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步走”顶层设计早开篇

2018-11-2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强国现代化世界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面向未来三十年的战略规划,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充分做好应对世界经济复杂性和新变化的准备。要用改革的观点做好各项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提早研究编制“两步走”中长期战略规划,在新的全球化中做好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的准备,抓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未来趋势和机遇,在更高水平上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

★2018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被认为是习近平去年达沃斯和日内瓦演讲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延伸。

★近日,美国有关机构发布了2018年度最佳国家报告。其中,中国综合评估位居第20名;在“世界最强大国家”排名中,中国位列第三。

★2017年中国GDP总量达到82.7万亿元,6.9%的增速自2011年来首次回升,8.6万亿元的增量相当于澳大利亚一年的GDP总量。

“我要修葺这历史的舞台,预备排演历史的将来。我们将来的历史是首歌,还歌着海晏河清的音乐。”闻一多先生90多年前的诗句,也吟唱出今天中国人的集体心声。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描绘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擘画了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战略愿景。

1 “两步走”中长期战略规划研究要提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描绘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本文重要信源】

1.甄占民:划时代的思想火炬;2.宋才发: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法治思考;3.王军:世界经济稳健复苏中国经济作出贡献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当务之急,是提前研究和谋划实现“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国家中长期规划,明确“两步走”具体该怎么走?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

首先,“两步走”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和新的变化趋势。既要注意当前世界经济回暖上行,主要经济体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实现同步增长,国际贸易和投资走出低谷,世界经济有望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但同时更要充分做好应对更复杂危机和变化的准备,尤其是要认识到世界经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还面临债务高企、资产泡沫、保护主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升级等多重风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还将长期存在,并构成我们“两步走”战略的基本国际背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保持充分的防风险意识,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的高招,在规划制定中预设准备,做好战略防御。

其次,在“两步走”的战略规划下,今后中国经济成长将不再只聚焦于速度,而是更加兼顾质量及永续性,更聚焦于缩小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深化结构改革。为此,未来几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仍要围绕“两步走”目标持之以恒深化“一个总要求”“一条主线”和“三大攻坚战”。其中,“一个总要求”,就是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持续提升。“一条主线”,就是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精准发力。而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可能仍然要坚持和延续一段时间,至少也要再坚持和巩固一个五年规划期,以真正夯实中国迈向更高水平小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谋划新的攻坚战,但其中的化解重大风险和污染防治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工程。

再次,“两步走”重大规划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现代经济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实现未来两个阶段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这就不仅仅是建设一个市场体系的问题,而是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必须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作用,保证实现上述若干个强国目标。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创新潜力,打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从而真正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飞跃,真正从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世界工厂”变成制定规则的“规格大国”,这是面向未来三十年的规划需要考虑的最重大的问题。

【决策看点】

●近日,有关专家撰文指出,相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中国如今的经济学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和理论上的突破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最核心、最本质的,就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第二,中国的新发展理念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一大突破。这个突破在于,西方经济学只有增长,忽视发展,而新发展理念强调的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第三,突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经济发展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统一。第四,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2 从“十四五”到“十六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步走的战略部署,比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的到2050年的目标提前了15年。作出这样的战略安排,是基于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超过预期水平,积累了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条件,同时也是基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上半场”,接下来,我们还需要用3个五年规划的施工,具体目标包括经济、科技、法治、文化、民生、生态等方面,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框架。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从经济建设角度来看,经过“十四五”到“十六五”十五年的努力,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会超过1/3。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可达到1万美元。之后一个时期中国仍可保持中高速增长,按照从2021年到2035年年均增长5%,价格指数2%、假定汇率不变测算,到2035年中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90万亿元(约合43.6万亿美元),人均20.6万元(约合3万美元),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从科技创新角度来看,届时中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研发投入占世界比重从17%提高至1/4—1/3之间,中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数占世界总量比重从1/3以上提高至1/2以上,各类知识和技能人才将超过2亿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大约从“十四五”开始,经济发展的目标将逐步让位于社会发展的目标,通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中国将有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届时将高度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同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经过三个五年规划期的努力,中国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顺利建成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未来的15年,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高,顺利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中国不仅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而且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按照目前官方的统计口径,中国中等收入人口已达4亿人。未来15年,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占比将超过60%,真正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其中,城乡恩格尔系数从现在的30%左右降低到22%-20%;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争取超过6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0%,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现在的76岁争取达到79.5岁,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未来15年,中国要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使生态

【决策看点】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最新发布的2018年度“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发表了42.6万篇学术论文,这占据全球科研产出数量的18.6%。而美国则以40.9万篇科研论文的成绩首次屈居第二位。报告表明,尽管美国在很多科学技术领域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某些优势正在缩小,有的领域则已经被赶超。

●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入选品牌为37个,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1.5倍。中国商标品牌“走出去”步伐正不断加快。去年,我国申请人提交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4810件,比上年增长59.6%,在马德里联盟中排名第三。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同时,全面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拥有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主导性作用。

3 从“十七五”到“十九五”,“现代化”强国什么样

从2035年到2050年,再经过3个五年规划,到“十九五”规划期末期,中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核心目标就是从原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跃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五位一体”的强国目标,也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将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成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实力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显著标志,到建成现代化强国的2050年,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人类发展水平、主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指标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位居世界强国之首。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届时,中国GDP总量将达到49.85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的34.10万亿美元。中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这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建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就强在精神文明强。在这个阶段,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要培育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空前提高。届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整体实力、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软实力更加强大。

建成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50年,中国要实现全体劳动者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高比例创业;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人口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服务过程,人口健康教育文化社会等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全面建成覆盖全体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充满活力、团结和睦的社会,形成有效调节各种社会矛盾、处理各类社会危机、减少各种社会成本的机制,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标(HDI)从2015年的高人类发展水平(HDI为0.738)提高至2050年的极高人类发展水平(HDI为0.912)。届时人均预期寿命将突破80岁,我国国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生态盈余之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大的碳汇来源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生态健康安全型社会全面建成。

建成对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现代化强国。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发动机,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具有越来越强的正外部性和积极的外溢效应,为世界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更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将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引领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将成为世界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在保护地球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工业革命方面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决策看点】

●《大趋势》一书自1982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已超过1400万册。作为该书的作者,有未来学家之称的曾担任美国肯尼迪总统教育部助理部长的约翰·奈斯比特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世界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美国过去是世界的中心,现在这个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这是事实。过去的300年来,占世界17%的西方人口领导着整个世界。而如今这17%以外的人们开始变得重要,中国就是新的领袖。当然,有些部分也许中国做得更好,有的也许美国做得更好。如果基于购买力的分析,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了。军事上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中国正在努力追赶。其中,最难的是社会和文化上的超越。因为这需要外界的认同。

猜你喜欢

强国现代化世界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秦晋争霸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