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际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测试开发的探讨

2018-11-19杨姣

现代交际 2018年19期

杨姣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许多大型国际赛事都在中国举行。随之而来的是对志愿者的大量需求。然而,国内目前没有正规的志愿者评价标准,志愿者的不专业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形象受到影响。尝试开发一种志愿者等级测试框架,除了对题型、考查内容、考查形式作出一定设想外,也对该测试的考试效度进行设想评价。

关键词:志愿者资格测试开发 效度评价 测试能力要求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247-02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近二十年来,中国也获得了很多承办重大赛事的机会。从北京奥运会到各种大型国际会议,中国都出色地完成承办任务。笔者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的学生,有幸参与过很多活动的翻译志愿者工作,例如2015中国(黑龙江)—欧盟投资贸易洽谈会、中俄博览会以及亚布力冰雪项目的志愿者。目睹过许多由于专业素养不过关而产生的冲突事件,这些失误不仅会有损承办方的形象,也会造成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一种有关大型赛事志愿者规范的评测体系,为规范志愿者素质方面的测试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国际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测试的现状

国内目前没有相关方面系统正规的测试,虽然奥运会期间有过相关方面的资格考试,但也是概念化规定而已。英语考级是笼统化的衡量标准,不能仅仅根据考级来定是否有资格成为志愿者。

中国作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承办方,在证明中国的综合实力的同时,也应该让他国志愿者感受到中国志愿者的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开发大型赛事志愿者资格测试意义重大。

二、国际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测试的目的

本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考生是否具有从事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科学、公平、有效地考查考生是否达到了国际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的标准。准确地衡量考生在跨文化交际沟通中的情境下能否完成双语的转换。

三、国际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测试设计框架

国际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测试规范针对国际赛事志愿者资格考试的目的、性质、范围、内容和评分细则等方面作出规定。

(一)国际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测试介绍

(1)考试目的。本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国际专业赛事的资格。科学、公平、有效地考查考生是否达到了国际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的标准。准确地衡量考生在跨文化交际沟通情境下能否完成双语的转换。

(2)考试性质。本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资格考试。

(3)考试对象。具备基本外语能力的所有考生。

(4)考试形式与时间。本考试分为口、笔试,分别为30分钟,120分钟;每年9月份举行。

(5)考试内容。

(6)分数报告。本考试笔试总分为150分,分数分为四个等级,90分以下为不合格;90~110分为合格;110~130分为良好;130分以上为优秀。口试总分为50分,分为两个等级。30分及其以上为合格,3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国际专业赛事志愿者资格测试试卷结构

(1)背景知识。该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背景知识主要是指专业术语以及大型赛事相关规则等。

该部分试题采用术语翻译和简答题型。分别为10道术语翻译、10道简答题,总分值为75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篇章翻译。该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应试者有效运用语境、体裁、语篇和相关背景知识,结合作者意图和文本功能,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评价,并用目标语进行篇章翻译的能力。总分值为75分,时间为90分钟。

(3)专业知识问答(口试)。该部分考查对国际赛事规则、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保护措施等内容的了解程度。分值为10分,考试时间为10分钟。

(4)现场应变能力(口试)。该部分主要考查应试者在模拟情景中的组织、逻辑、管理、翻译及其应变能力。分值为40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

四、评分方案

为确保本测试的效度和信度,根据考试任务要求,每部分考试分别制定评分标准。

(1)术语翻译评分细则(笔试)。A档:3准确无误翻译术语;B档:1~2,大体上解释出其释义,无明显错误;C档:0未能准确无误翻译出其释义。

(2)专业知识简答题(笔试)。A档:(下转第246页)(上接第247页)4~5准确完整地回答问题,规范使用相关术语;B档:2~3能大致解答出该问题要点,术语使用相对规范;C档:0缺乏相关背景知识。

(3)篇章翻譯(笔试)。A档:35~45术语翻译、语法无误,篇章结构逻辑清晰;B档:25~35术语无误、语法基本无误、篇章结构相对严谨;C档:15~25术语相对符合专业规范、无重大语法错误;D档:0~15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结构不严谨、语义不清晰、多次出现重大语法错误。

(4)专业知识问答—对话(口试)。A档:7~10专业背景知识充分、语音面貌极好、应变能力强;B档:4~7专业背景知识较强、语音面貌良好,对话相对流畅;C档:0~8缺乏专业背景知识、语音面貌较差、语义表达不清晰。

(5)场景模拟。A档:28~40专业背景知识充分、协调沟通能力强、反应迅速、有组织能力;B档:15~28专业背景知识较强、具备一定的协调沟通组织能力;C档:0~15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协调沟通组织能力较弱。

五、有关测试效度评估的假设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美国心理学协会和国家教育测量委员会于1999年联合发布的《教育与心理学测试标准》将效度定义为“证据及理论对于相关测试中测试分数解释的支撑程度”。

(1)试卷内容与测试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试卷内容和所要测量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来评估翻译测试的效度。以冰雪翻译项目志愿者为例,冰雪翻译志愿者要求具备基本的体育素养,对自己负责翻译的体育项目做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试卷设计只关注了志愿者英语能力而忽视了专业项目能力,就会与实际情境脱节,测试就会失效。

(2)测试分数与外部变量关系。评估翻译测试效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分析测试分数与外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志愿者资格测试作为一种新型测试虽然与其他测试有差异性,但是与相似类型的测试也就有相关性。我们可以比较受试对象在此类考试的表现与其他测试进行对比,如果呈现高度正相关,证明该测试效度高;否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3)测试的反拨效应。翻译测试不可避免地具有反拨效应,我们应在测试设计之初便对其反拨效应有充分的预期,积极发挥其正面效应,规避负面效应。

现行的翻译测试大部分是应用性语篇,因此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学生的课后练习都具有目的性,忽视不同行业的专业性训练,这对教师课堂多元设计起到一定提醒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规范志愿者活动的正规考试几乎没有,如果该测试经过验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不仅为筛选高质量的志愿者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相关测试提供参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测试可以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为教学和测试提供媒介,实现教学与测试融为一体,计算机动态评测、记录和回馈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