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琴曲《樱花》的演奏分析

2018-11-20

黄河之声 2018年17期
关键词:呈示部扬琴琴弦

杨 颖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一、《樱花》的曲式结构分析

《樱花曲》是由我国当代扬琴作曲家张学生教授承担主要编曲,是广为流传的日本民谣改编而来的一首扬琴独奏曲。通过对《樱花》的分析,得出该作品是一首三部曲式,由引子部分、呈示部、中部、再现部构成。整首曲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主题清晰。全曲结构图如下:

结构 引子 呈示部 中部 再现部二级结构 A 连接 B A’ 连接 A B A’起止小节 1-10 11-14 15-24 25-36 37-41 42-47 48-58 59-73调式 G调复三部曲式一级

(一)引子部分

在乐曲引子乐段节奏比较自由,开始部分以la xi do的八度演奏进入乐曲的主题,呈现出鲜明的日本民族音乐特点,在力度上做了鲜明的对比,在主题第一次出现时是“ff”,第二次是“pp”,然后恢复了“ff”,强度的变化表现了樱花盛开与凋落的短暂性,之后是单竹的演奏技法,演奏时要注意手腕的力度控制,并且还要注意速度和强弱的控制,速度是由慢渐快,力度由弱渐强的一个过程,要随着音乐的流动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从而营造一幅人们在樱花树下载歌载舞庆祝春天的热闹场面。

(二)呈示部(慢板)

呈示部(1—41)小节是由常出现的单三段曲式构成。A段(1—14)小节属于不规整的对称结构,作曲家巧妙运用了日本民间调式——“都节调式”,以“do mi fa la xi”为主音,两个乐句的结束音都在“7”上,这也是日本民谣特点之一。B段(15—24)小节的材料是来自A段的主题旋律,但在展开中进行了对比,右手的八分音符伴奏音“la mi xi mi”的主音交替出现,展现出一种日本人穿着木屐走在樱花树下嗒嗒的脚步声,欣赏樱花飘落的唯美场景。B段比A段在速度上也进行了对比,演奏速度比A段稍快。A’段(25—36)小节是A段的不完全再现段,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个乐句与主题A第一句相同,不同的是加入了右手的伴奏音,增加了画面的充实感。第二乐句的前两个小节与第二乐句一致,后两小节加入了其他和弦音,但主音不变,体现了旋律的自然流畅,延长了两小节进入连接(37—41)小节,节奏更加快速,力度也由弱渐强,以“mi do xi do mi la xi do”等十六分音符表现樱花的边开边落的短暂生命特征。旋律由高音逐渐走向低音为快板部分的进入做了充足的准备。

(三)中部(快板)

中部(42—58)小节,一般复三部的中间部分属于新材料展开对比作用的,但由于此曲是有名曲改编,所以全曲都是在主题旋律的影响下展开的,彰显了日本民族调式的“统一原则”。中部由单二部曲式构成,第一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与呈示部主题A段一致,此乐段的分解和弦延用了上面连接部的节奏特点,从八分音符到平均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的不断细化,表现出对樱花的喜爱情感不断的层层递进。第二乐段也是由4+6的乐句构成,演奏时在速度上逐渐加快使情感推向了高潮,将乐曲的结构层层推进,达到情绪高峰进入连接部,以此也推动了乐曲冲至顶点的亢奋情绪。

(四)再现部(尾声)

再现部(59—73)小节不完全再现呈示部的第一段,由两个大乐句组成,第一乐句是与主题旋律一致,第二乐句进行了一定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尾声作用。最后演奏不断渐慢至“PP”的力度,回归了原有的平静景象,再现部从速度、力度、节奏等方面都做了再现,但这不是再现呈示部,因为呈示部是象征了樱花的含苞待放的初级阶段,中部描绘的是盛开时节的灿烂阶段,而再现部展现了樱花盛开之后的死亡,昙花一现的回归自然。樱花虽然生命短暂,但拼尽全力去绽放,就如同人们短暂而艰苦的一生,我们要如同樱花一般在最美的时刻优雅、质朴、刚劲、清秀的努力绽放。

二、《樱花》特殊演奏技巧分析

本曲主要由反竹、颤竹、滑拨,压揉等特殊演奏技巧。所谓特殊技巧是有别于基础演奏技巧所产生的一种音响效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演奏体系,我们称之为特殊的演奏技巧。接下来笔者将对乐曲所出现的特殊演奏技巧逐步进行分析,使我们能更好的达到技巧的演奏要求,更好的去掌握技巧的训练方法。

(一)反竹

反竹是一种特色技巧之一,技巧演奏时要将琴竹翻转过来用竹头的背面击弦,琴竹稍微倾斜向琴弦。在进行反竹的演奏时,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反竹的音色,更重要的是将它演奏的轻巧和清晰动听,弹奏时,音色应清脆悦耳,要注意控制反竹的音量,不能太炸太刺耳,这种技法一般是运用在主题句中。

(二)颤竹

颤竹分为单颤和双颤两种,双颤一般是在比较慢的演奏中使用,而单颤是在比较快的演奏中使用。《樱花》中所采用的是单颤,演奏时是用左手大拇指用力往下压触碰到琴弦,发出颤抖的音响效果,演奏时要注意琴竹与琴弦之间的距离。琴竹触碰琴弦距离越远颤动越小,音越松散,琴竹触碰琴弦越近颤动越大,音越密集,距离应是1-2厘米左右。第一个八度音是一起抬手,然后分开交叉演奏,使音连绵不断乐曲更加富有韵味。

(三)滑拨

滑拨是借鉴筝的演奏技法发展而来的技巧,是按指定音阶的上下顺序滑拨的拨弦演奏。这种奏法音色华丽,气氛轰烈。在《樱花》中演奏方法是用琴尾在mi的音位上向下滑向la,右手紧密连接mi,要注意双手的快速连接。左手需要特殊注意的是倾斜度,使大拇指略贴在琴弦上向下滑拨,这样不会滑到其他音。

(四)压揉

“压揉”是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演奏技巧,演奏时是用一支琴竹击弦,另一手的中指或无名指揉动琴弦,手的动作是上下揉弦,手臂略微抬起,由此发出波浪吟颤的声音。演奏时注意除本音以外,不能有明显的音名音级出现,是在本位音上快速完成。在《樱花曲》中,压弦音落在了“4”上,表现出樱花的凋落人们悲伤的情绪,发出的音响效果仿佛是在模仿人们哭泣的声音。

三、结语

扬琴在我国已流传四百多年,是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山东琴曲等乐种的主要乐器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扬琴的演奏艺术也在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论是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制作上,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新的创作风格、新的创作技术。张学生、刘锦程两位大师编创的《樱花曲》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扬琴作品,不管是在演奏技巧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对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深远影响。笔者对本文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技巧、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演奏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注释:

① 《樱花》的小节数标示来源于同心出版社出版的扬琴必修教程184页—186页

猜你喜欢

呈示部扬琴琴弦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额头上的琴弦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谁动了我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