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要有“材”可用

2018-11-19胡慧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练笔素材写作

胡慧婷

摘 要:就农村小学生认识水平、写作水平都较低的实际,本文提出教师先给学生送“材”——写作材料。主要方式是:随文练笔,设境练写,续编故事。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找“材”下笔,一般方式是自由作文和命题作文。

关键词:素材 写作 练笔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媳妇煮饭本事再“巧”,如果“无米”,也“难为”。小学生写作文也是这么回事,没有一定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写作技能,身边纵有无数的“素材”,也往往视而不见,而写作的技能又不是教出来的。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写作偏偏无秘诀。

一、送“材”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来说,教师是很有必要为他们送 “材”的。

所谓送“材”,就是师生创设情境,在教师指导下,展开活动。尔后,根据材料进行写作。一般说来,有两种方式:

1.随文练笔。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时,就某个“点”,结合理解感悟的深入,或补白续写、或转换句式等。笔者在教学巴金的《鸟的天堂》一课时,当研读到大榕树上鸟飞鸟鸣,“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读到这句时,我抛出一个练习题:假如你就是文中的那只画眉鸟,你会唱什么欢乐的歌?请你写一写歌词。这种方式,既深化了理解,又锻炼了文笔,且花时又少,可谓一石三鸟。

再如,还以该课为例。当笔者带小朋友读到第八自然段描写大榕树茂盛,充满生命的活力时,我缓缓地说:“一天,一只天鹅从这里飞过,看到如此充满勃勃生机的大榕树,它会怎样向同伴描述呢?”小朋友在熟读的基础上,纷纷以天鹅的口吻来描述榕树,在内化作家典范语言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自己合理的想象。

2.设境练写。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情境,然后梳理,学生写作,当堂评价。对于写作水平不怎么好的农村孩子来说,能真刀真枪地实地演练作文,显得尤为“雪中送炭”。事实上,名师也不乏此招。于永正老师的《爱鸟》,贾志敏老师的《找手机》就是此中典范。

学校决定要进行“家长开放日”,要我上节语文课,上什么?按进度接下去的课文不太好上,也就是课堂不出彩。学生学得累,效果打折扣。灵机一动,给学生送“材”下笔——上作文课。我也效仿了一回。心想:反正家长们也听不出个道道。

下面简单说说这个案例。

我说,有个人名字中有个“谦”字,他是谁呀?小家伙们反应挺快的——“刘谦!”我又故意问:他是做什么的?——“魔术师!”我话锋一转,说:“我也是个魔术师……”我看小朋友面露惊讶的神色,紧追上一句(等一下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就有了):“你为什么张着嘴巴,你在想什么?”什么“莫老师是语文老師,在学校里从没听别人说起过,也从没看见他表演过呀”,什么“语文老师会变魔术?太不可思议啦”等等。

看到他们很兴奋,我知道他们不相信,很想让我当众表演,我要的就是这一步。所以,我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想不想见识见识我这个魔术小师——”还没等我说完,一个高八度的“想——”快把天花板给掀掉了。

接着我从裤兜里掏出一副事先做过手脚(其实就是按数字奇偶分)的扑克牌,煞有介事地对他们说:“这是一副扑克牌,现在我把它平均分成两堆。”说着便把扑克牌分成两堆放在讲桌上,“现在,你从一堆中任意抽出一张,插入另一堆,无论你怎样洗牌,我都能把它找出来……”太简单了,奇数牌放在全是偶数牌里或者偶数牌放在奇数牌里,找出来易如反掌。可是学生不明就里,牌上又没有做记号,而且又要洗几遍,怎么可能找出原来的这张牌呢?

接着表演,请一学生上来从一堆中抽出一张,让大家看清楚(自然不让我看见),放入另一堆洗了好几遍的牌中。我拿起一看,一眼看出,但仍装作很难找的样子,口中念念有词:“孙悟空借我一双火眼金睛吧……”猛然,我抽出了学生放进的那张扑克。学生非常惊讶,我问:“你在想什么?”(因为这又是心理活动。)一个小男孩甚至认为我作弊,把刚才同学抽出的那张扑克偷偷藏在袖子里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又连试了几回,居然有小家伙认为我有什么特异功能,对我“魔术师”的称号深信不疑。我看火候差不多了,说:“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奥秘?”接下来就来个魔术揭秘。

可以写作文了吗?不,还不行,还得对刚才这个魔术过程进行回顾,并在黑板上适时板书:疑问、表演、揭秘、明理。确定重点,并且共同拟题,题目不同,作文的侧重点也不同。

到此,可以写作文了。作后马上讲解,每组读一段,取长补短,最后定稿。事实证明,除一人弱智外,其余学生都写出了内容具体,文句通顺的作文。

3.创编故事。

这里的创编故事实际是这样做的:教师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但只编一半,另一半要学生自己往下编。一是这个故事要切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二是要有编下去的可能。这种方式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上进行的,算是半扶半放吧!

二、找“材”

不懈地写作,加之读中写,以写促读,学生的语言丰富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财”下笔。

暑假过后,新学期来临,没过一个月,国庆长假到了,假前之前一天的下午,我布置了一篇作文——《屋顶上的南瓜猫》。我们共同讨论这个题目,诸如:1、为什么它叫南瓜猫?长得像南瓜,还是另有他意?2、“屋顶上”三字的含义是什么?是经常穿梭于屋顶?3、在它身上发上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一周后,学生交习作。有获“最佳创意奖”,有获“最佳语言幽默奖”……有一篇字数最多,我估计有11400字。我问该女生,答:“七天,每天都写。”写作,有了原动力。

学生自己找“材”下笔,还包括教师的命题作文和学生的自由作文(周记)。命题作文很重要的是题目口子要小,而且得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学校要进行现场作文比赛,派谁去?教师指定,不公平,也来一场班级现场作文赛。题目如下:(任选一题)《光头强来了》、《偷用手机》、《某音观后…》、《西瓜地雷》。因为题目蕴含的写作信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虽佳作不多,但都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作文。

而自由作文(即周记),则不论篇幅,不论题材,不论体裁。自然界的草木虫鱼,风雨雷电,日月星辰都可入笔;家长的唠叨,老师的误解,同学的打架,可入笔;恶作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可入笔;长辈的辛苦,老师的严谨,同学的勤学可入笔……

给学生送“材”到让学生自己找“材”,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作文教学不再是难事。

猜你喜欢

练笔素材写作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