆良种技术示范及推广、红薯良种种植技术示范及推广等一批农业科技攻关和科技重大专项,扩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覆盖面,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质量兴农,组织实施了蚕茧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其功能化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银杏绿色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功能食品开发等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智慧农业等科技攻关项目;围绕绿色兴农,实施了农业绿色增效示范、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创建等行动,阜阳市被确定为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创建示范市。着力突破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投入品减量、面源污染控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防灾减灾等领域技术,支持开展农产品保鲜贮藏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重大专项技术研究,为农村生态宜居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同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组织开展基因工程、遥感农业、数字农业、环控农业、农业种质资源基因库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围绕科技产业精准扶贫,组织实施农业及现代化结合带动农户增收等科技示范项目30项,通过项目带动、技术指导培训、基地就业等扶持措施,全市贫困户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围绕地方特色农业加速发展,专项扶持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片区和产业基地发展。全市共建立市级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69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23万亩,培育各种特色农业产业片区30多个。太和县郭庙西瓜,界首市陶庙马铃薯,临泉县范兴集蔬菜,颍上县八里河特色渔业,阜南县会龙辣椒、黄岗柳编,颍州区颍西大青茄、颍泉区闻集草莓等都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阜阳市科技管理部门将着力夯实科技农业基础,进一步对接国家、省涉农科技专项,着力构建自主创新研发体系,继续实施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现代农业科技奖励性后补助专项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继续培育发展更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后盾,让农业在振兴发展中更具含金量。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全市科技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