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

2018-11-19王振宇

现代交际 2018年19期
关键词:同性恋大学生

王振宇

摘要:21世纪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事物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包容共生和谐共存。对同性恋的态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一点点的改变,本课题想要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了解处在各个不同城市的各个大学的学生对于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为当代教育和了解研究同性恋的认知提供一些资料。方法:本论文数据收集使用网络调查的方式,通过问卷星网站收集数据,共收集到无记名被试534名,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普遍较为宽容,能理性看待同性恋的成因。在对同性恋的认知上存在性别和居住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这几个维度的显著相关。全面明确理解大学生群体关于同性恋群体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性观念及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数据可知,大学生对同性恋行为的接受程度较高,并以越来越宽容的态度对待同性恋,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他们的正常情感选择,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同性恋应与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应受到尊重与关注,持以上观点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结论:应当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看法,有利于端正大学生的性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同性恋 认知态度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159-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视野变得开阔,思想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对同性恋的态度也发生着转变,西方国家对同性恋的态度由抵触到慢慢接受到如今十几个国家对同性恋的婚姻的合法化,这是人类思想的进步。中国对同性恋的态度到2001年新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才将同性恋从精神病中剔除。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同性恋组织的不断宣传维权,各种运动的展开,中国同性恋群体的现状才稍微有所缓解,但依旧面临着社会的压力,特别是社会和父母的压力,同性恋就业遭受歧视的问题也是频出。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一员,对待这些问题的看法对于研究同性恋群体来说是很重要的。本论文通过“认知赞同”“情感反应”和“行为展现”三个外显行为维度来测验大学生的认知态度。

二、文献综述

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1]Benkert将同性恋描述为“对异性不能作出性反应,却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所吸引”。[2]从世人将这一词汇创造出时,对待她的态度就并非友善,无论是何种语言的解释,都是具有贬义。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性恋这三个字还是非常敏感的字眼,就是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里,它也是经历一个由犯罪性质的行为转变到被称为需要医治的疾病,到如今20世纪终于冲破了重重枷锁,演变为自由并且赢得合法地位的过程。人们对同性恋存在着一些误区,特别是一些影视作品向大家传递出的错误信息,让人们误认为它是一种病,认为通过治疗能够使同性恋变成异性恋。但科学研究表明,同性恋是有遗传基础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都兴起过同性恋,但自从基督教在欧洲各国逐渐传播。基督教义中的一些内容诠释與同性恋的行为不能并存,同性恋在欧洲遭到了唾弃,甚至被认为是犯罪的行为。中国古代时也崇尚男风。像战国时期魏王的男幸龙阳君,龙阳君是中国正史中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在中国古代对同性恋的态度要比西方宽容一些。张翰《周小史》曾写道:“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粤游小志》记载:“广州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家恒不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姊妹相约自尽。尽十余年风气又复一变,则竟以姊妹花为连理枝矣,且二女同居,必有一女俨若藁砧者。”

李银河指出,社会默许了同性恋的现象,事实上,根本找不出完全没有同性恋现象的社会。[4]进入新纪元后,在世界上已经有十几个国家承认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地位,但对此依然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特别是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崇尚孝道,“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的传统思想和理念让同性恋这个群体在中国很难被人接受,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很难接受亲人朋友有同性恋行为。而大学生群体是接受当代教育的一代人,他们的思想已经和世界接轨,通过网络不记名的方式,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是否发生了变化,接受的程度是否提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对同性恋人群的认知和态度,并且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消除他们对特定人群的偏见提供一些资料,引导树立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提供参考。根据前人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男女、出生地和大学所在城市的差异来深入研究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持有的态度。

三、研究假设

(1)大学生在同性恋的认知态度上存在积极的态度和认知;

(2)在认知赞同维度上存在各个变量的显著相关;

(3)在情感反应维度上存在各个变量的显著相关;

(4)在行为表现维度上存在各个变量的显著相关。

四、研究工具

云南大学对涂沅澄和陈学志编制的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进行修订后形成《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量表》,该量表共16个题目,共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认知赞同、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62~0.871之间,结构效度较高。

五、研究对象

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无记名的收集数据,经过为期20的数据收集工作,共收到有效数据534份,由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达95%。男生136人,女生398人;大一28人,大二28人,大三134人,大四270人,大五74人;城市170人,城镇238人,农村126人。研究方法:本研究由各个学校大一至大五在校学生通过网络问卷方式完成。问卷内容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为认知赞同维度、情感维度和行为改变维度,其中认知赞同题目维度包括1、2、3、5、8、12、13;情感维度题目包括4、6、10;行为改变维度题目包括9、11、14、15。

六、数据整理和分析

数据收集并导入SPSS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得到有效的数据分析并描述统计结论。

七、数据分析

对大学生在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独生子女、年级和居住地上的认知态度分析,如表1所示。

八、研究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的差异分析结果中民族和年级在认知赞同、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上显示不存在显著差异,宗教在认知赞同和行为表现两个维度上关系显著,在情感反应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关系。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居住地在认知赞同、情感反应、行为表现三个维度均表现为显著相关。其中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上要更加宽容和理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同性恋这一问题的态度上,独生子女的态度会更友善一些。城市大学生比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更积极。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一些事情的理解和接受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具有包容性,人们的认知发展也在不断变化,接受事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其中宗教在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相关,是否说明有无宗教信仰会对同性恋群体的认知和接纳程度会更高,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的地方。男性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低于女性大学生,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作为一个传承几千年的古国,文化深厚又绵长,中国的儒家思想侵染我们上千年,男性作为其中重要的角色,更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形成了现今的文化价值观。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成员的单一,从出生就是备受瞩目的一代,他们的包容性和自我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更明显。城市大學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城镇和农村大学生比会更加多元化,因此,他们看待事情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参考文献:

[1]倪晓昉,沐炜.关于同性恋成因研究综述[J].红河学院学报,2003,1(2):45.

[2]中华医学会精神病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DM—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8-139.

[3] 张笑笑,杨晓莉,张奇.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归因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0,26(2):71-73.

[4]余放争,杨国纲,余翔.同性恋国内研究概述[J].医学信息,2005,18(12):1758-1761.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同性恋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高专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调查
大学生对同性恋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比较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台湾同性恋题材电影现状初探
从《道熙呀》看韩国电影的女性主义色彩
浅析《蝴蝶君》中的同性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