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8-11-19党洁
党洁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什刹海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分析了什刹海旅游开发的现状,指出什刹海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什刹海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什刹海; 旅游发展 ;旅游资源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6.035
什刹海是北京地区一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历史古迹丰富的旅游区域,具有城市地标性和公共开放性的特点,是北京的旅游名片,每日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批游客。在这里,游客既可以感受到北京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体验到现代都市生活的韵味。“不到什刹海就等于没来过北京城”日益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共识。
1 什刹海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什刹海是北京一处开放的城市中心水域,在古代是高梁河古道,名称源自蒙古语“海子”,意为湖泊。什刹海是元大都的中心区域,鼓楼和积水潭是元大都最繁华的市场。什刹海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积水潭码头见证着南方漕运而来的粮食和木材。什刹海还是元曲的发祥地,著名的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王实甫就居住在这里。
什刹海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湖泊、钟鼓楼、胡同、王府、名人故居、寺院、桥梁等。什刹海由前海、后海、积水潭三处水域组成,湖光倒影,景色宜人。钟鼓楼是明代北京城的遗存,登楼远眺,京城尽收眼底。什刹海是北京地区最早开展胡同游的地区,其周边的胡同星罗棋布,保存完好,其中烟袋斜街是北京第二条国家历史文化名街。清代的恭王府、醇亲王府、庆王府、阿拉善王府、涛贝勒府、棍贝子府汇聚什刹海。张之洞、宋庆龄、张伯驹、郭沫若、梅兰芳、马海德、田间、萧军、溥杰、周怀民等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先后定居在什刹海。什刹海寺院道观众多,寺院有元代的护国寺,明代的广化寺、瑞应寺、龙华寺等,道观有唐代的火德真君庙、明代的广福观等。什刹海有古代桥梁五座,包括元代的万宁桥和明代的银锭桥、德胜桥、西步粮桥、李广桥,其中始建于元朝、八百余岁的万宁桥至今仍在通车。
什刹海的旅游资源具有历史厚重、城市地标、原始风貌、公共开放的特点。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将什刹海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
2 什刹海旅游开发的现状
什刹海的旅游主题是“游什刹海,看老北京”。目前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有胡同游、王府游、名人故居游、水上游、什刹海文化旅游节等。胡同游是最早开发的旅游项目,早在1994年已经开始接待国内外游客,获得非常好的反响。胡同游的线路主要包括钟鼓楼、烟袋斜街、银锭桥、万宁桥、前海西街、大小金丝胡同、大小翔凤胡同、柳荫街、后海南沿、鸦儿胡同,内容主要是参观民居四合院、体验老北京的生活。王府游主要是参观游览恭亲王府,恭亲王府的前身是和珅旧宅,后成为恭亲王奕的府邸,是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王府,有着“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美誉,是北京城最吸引人的景点之一。名人故居游主要是游览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梅兰芳故居等。水上游项目主要集中于前海和后海,春、夏、秋三季泛舟,冬季滑冰,是北京市民最喜爱的消遣活动。什刹海文化旅游节始创于2002年,每年举行一届,以“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为主旨,弘扬什刹海乃至北京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
3 什刹海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什刹海旅游开发二十多年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北京市尤其是西城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过,什刹海旅游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景点数量、游客人数以及餐馆数量分布极不均衡
什刹海由东向西分别是前海、后海、积水潭。前海是什刹海景区的主要入口,旅游项目是水上游,此外还有万宁桥和银锭桥两座古桥,游客数量众多,餐馆十分集中,餐饮主要以老字号为主,如全聚德、烤肉季、庆云楼、爆肚冯、会贤堂等。后海两岸是胡同游和名人故居游的集中区域,游客散布于各条胡同,这里也是酒吧比较集中的区域,但是这里的中式餐馆较少,比较出名的仅有九门小吃和孔乙己酒家。积水潭是游客最少的区域,这里景点和餐馆都很少。
3.2 人力三轮车面临巨大挑战
乘坐人力三轮车游胡同,是什刹海的最大特色。车夫既负责将游客送到景点,也负责沿途讲解,到了景区车夫还需要等候客人。在旅游旺季,人力三轮车遍布什刹海,在拥挤的人流中艰难穿行。但是,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人力三轮车市场遭受巨大冲击,共享单车以其便捷和便宜成为游客的首选,什刹海尚在运营的三轮车数量锐减。
3.3 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项目单一
什刹海的第一旅游纪念品首推恭王府的福字帖,该帖由清康熙皇帝御笔所书,蕴含“多福、多寿、多子、多才、多田”之意,被誉为“天下第一福”。该帖定价268元,价位偏高。除了福字帖,什刹海的旅游购物以玉器特别是貔貅为主,夹带着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如毛猴、泥人等。
3.4 旅游开发与旧城保护的矛盾突出
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市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一,属于不得随意改造的区域。但是,景区开发对原有风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以酒吧为例,酒吧的引入提升了什刹海对于年轻游客的吸引力,为什刹海增添了别样的魅力,但是酒吧文化与什刹海固有的京城文化明显格格不入。另外,自旅游开发以来,什刹海地区人满为患,旺季时游客人数远远超过其承载力,不利于文物和胡同四合院的保护。
4 什刹海旅游开发的建议
4.1 在后海和积水潭交界处的德胜桥开辟景区大门
什刹海是开放型的景区,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游客进入什刹海主要是走前海,导致前海游客量过于集中,时常出现拥堵现象。德胜桥的周边有宋庆龄故居、九门小吃,在德胜桥开辟景区大门,既可以方便游客游览宋庆龄故居,也可以有效地分散人流,减轻前海的压力,同时可以带动后海西段和积水潭的人气,增加这一区域的旅游收入。
4.2 德胜桥周边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館
德胜桥是后海和积水潭的分界点,德胜桥以西是积水潭,以东是后海。积水潭和后海西段景点较少,在德胜桥周边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可以弥补这个区域景点较少的不足。另外,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市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里也非常适合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众多,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包括智化寺京音乐、昆曲、天桥中幡、“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厂甸庙会、京西太平鼓、京剧、北京抖空竹、景泰蓝工艺、象牙雕刻、雕漆工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共13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00多项。
北京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整个博物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展示区,展示北京市最具有代表性的非遗;第二部分是参与区,请进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现场指导游客制作工艺品,游客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工艺品买回家;第三部分是讲座区,定期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做讲座;第四部分是销售区,专门销售北京特色的各种工艺品。
4.3 加强对胡同游人力三轮车的管理和培训
人力三轮车游胡同这一品牌项目遭遇发展的瓶颈,除了共享单车的强有力竞争以外,还与人力三轮车自身出现的问题有关。人力三轮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车夫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导游讲解错误比较多;黑车混杂其间,扰乱旅游市场;车费弹性很大,不能按照标准收费;车辆在人群穿行,对乘客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针对三轮车游,建议如下:仅接待团队游和高端客户,以高服务、高价位来吸引高端市场,仅接待境内外团体游客,不再接待散客;对三轮车夫实施岗前培训考核制及年度培训制;选拔外语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入到三轮车游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