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郎静山
2018-11-20
略懂一些摄影或书画的人,对“郎静山”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他是一位极负盛名的摄影家。在其近百年摄影生涯中,创下了不少“第一”的头衔:中国第一个拍下女性裸体的摄影师:第一位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家:第一位拥有世界各国最高名衔的华人……
郎静山是开拓中国摄影的一代宗师,他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也是中国第一个摄影组织的缔造者和摄影教育的先驱,更是把中国绘画原理应用到摄影艺术中的第一人,曾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是世界摄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攝影大师。
郎静山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兰溪游埠镇里郎村。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熏陶。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1年他始入《申报》馆工作,1925年创办中国摄影学会,1926年入《时报》工作。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并加以发挥,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1927年,郎静山与胡伯翔等共同发起成立摄影团体——光社,并在《时报》大厦举办个人展览。
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的先河。1934年,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独树一帜。郎静山认为:中国画里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随着1939年《郎静山摄影专刊》的出版和在复旦大学和大新公司展厅举办个展,从此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溶入摄影,使集锦照相艺术臻于成熟。
后人在整理郎静山的遗作时,发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早就开始混合了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的曝光运用。他的黑白照片,经过高光处理,于原片上隐去了一些景物,然后经过暗房的合成,将另一些底片上的景物换上去,再经过复杂和细微的处理,最后合成于一张照片上,并把所有的景物融于一个时空氛围中,看上去浑然天成。这可以说是多媒材创作的源头。在摄影史上绝对有开创地位的一张作品《中国》,是1930年代郎静山在上海时期的作品,他用枯笔在底片上直接画出粗旷的线条,陪衬漆黑雄伟的山势。
在视觉的表达上,郎静山的作品也是非常的“摩登”。每幅作品经过多次雕琢仿佛有了神来之笔。早在多媒体艺术流行之前,郎静山就用高温将洗好的照片压在油画布上。更早在1950年代郎静山便有作品裱在木板、亚克力板和绢裱的模式。在他的暗房里,什么道具都有。有特地制作的干燥花、枯枝、小竹条、蚊子尸体、痱子粉、细软铁线、化纤毛、棉花、各种画笔、赤血盐等等。他的作品早就远离了相机的束缚,也早早就开始了多媒体的创作。几十年前,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郎静山凭自己的创作手艺把中国摄影技术提升到新台阶。
郎静山的摄影作品都有着中国绘画的意境,有着飘渺的远山、雾岚,有着别具一格的人物和动物神态。他的作品,比传统中国绘画更写真,却也更写意,出神入化。如果说摄影是一门关于瞬间和光的艺术,那么在这里,一切都沉醉于古典意境之美,瞬间彼此融合,光线弯曲,时光在这里不得不迷失了自己,听命于他美感的调遣。
1966年他撰写了“中国摄影史”,并发起成立亚洲影艺联合会。1968年赴美访柯达公司,1971年出版《六十年摄影选辑》,1972年获“中山文艺奖”。1981年在法国举办展览并举行纪念活动,1983年在法国吐鲁斯举办个人回顾展,1984年在香港展出《湖山揽胜》。1984年访美,获公刊竞赛编辑奖第一名,获艾顿新闻摄影奖。1991年“郎静山百龄百幅作品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1995年,郎静山在台北逝世,享年104岁。
本次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展出了由郎静山之女提供的郎静山经典摄影作品69件。据展览组委会介绍,之所以邀请这个展览,就是期望在数字影像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这些传世的经典之作,寻踪觅迹一下摄影发展的历史,不仅从郎静山“集锦摄影”那随风扑影、叩问山河的玩味中超越复制,还能体悟到中华文化成功切入当代媒介后的精巧别样和美妙意趣,为中国摄影从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启程,为形成具有浓郁中国文化底色和辨识度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