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利意识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策略初探

2018-11-19史艳波

关键词:活动体验公民意识真实情境

史艳波

摘 要:儿童权利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采用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活动体验、思辨生活问题等不同教学策略,引导儿童正确行使权利,以培养儿童成为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儿童权利;真实情境;活动体验;道德判断;公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68-2

权利意识,是指一名公民对自己所拥有权利的认知和理解。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推动者、建设者,是权利的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是有效维护儿童自身权利的内部驱动力,这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将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笔者结合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我在班级中的权利》一课,探讨如何进行“权利意识”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唤醒儿童的权利意识

在小学阶段,机械地学习法律条文或者枯燥的说教,教育效果都是事倍功半。只有在课堂中创设符合儿童生活经验的真实情境,才能使儿童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取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经历和感受中了解权利,正确认识权利。

笔者在执教《我在班级中的权利》一课时,创设了“春游”情境推进课堂。课堂中,教师把春游唯一目的地的自主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前期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讨论和确定春游目的地,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讨论、积极交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充分行使了自主选择权和发表建议权。

以此为切入口,笔者引导学生梳理在班级活动中拥有的其他权利:受教育权、选择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这样的权利意识,建立在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是儿童所期待的。

二、开展活动体验,行使儿童的合法权利

活动体验能激发儿童的真实感受。儿童在活动体验中,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进行判断,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这个过程就是儿童主动行使权利的过程。如何主动行使合法权利?这就必须引导儿童有“法”可依。所以,从“了解权利”到“行使权利”,儿童必须在体验活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主动、正确地行使其权合法权利。

课堂中,笔者先后创设了两个现场投票的体验活动。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春游到底去哪里,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我们最终只能选择一处地方,到底该怎么决定呢?

生1:还是让老师来决定吧!

生2:我觉得讓班长抽签,他抽到哪个地方,就去哪个地方!

生3:我们还是大家来投票吧!

师:老师或者班长来决定,还是大家一起投票选择?哪一种方法更好?我们来进行一次民意调查。

(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投票,现场显示投票结果。)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选择让班长抽签决定?

生1:我们都很信任班长!这样也不浪费时间,大家不要再争来争去了。

生2:我不服气!刚刚都说了,我们在班级里有发表意见的权利,难道发表完意见就没有选择的权利吗?如果没有,那大家就没必要发表意见了!

(其余学生掌声)

生3:我也同意王同学!大家一起投票,哪个地点的票数最多,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想去那里,那我们就少数服从多数,去大部分同学想去的地方!这样选出来的地点是最公平的!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方法:少数服从多数!你们同意吗?

学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你们都同意?(学生都在点头)为什么?

生:我们每个人都投票了,我们就都行使了自己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是在没有办法决定的情况下,我们就尊重大部分人的建议吧。这能最快做出决定。

师:老师也同意!每个人都参与投票,这就体现了民主。在人人参与的基础上,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我们在集体活动中和其他同学融合共进的基本方法,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少数服从多数”。我们就采用投票方式决定!好吗?

(学生现场投票选择秋游地点)

“少数服从多数”并不是忽视“少数派”的权利,但是当“个人权利”和“集体利益”发生对立或不统一时,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充分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能懂得尊重他人权利,维护集体利益,力求自我与组织的统一,激发儿童道德认知的真正落地。

三、思辨生活问题,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

儿童行使权利只局限于班级、学校这样的集体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将行使权利的教育拓展到社会,使孩子经历一些“道德两难”的问题,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辨,进行道德判断。

1.把握儿童生活,在价值冲突中激发共同理解

在上一次校外实践活动中,笔者所带领的班级在秋游时就发生了一个真实的状况:当时是下午3:50,在景区玩了一天的同学们已经很疲惫,而约定回校的集合时间是4:00,如果步行到门口集合点,需走20分钟路程;如果选择乘坐小火车,只需要5分钟就能抵达集合点,但需支付5元乘车费用。当时,由于几位同学选择步行,导致班级其余同学在景区门口苦等,比原约定时间晚了半小时才回到学校,也影响了大家的放学时间。到底是省下这5元钱,还是付出相应的“代价”来遵守集体制定的规则?这样的问题就赤裸裸地摆在学生面前,引起价值冲突。课堂上,持两方观点的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坚持乘坐小火车的同学不断说服反方:行使权利的前提,是必须遵守集体规则。所以,在参与活动时,“选择步行”是个人的权利,但行使权利的前提是合理安排时间,遵守春游过程中的时间约定,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自我”与“集体”之间的冲突,更是“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之间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儿童懂得站在他人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形成共同理解,初步建立权利和义务之间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

2.判断时事热点,在反面教材中唤醒公民意识

在小学阶段,儿童已经逐渐开拓眼界,开始从电视媒体、网络等渠道接触社会生活,所以,抓住热点事件中引起社会争议的反面教材展开道德判断,无疑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最佳教育素材。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两名自驾女游客对景区门口的“珍爱生命,禁止下车”的警告牌视而不见,在猛兽区擅自下车,被老虎袭击,造成一死一伤。宁波雅戈尔动物园一男子没有买票,翻越围墙跳进虎园,被老虎咬伤。酿成这些悲剧的责任到底是谁?这些话题掀起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热议。课堂中,学生从自身生活到社会问题的两难思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联通儿童生活实际,学生在巨大的价值冲突中提升了认知能力,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在辩证思维的摩擦中磨砺了道德判断的意志力。

小学高段的儿童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已经有了较强的主体意识和求知欲,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了解社会,引导儿童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服务于他们的真实生活,是这个阶段儿童成长的迫切需要。因此,教师应设法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努力唤醒学生的权利意识,引导儿童正确行使权利,并做出道德判断,让儿童权利有方向、有落地,以此培养儿童成为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张美娟.从小处着手,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J].教书育人,2015(12).

[2]王本余.儿童权利的基本价值:一种教育哲学的视角[J].教育学研究,2008(12).

[3]鲁艳.小论德育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0(05).

猜你喜欢

活动体验公民意识真实情境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以“活动体验”式德育塑造丰满学生人格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