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现状及作用
2018-11-19常辉芳
常辉芳
[摘 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男强女弱的经济定位与社会分工定式愈加明显。再加上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延续,中国两性从未有过真正的平等。女性在经济上被歧视,在社会上被压抑。雖然改革开放后,中国为提高女性地位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法律制度上也有了一些保障,但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人们对女性的偏见、歧视和排斥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根除这一弊端,使女性朋友在经济变革中真正起顶半边天的作用,是文章探讨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人力资源市场;性别歧视;女性;社会分工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6.106
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社会性别排斥以“性别歧视”和“性别隔离”最为典型,主要表现为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业难、失业多、两性收入差距大、性别职业隔离、退休年龄性别差别、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歧视现象。性别歧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痼疾,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母系社会中,女性曾受到过社会的推崇。私有制出现后,男性在经济上的地位显著上升,从此形成了男主女次、男强女弱、男尊女卑两性不平等的格局。三千多年的父系文明使两性真正平等的竞争机会很少,所以,根治这一顽症,必须分析它的成因,挖掘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不可取代的作用,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让女性充分发挥其作用,推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1 人力资源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人力资源市场性别歧视既有深层的历史原因,也有抹不去的政治文化烙印,还有市场机制中自然选择的因素,究其根本,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父权历史文化长期干预的结果导致了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被歧视。早在1998年,曾有这样一种论述:“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决定女性气质的,是整个文明。”这一论述充分说明女性的孱弱及被歧视的原因不是生理特征,而是父权文化干预的结果。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曾显示:农村家庭对女性的教育期望值偏低,导致女性文盲率达13.6%,比男性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不能继续升学的女性中,父母不让上学的占36.8%,比男性高近9个百分点。对于那些农村失学女童来说,若没有特别因素能改变固有处境,只能重蹈上一代文盲或半文盲女性的历史轨迹。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不少农村女孩的教育不受重视,封建残余思想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来禁锢对女性的教育。
二是传统性别文化导致对女性就业的偏见。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社会偏见首先来自对妇女生理价值的扭曲,性别的最大差异无疑是女性要经历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但这并不是造成女性整个职业生涯影响的主要因素。现代社会,随着生育数量的下降、脑力劳动等低体能劳动的增加和育儿职能的社会化,生育对女性的影响已降到了很低的程度。男人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上更强烈地要求事业成功,而女人的角色定位更注重家庭,所以塑造了“女性属于家庭”的刻板印象。这一印象削弱了女性的事业成就欲望和地位信心,使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附属于丈夫的“第二性”。
三是市场选择是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得不到平等对待的主因。人力资本投入产出表现为人的智能、体能带来的价值增加的过程。就两性比较,体力强、智能高者,外出工作;体力弱、智能低者,待业持家。在招聘人员时,都不愿招收女工,有的直接在招工广告上明确告知“男性优先”;有的虽说招聘女工,也不愿对她们投资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会让其从事重要岗位工作,源于把女性的社会价值和单位局部效益相对立。伴随着经济发展,甚至还出现了“让女人回家去”的呼声。从而出现了“全职太太”这个“高危职业”。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就深刻展示了这一现象。
2 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有着优于男性的特点
医学证明,儿时的男女平均智商几乎相等。这说明,两性智力在童年没有大的差别。两性的智力只是在之后的教育和培养下才产生了巨大差距。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上,女性优于男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高于男性。成本与收益分析曾得出结论:在投资相同的情况下,男性人力资本收益高于女性,所以对男性投资要多于女性。经济学投资边际收益率递减原则说明,对男性人力资本投资多,收益递减也多,对女性投资少,递减也相应减少。实践证明,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绝不低于男性,甚至更高一些。曾有论述:“劳动者每提高一年的教育水平所带来的工资增长率,女性高于男性。这说明女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男性,故增加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一项关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增加初期教育对女孩经济上的影响远超对男孩的影响。马来西亚一项研究也表明:“教育工作在各级工资和生产效率方面的纯收益,年轻女性一贯比年轻男性高20%”,强调“这还不包括减少生育、改善营养和家庭照顾方面的间接收益”。随着妇女参与经济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女性在创造价值、增加社会贡献方面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本增值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正在逐步创建。
二是女性人力资本社会效益显著。有一句西谚: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整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对后代的发育成长意义深远。她们的受教育程度不仅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还会使家庭生活更经济、更有秩序。不仅如此,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降低对男性人力资本提升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一项国际调查显示:有些国家1965年男孩小学教育得到普及,而女孩的入学率却不理想。20年后,这些国家的婴儿死亡率与人口出生率是那些教育水平性别无差异国家的2倍。于是得出:“如果女性教育水平无法提高到接近男性的程度,提高男性教育水平取得的社会效益就会被抵消。”不可小觑的是,提高女性的入学率、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上更有效。所以,在女性身上的教育投资,不仅是对其个人的投资,还是一种使人们摆脱贫穷、延缓人口增长、保护环境的投资,也是社会踏上合理发展、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的捷径。从投资效益上说,对男性教育投资是对一个人的投资,而对女性教育投资则是对整个社会的投资。
三是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理性决策。繁衍生息的使命,是女性内在价值的一种体现,是人类文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两性社会平等是女性社会地位真正提高的前提,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区域,不会有真正的经济平等,更何谈文明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分析让人理性回归,把尊重女性的自然价值、开发和利用女性人力资源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规划,优化配置或发挥两性人力资本各自优势,才是理性投资决策的重点。
3 保障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发挥作用势在必行
现代化进程中,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提高女性地位,拒绝差异对待,提升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度已是势在必行。面对根深蒂固的人力资本投资性别倾向,我们不妨作一些理性的新尝试:
一是建立完备的教育保障体系。保证女性和儿童享受国家赋予的义务教育权利,现在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和正在拓展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就是很好的实践。此外还要开辟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途径。比如,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优化高等教育,提高科技生产领域及高层领导机构中的女性比例;提倡终身学习,使女性在获得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文化层次与精神追求;鼓励女性自学,提高女性服务社会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地位。
二是进一步健全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制度体系。从工资报酬上实行平等待遇保护,即男女两性在雇用、工资报酬、工作条件及其他待遇方面均享有工作平等权;打造劳动力市场报酬公平体系,实现从同工同酬向同值同酬转变,消除两性工资报酬不平等的现象;发挥劳动监察职能,对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专业打击,强化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平等权。
三是从立法角度出发,彻底纠正歧视妇女的行为。要解决人力资源市场领域歧视妇女的行为,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制度,提高法律的执行力,为女性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可以从就业合同的健全性问题入手,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推动政府提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完善执行宽度和力度,将女工特殊保护及社会保险内容纳入更规范的管理机制。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缔约过失制度,使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得到制裁。随着制度的健全,用人单位在招工中公开歧视女性的行为越来越趋于隐蔽,往往是在几番选拔后再以各种借口淘汰掉,要将这种行为纳入企业征信范畴,利用行政手段或经济杠杆,加大责任追究和惩处力度。
4 结 论
改革開放以来,中国为提高女性地位、形成全社会关爱女性的氛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要彻底改变性别歧视与使用差异对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尤其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消除或者减少性别歧视,政府的干预至关重要。面对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受到的性别歧视和社会性排斥,需要的是持久不懈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