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朗读对日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2018-11-19占国智许静华

现代交际 2018年19期
关键词:视听说学习效率朗读

占国智 许静华

摘要:朗读是语言学习的利器,当人进行朗读时,全身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获取信息、传递信息、解读信息进而初步地存储信息。作为一门外语,日语所需的词汇量之多,文法句法结构之复杂,是日语学习者在学习道路上需要不断跨越的障碍。当我们在进行朗读时,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视、听、说这三项功能可以被充分调动,有助于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声色并茂、感情饱满地朗读一篇文章,有助于丰富文学情感,一定程度上提升文学素养。本文以朗读对语感的培养以及对听说读写的促进作用为切入点,探讨朗读对日语习得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朗读 日语习得 语感 视听说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021-03

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听、说、读、写是训练语言能力的基本技能,也是检验一门语言学习的基本标准。“读”既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功,又是语言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其作用不容忽视。朗读日语文章,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丰富语言的积累,对日语学习者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在的含义有着重要意义。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在日语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对发展日语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提高口语能力、记忆力以及语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周丹(2011)以音形图式为切入点,分析了朗读对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农克感(2010)分析了朗读在外语学习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桑凤平(2011)论述了朗读在日语教学中的功效以及积极作用。英语和日语为两种不同的外语,但作为外语学习者而言,都需要记忆单词、学习语法以及口头应用,本文将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朗读在日语学习上起到的影响和作用。

一、对朗读的认识

想要在学习中获得最优效果,必须全面地调动全身感官来调动和获取信息。而朗读,正是一项可以把视听说这三项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把文字符号信息化并传送到记忆中枢的学习过程,做到了将眼、耳、口、脑全面调动来获取信息以及吸收信息,是一种多层次的认知过程、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方式。

许多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时候都会陷入一大误区,就是将单词书和语法书照单全收全部背下来。仅靠视觉学习的效率是最低的,遗忘率也相当高。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学习同一份材料时,进行纯听觉学习,三个小时后能记住大概60%的内容;进行纯视觉学习,三个小时后能记住大概70%的内容;进行视听说学习时,三个小时后能记住大概90%的内容。而且在三天后,这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效率分别是15%、35%、80%(周丹,2011)。由此可见,运用视听说这种方法来学习,无论是对于记忆效率还是学习效率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语言教育专家在语言习得方面都推崇朗读这一学习方式。语言学家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曾說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母语是说在前,读在后;而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下学习外语,是读在前,说在后。因此,我们可以说朗读是语言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可以把背诵过的内容再重现一次,加深二次记忆。另外在朗读文章的语境中,背诵过的内容得以生动形象地被活用,再进一步加深记忆,有益于形成终身记忆。朗读对于加强记忆具有积极影响。

二、朗读对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养成的,它是经长年累月,是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一点一滴汇聚而来的。朗读不仅将文字符号信息化、信息语言化,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的基础上揣摩词意、分析句群,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认真、反复的朗读。换言之,想要把握好文章内容与作者思想,串联词与词、句与句,朗读是最佳的连接手段。通过大声朗读,细心咀嚼文章的字字句句,能更有效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提升语感。

日语学习者通过大量的朗读,在大脑里储存了大量日语基本语法及句法结构,通过接触在不同的语境中活用的语言,逐步养成对语言现象作出直觉、迅速的判断的能力,语言表达也可以更加准确、规范,能在枯燥繁杂的日语语言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加学习日语的兴趣。

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第一与第二信号理论中论述到: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是和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是在婴儿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是在第一信号系统或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产生对现实的概括化,出现了抽象思维,并形成概念、进行推理,不断扩大认识能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发现并掌握它们的规律(邵郊,1987)。由此可知经常性的朗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日语语言字符和语义内涵之间、文章内容与作者思想之间的联系,形成日语的语感。学习外语,就要泡在视、听、说里,如果想在外语学习中建立可靠的语感,就必须对成千上万的词汇进行反复的视、听和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朗读对语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朗读对听解能力的培养

日语语言的复杂、语法结构的差异以及句群的组织方式,给不少日语学习者造成了很大困扰,尤其是在听解方面。许多日语学习者在听力材料中只能获得零星的、碎片化的信息,无法对内容进行理解,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

听力理解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是一种“刺激-反应”的模式,其中包含了对语义的理解,也会受到听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听者在听一段材料时,首先接收到的是声音的刺激,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形”图式(语言文字词汇),接着再转化成“义”图式(文字词汇的语义)。较高水平的听者有时会直接跳过“形”图式直接转换成“义”图式。所以想要听懂,必须在大脑中建立起正确的音义对应图式。但是在日语中,同音异形词组数量甚多,许多语言学习者脑中的信息储存的更多是形、义图式,与声音信号的关联较为薄弱。所以日语学习者很多时候对听力材料中出现自己平时记忆过的、熟悉的词组都无法辨识,加上说话者的语速、停顿、口音以及朗读说话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听者更加难以听懂,更别说对信息进行整体的把控了。要改善这一情况,朗读是最佳手段。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视、听、说的器官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接收、消化信息。此外,在朗读的过程中,耳(声图式形成器官)、眼(形图式形成器官)、脑(义图式形成器官)会受到多重刺激,而这多重刺激会增强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综上,日语朗读训练带给日语学习者多重感官上的语言刺激,可以强化日语学习者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从而促进听解能力的提高。

四、朗读对口语水平的提高

朗读是把语言文字有声化的一个过程,是对作品的一个重现或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由输入到输出的重要的一环。朗读和“说”都有着类似点,就是主动张口去进行语言输出,但它们之间又有不同点,那就是朗读是“重现”,“说”是“创造”。要想创造,必须有模仿。因此,必须通过正确的朗读进行信息的存储,把书本上的内容吸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再将其输出。在朗读的过程中,随着信息的吸收、语感的提升以及日语思维的不断形成,日语学习者可以逐渐达到日语运用自如、脱口而出的程度,进而实现日语的无障碍沟通和交际。

鉴于日语词汇以及语法的复杂性,许多日语学习者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会出现不符合语法规范、词不达意或者词语误用的表达,有时候甚至会引起误会。而朗读可以模仿地道的表达,积累词汇,提升语感,在边看边读边听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检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使之正确化、规范化,如此便有了开口的勇气,能够在众人面前展现一口流利而正确的口语,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加深与日本友人交际都是很有帮助的。

五、朗读对阅读理解及书面表达的积极作用

日语的语序与中文和英文不太一样,很多日语学习者在阅读日语文章的时候经常出现“首尾不能相顾”的情况,这往往会导致日语学习者在阅读文章时阅读效率低下。在朗读过程中,日语学习者可以慢慢适应日语的语序,从而初步提高阅读的效率。其实朗读和阅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阅读是对信息的接收—解读—传递—输出,而朗读则多了一个声音的传递输出的环节。在进行朗读之前,要先通过阅读对视觉信息进行“过滤”,例如挑出不懂的词汇,揣摩语音、语调、语气,以及文章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感情主旨。之后通过朗读解决断句、划分句群的问题。将阅读和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大幅提高阅读效率。

此外,许多日语学习者在书面表达时常常会遇到词汇量不足、用词不当、语法误用、句法结构混乱以及“中国式日语”等问题。通过朗读,可以积累大量词汇,熟悉词汇之间的搭配和用法,同时可以通过地道的日语文章积累句式,使自己的书面表达更加顺畅、优美。朗读一篇日语美文,在语言学习的同时,还能充分感受文字及意境之美,在进行书面表达时,这些积累下来的阅读体验将通过笔跃然于纸上,再现语言的“韵”和“味”。

六、朗读对营造日语学习氛围的积极影响

能否学好一门外语,除了个人能力之外,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起了很大作用。一个人朗读,可以带动一群人朗读,长此以往,便能烘托起一个热烈的朗读氛围。通过朗读分享,在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同时,让他人了解朗读的美与乐趣,从而吸引他人加入朗读,從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共同进步。

笔者所在学校以日语学生为主导成立了“鹿鸣朗读社”,秉承“在朗读中发现日语之美”的宗旨,每周组织朗读会,由成员自选文章进行朗读,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各自的语音语调及朗读感情投入等。朗读的内容有诗歌、童话,也有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以及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等名家作品。在一年半的坚持下,朗读社成员在词汇量、语感和鉴赏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并在相互朗读切磋的过程中营造了较好的学习氛围。

七、结语

本文基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以及巴甫洛夫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理论,主要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论证了朗读对日语习得中的语感、听解能力、阅读理解以及书面表达、营造日语学习氛围的积极作用。

朗读不仅是一门读的学问,还是一门促进语言习得的学问。日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稳扎稳打地学好日语,必须充分把握朗读的本质,认识朗读意义,营造良好的朗读环境,在朗读中获得学习日语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在日语学习上不断突破自我。

参考文献:

[1]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语言与心智[M].熊仲儒,张孝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雷丽.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J].文山师专学报,2000(2).

[3]农克感.略论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0(10).

[4]桑凤平.试论日语朗读教学的功效和原则[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4).

[5]邵郊.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和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专化问题[J].生物学通报,1987(4).

[6]周丹.试论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视听说学习效率朗读
试论日语视听说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及对策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谈“视听说”在中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