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不容忽视

2018-11-19吴维煊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教育价值

吴维煊

[摘 要] 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红色革命文化却重视不够。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珍贵的教育资源。如何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扎实融入课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又一重要课题。

[关键词] 红色革命;红色革命文化;红色经典;教育价值

近年来,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被大多数学校高度重视。在部分学校,穿汉服、读古文、背古诗词、吟唱经典、学习传统手工艺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内容,都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广泛开展。传承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职责之一,也是育人的需要,但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同时,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却重视不够,甚至在顾此失彼中被忽视。

新中国的成立是用鲜血换来的。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象征,代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打天下的光辉历程,与红色息息相关。例如:共产党组建的第一支军队命名为红军,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称为红都,共产党的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都是红色,南湖的红船是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井冈的红旗、抗日的烽火,代表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如《红旗飘飘》《红旗譜》《红色娘子军》《红岩》《红梅赞》《红星照我去战斗》《红军想念毛泽东》《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都与红色有关。

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红色文化是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用鲜血和生命构建与发展起来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红色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性继承,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形成了共产党人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性继承。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征程中,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的革命文化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凝练成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

一、忽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由于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青少年历史观的断层。部分青少年能熟练背诵大量古诗词,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却知之甚少。他们能熟练地说出很多古诗词的作者及年代,但对毛泽东、彭德怀、朱德、李大钊、黄克诚、陈赓等革命先驱却了解不多;他们能如同身临其境般惟妙惟肖地讲述古代文人的游记,但对红军长征却缺乏了解;他们能娓娓道来地向他人讲述某部经典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体系,但对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壮举却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认为邱少云让自己活活被火烧死很傻。

由于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未能得到应有重视,让部分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偏差。由于他们不了解新中国成立前那段红色历史,不知道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导致他们不知道珍惜生活。他们不仅吃、穿、用要上档次,而且嘲笑不穿名牌的学生。很多青少年不知感恩、不懂节俭,更不懂得珍惜和爱护公物及各种资源。部分青少年没有家国情怀,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多挣钱,成为有钱人。虽然他们能出口成章地背诵大量古代经典诗词,但却如小和尚念经般有口无心,并未将经典中有价值的成分融入自己的心灵。

由于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未能得到应有重视,使得教育的格局变得较为狭窄。忽视那段红色历史,甚至不知道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就不会形成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我们必须要让国家越来越强大的担当意识。忽视红色文化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将孩子的成长聚焦在学习成绩上,很少对学生进行回报社会、服务国家的革命理想教育。狭窄的教育格局,导致学生很难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大视野,学生个人的理想大多局限在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套好房子。

二、让红色文化教育扎实融入课程体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珍贵的教育资源。

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扎实融入课程体系,是教育的职责。

1.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精神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具体可以概括为:

(1)革命年代中的人——在革命时期对国家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2)革命年代中的物——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过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

(3)革命年代中的事——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

(4)革命年代中的魂——在革命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

2.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内容丰富,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每一名革命志士、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红色文化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是民族强大的内在动力。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个体成长体系,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成长的需要、国家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1)挖掘红色校史。有些学校建校于民族危难时刻,甚至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其校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红色基因,例如:北京市八一中学,其前身是聂荣臻元帅亲手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荣臻学校。江苏启东市的东南中学,校内有粟裕将军办公地暨新四军东南警卫团旧址。北师大附中是革命先烈赵世炎、李硕勋(李鹏的父亲)就读过的学校。学校有责任通过开学典礼让新生了解学校的红色历史,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挖掘红色校史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重温先烈的英雄壮举,了解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革命英烈。通过挖掘红色校史,将学校建成面向区域内学校的德育基地,不断凝练红色基因,把光荣的革命传统与优良作风与学生自我成长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2)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每个县市都有红色教育基地,例如:烈士陵园、革命志士故居、英雄纪念碑、历史展览馆、革命遗址等。每一个红色教育基地都饱含着中华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拋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要在清明节、英雄纪念日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还应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学科教学的需要、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与挖掘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重温那段红色历史,教育学生弘扬革命传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对人生有新的思考。

(3)阅读红色经典。在高度重视学生阅读的当下,学校、家长及社会组织向青少年推荐的阅读书目大多是中国古代经典及外国名著,但对我国现代红色经典的阅读却重视不够。让青少年阅读红色经典,不仅是让他们重温那段红色历史,也是促使青少年形成健康人生观的需要。红色经典包括革命经典小故事和像《红岩》《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等中长篇小说。革命经典小故事由于篇幅短小、脍炙人口,应该让学生养成每日一读的习惯。例如:毛泽东的故事、朱德总司令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等,通过阅读,增强青少年的红色记忆。红色中长篇小说应作为寒暑假阅读书籍,让学生利用假期认真阅读,并在开学后组织学生交流读后感。

(4)传唱红色歌曲。将吟唱古诗词作为必修课的中小学很多,但将传唱红色歌曲作为必修课的却不多。红色歌曲是民族的呐喊,是振奋中华儿女英雄气概的号角。战争年代的很多歌曲,例如:《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优美的曲调、铿锵的歌词,唱起来能激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不仅在音乐课教学中要将红色歌曲作为教学内容之一,还应以每周一歌的形式让全校学生传唱。还应将传唱红色歌曲纳入大型纪念活动中,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一·二九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开展全校性的红色歌曲合唱比赛。

(5)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红色影视”,是歌颂党、歌颂英雄事迹、歌颂战争年代民族精神的影视作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红色影视”中的“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学校应将语文、阅读、写作、美术、音乐、思想品德、鉴赏等课程融为一体,开设“红色影视赏析课”,引导学生感悟,品味红色历史,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6)开展红色夏令营。开展红色夏令营的目的是通过夏令营将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学生。红色夏令营一般应首选诸如延安、井冈山、沂蒙山、大别山等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以就近为原则组织学生走进革命老区,并与革命老区教育基地取得联系,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夏令营课程。通过夏令营课程让学生感悟那段烽火连天的斗争岁月的艰辛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祖国山河之美,体验华夏民族的不屈精神,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4.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有效结合

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精神维系;红色文化,是对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符合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先进文化。两种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都是推动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基础与动力,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要接受两种文化的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处理好传统文化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在教学内容中的占比,还要以“传承传统精髓、弘扬红色精神”为己任,将两种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域,我们要以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让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得以代代相传。(责任编辑:刘莹)

参考文献:

[1]钱建国.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归宿[J].江苏教育,2018(15).

[2]吕文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自信[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818/c49157-28645200.html.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教育价值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中国当代红色文学经典的审美特征研究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
红色经典下的快意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