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协调发展要建五大新机制

2018-11-20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机制

区域不协调是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明确:“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重在协调机制的创新,同时,处理好协调和协同、协作的关系,三者有机联动,有效解决跨区域发展中的制度性难题。

■协同发展机制:在更大范围复制和推广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

与协调发展相比,协同发展更强调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重在创新对接推进机制,除了建立有效的党委政府一把手层面的定期会晤、联席会议等制度化协调机制外,更要做到规划衔接、政策一体、部门联动,通过创新资源的充分整合,有效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

在协同发展方面,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目前,在国家顶层设计方面,已经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在关于“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面,明确了五个“为”和六个“着力”,即: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体化进程等。随后中央和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新的总体规划,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细化的举措,包括协同一体的城市群空间体系、区域产业协作和转移特别是关于交界地区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的关键和重点。各地要围绕区域协调和协同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复制和推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真正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市场化跨区域合作新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清除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市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

探索建立区域产业转移引导制度和区域产业链条上下游联动机制。完善产业协作体系,创新各类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支持在省(区、市)毗邻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及时推广成功模式和做法。严把产业承接准入门槛,推动产业转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探索建立毗邻省份发展规划衔接机制,支持和鼓励在省际交界地区开展区域一体化发展试点试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区域、次区域合作,充分利用高层领导会晤、地方政府合作分委会等平台机制,推动地方开展国际区域合作。

■共享共建机制:探索共享发展理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实践

共享共建的实质,是在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前提下,通过推进全方位的深度开放和务实合作,最终实现全面的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构建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从共享链的角度整体优化区域资源共享体系,在区域内、区域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从整体上实现共享整体利益最大化。

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平等协商、权责一致,改革创新、先行探索,创新合作机制,有条件地创新政策供给,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在对口支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共享机制,变支援为共享,变输血为造血,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等帮扶力度,促进对口支援从单方受益为主向双方受益进一步深化。

探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对口合作既要有项目产业等“硬合作”,更要有干部挂职培训、先进经验借鉴、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学习、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软合作”。双方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有序、科学转移,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落地。

围绕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推动水、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探索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毗邻地区和重点流域上下游地区之间建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制度体系,提高共商共治共享水平。

■互利共赢机制:形成区域间“开放”利益共同体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治理。支持开展多层次的区域合作,鼓励创新区域合作的组织保障、规划衔接、利益协调、激励约束、资金分担、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和争议解决等机制。

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工作,利用好市场导向和利益调节机制,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健全产业合作利益分享机制,提高园区、企业、项目配套协作水平,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和优化布局。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进一步完善对粮食主产区、资源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稀缺资源、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跨地区投资、产业转移等重大事项的利益分享机制。

加快东西双向开放,打造利益共同体。在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等各个方面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平台创新机制: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平台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趋势。要鼓励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其他各类区域发展平台大胆创新探索,在建立跨区域综合管理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试验,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搭建跨区域投融资联动平台。探索建立跨区域的联合招商引资平台,成立区域发展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探索区域发展基金对接PPP项目的有效途径。

搭建跨区域物流共享平台。打破目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物流管理体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搭建跨区域、开放、共享的物流资源要素整合平台,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组织化和智能化水平。

搭建跨区域人才协作平台。以人才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及政策联合创新为主线,建立一体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公共服务跟随机制、区域创新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打造跨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共同体。

搭建跨区域基础科技资源要素配置平台。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促进优秀企业、技术、人才的交流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构建跨区域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机制,打造“科技大市场”。

搭建跨区域政务大数据开放平台。以政府数据开放为切入点,打造统一的公共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均等、平衡是区域协调发展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沿线国家共建共享之路,也是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之路。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目标,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机制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사라져가는 석탄 연료와 베이징의‘푸른 하늘’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京津冀协同发展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