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

2018-11-20张九州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离骚屈原

张九州

摘要: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在他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最能表达屈原忠君爱国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的代表作当属《离骚》。《离骚》不论从内容意象、人物形象还是主题寓意等方面都具有严密的层次性,对自身、对君主、对国家都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忧患意识与抒情手法近乎完美的结合,从而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丽诗篇。本文就以《离骚》为例,赏析爱国诗人屈原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离骚》;屈原;忧患意识

《离骚》是屈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是屈原在遭遇流放过程中对自身经历的回顾,通过创造“香草美人”等意象,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爱国诗人的形象。屈原在《离骚》中将他的忧患意识表露无遗,这种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分别是通过对自身生平的总结引发的对人生的嗟叹;通过对国家君王的遭遇引出对国家的担忧;通过构造一个虚幻的世界,在众多意象中寻求内心的解脱。屈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忧患意识,却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处处隐喻着这种思想,发人深省。

一、对人生的嗟叹

《离骚》开篇写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是屈原对出身、宗族、名号的说明,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说明自己出身的不平凡。屈原在楚国处于贵族阶级,与皇室宗族有密切的关系,诗歌从一开始就给自己表明了立场,为下文政治观念的表达奠定了基础。紧接着他在诗歌中就提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可以看出,屈原没有因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反而给自己设立了很高的标准,对内提升自己的美德,对外加强自身的能力。当时的楚国是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力比较强盛,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屈原仍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给自己树立崇高的目标,这是他忧患意识的一个表现。

但是,屈原没有将这种昂扬的精神持续下去,紧接着就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来表达自身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嗟叹。屈原作为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爱国诗人,以美人迟暮的意象自比,让人不觉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珍贵,这是屈原忧患意识的又一表达,这种对人生的嗟叹很容易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给人一种时间紧迫、时不我待的紧张感,这也展现了屈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能够从世间万物更迭中发现忧患。

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战国时期是群雄纷争的时代,各国君王都想完成统一的大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屈原所在的楚国也不例外。然而楚王昏庸无道、治国无能,屈原便将国家的振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抱负,殚精竭力的辅佐君王,对内实行变法图强,对外游说齐国联合抗秦,一时之间使楚国成为国力强盛的诸侯大国。但是楚王听信小人谗言,逐渐与屈原疏远,使屈原的治国理想得不到实现,最终落得流放的下场,屈原对国家的前途命运非常担忧,对奸佞小人十分痛恨,忧愁优思而作《离骚》。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屈原以史明鉴,直言如果楚王不思进取就会像夏桀、商纣那样走向亡国的命运,他的美政理想得不到实现,楚王对他的态度对他又是一大刺激,令屈原悲愤交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对国家前途命运表示担忧,他将自己的忧患意识与不屈的斗争精神结合起来,揭露和批判楚国贵族集团的昏庸,但是他没有放弃斗争,内心还是期望自己的理想能够得到实现,并表达了九死不悔的决心,可惜残酷的现实给了他沉痛的打击,使他的忧患意识更甚,最终痛苦不堪投江自戕。

三、忧患意识的升华

屈原的美政理想得不到实现,空怀一腔治国的抱负但是无处施展,他几次三番的劝诫使他成为了众矢之的,把他置于孤独绝望的境地。在这种状态下,现实给不了屈原安慰,他便将自己置身于虚幻的世界中,通过“求女”“神游”等的描写将美好的愿景表达出来。诗歌中写到三次“求女”的经过,表明了屈原希望后宫有贤良淑德的后妃陪伴在君王身侧,影射了郑袖魅惑君王之过;“神游”则表达了屈原迫于现实的无奈,将自己的理想抱负统统舍去,不问世事的想法,但是屈原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他见不到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遇不到一个选贤举能的君王,于是他探索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理,这也是他的忧患意识得到升华的表现。

四、结语

我们在《离骚》中能够感受到屈原字里行间蕴含的忧患意识,他要表达的忠君爱国思想和美政理想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屈原作品的伟大艺术成就,也必将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邹佳良,卢燕.屈原忧患意识再谈——以《离骚》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 (05):9-11.

[2]赵沛霖.两种人生观的抉择——关于《離骚》的中心主题和屈原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03):59-64.

[3]李龙.浅谈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04):58-61.

[4]曹继华.志在深情求索 魂系悲愤远逝——从《离骚》看屈原的文化人格和审美追求[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S1):207-209+216.

[5]马守君.从《离骚》看屈原的美政理想[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06):141-145.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离骚屈原
端午思屈原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