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鸡蛋饼
2018-11-21张磊
文 / 张磊
初冬的风摇曳着残余的落叶,溜街窜巷,冷,倏然而至。匆匆忙忙的还没来得及准备什么,就入冬了,玻璃上的寒霜和街边小摊上那香喷喷的热气一再提醒着我们,冬天,真的来了。说到路边的小吃,就不得不说说鸡蛋饼,因为在诸多小吃中,我独钟情于它。对于鸡蛋饼,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它不卫生,是垃圾食品,褒贬不一。但我倒是觉得,很多车站、学校门口都有这些卖鸡蛋饼的小摊小贩,在不分寒暑地叫卖着,既方便了他人,也可用于维持生计。
前些天,在忙碌的工作中,我还要抽出时间去市里参加考试。两个小时的车程,我早已经饥肠辘辘,一下车,忙不迭地买了张鸡蛋饼,就着热乎乎的豆浆,抵抗饥寒的侵袭。天很冷,让人不禁瑟瑟发抖。这熟悉的味道,带着热度,在全身散发着温暖。邻桌有个小孩,只吃了一半的鸡蛋饼,就嚷嚷着不好吃,扔掉了。他的父母只是浅浅地责备了几声,就带着孩子走了,不禁让我想起儿时的时光。
我自小家住农村,农村人的淳朴,让我这个做小儿子的得到了比姐姐更多的关爱。记得小时候家中吃高粱米饭,我不爱吃,嘴里嚷嚷着不饿,坐在门槛上,眼巴巴的看着锅。母亲早已明了我的那点小心思,对于我的挑食,早已习惯了,只好又架起了火,和面,给我这个小馋猫烙了一张鸡蛋饼。可以说,鸡蛋饼是我儿时最熟悉的美味。每次妈妈都多烙一些,这样,我就可以分两顿吃,一张张黄灿灿的鸡蛋饼,裹满了父母对我的宠爱。还记得父亲送我上大学,我买了鸡蛋饼给父亲吃,父亲却说不饿,可是当我准备把吃剩的鸡蛋饼扔掉的时候,父亲却拿起来吃了,还边吃边说扔了怪可惜的。当时年少,甚至心里不屑,觉得父亲老土。可是随着岁月变迁,我也长大了,才明白了为什么我小时候不喜欢吃的东西父亲都爱吃,为什么我吃东西的时候,父亲都不饿,而他都是重复着“扔了怪可惜的”这句话来吃我剩下的,明白了父母的艰辛与疼爱。父爱如山,巍巍而坚毅;母爱似海,包容而广阔。此时手中的半张鸡蛋饼,也变得沉重起来,夹杂着眼角的湿润和心中的愧疚,五味杂陈。
毕业后一直在外面工作,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天地。虽然碌碌,却非无为。时间变紧了,回家的间隔时间变长了。上大学时三个月一回家,变成了现在的半年甚至一年回家一次,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会在脑海中浮现出父母那沧桑的面容、鬓角的白发以及那手上厚厚的老茧。我长大了,懂事了,再也不跟父母顶嘴了,每次回家,听到母亲那絮絮叨叨的唠叨,都会觉得那么的温暖,看到父亲那日渐佝偻的身影,都会心疼心酸。
收敛了思绪,擦了擦眼角冰冷的泪滴,低着头,迎着寒风,走在拥挤的大路上,我不禁拿出手机,拨打了那串熟悉却好久未曾拨打的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