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性需求视角下民办高等院校双驱轮激励机制解析
2018-11-19薛丽红卓丽杰王香平
薛丽红 卓丽杰 王香平
[摘 要]伴随市场机制灵活自由度的提高,教育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民办高等院校越来越凸显出不容忽视的力量。面对公办院校的天然优势,民办高等院校要想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必须抓住其核心利器——教师队伍,校方和教师两个主体协同运转,才是保障高等院校一往直前的关键所在;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相比活性更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从双方的成长需求入手,对民办高等院校和教师队伍双驱轮激励机制的建设进行解析。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成长需求;双驱轮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6.024
1 成就需要理论解读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区别是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运用自己思考的智慧创造使用工具,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营运第一资源的原因是因为其运用自身智慧逻辑,整合其他财、物和信息资源,因为独立思考和对自身智慧逻辑的服从,使得哈佛大学权威动机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即人在满足了其作为动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行为就受到内心需求推动,麦克里兰称这种推动力为动机,动机的方向驱使了行为的方向,在工作场景中,人的动机和需要主要有三类: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1.1 成就需要
主要是指人在自己工作的专业领域中,期望自己的技术水平达到最好的需要心理,善于解决工作中具体业务问题,喜欢带有一定冒险性的工作任务,完成有挑战的目标,实现专业技术领域的功成名就。
1.2 权力需要
在工作领域中期望成为管理者,能掌控一方,希望可以控制自身的工作和局势,喜欢独立处理工作任务,更喜欢掌控并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而不是一部分。
1.3 社交需要
喜欢工作中的互动,期望被伙伴接纳和喜欢,愿意协作和帮助别人,认为团队能给予他力量。
2 民办高职院校成长环境分析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由国家全面管理和举办,1978年改革开放一声号响,随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各类市场的活性充分释放,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里具有高活性的民办院校在国家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甚至一些民办高等院校凭借自身的特色,满足了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国民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力量,也因此达到了在国民中建设自己品牌口碑的效果。
何谓民办高等院校,学术理论界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经过对所阅读材料的一些整理,认为民办高等院校,是除了国家和国有的企事业单位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也可以是个人或合伙人,在通过国家相关行政机构部门审核通过后,完全自主资金营运,培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高等应用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
智研咨询集团在其《2017—2023中国高等教育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截至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中显示,国办普通高等学校2060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734所。2017年10月16日,首份民办高等教育专题性质量报告——《中国民办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出炉。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本科高校全国有1236所,其中417所是民办的,占总数的1/3还多。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开口民间资本可以进入教育领域的最初目的仅仅希望其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一个补充,如今的数据统计显示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与此同时,民办高等教育生存环境同样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成长和竞争双重作用下的规模惯性扩张和生源质量下降
尽管民办高等教育日益普及,但是国民心目中还是更倾向公办高校,加之公办高校近些年也都在不断地建设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和数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品质不良。尽管如此,因为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变得日益普及,因此并不影响民办高校的生源数量,反而是有增无减。在市场竞争和自身成长双重作用下,民办高等教育就出现了规模的惯性扩张和生源质量的下降。
2.2 内涵建设跟不上民办高校追逐社会热点的步伐
为了更好地吸引社会各地生源,民办高校在专业增设上紧跟社会发展中的热门领域和朝阳产业,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从校园文化底蕴还是管理班子建设上都存在着内涵不足的问题。
2.3 师资队伍活力有余支柱不足
民办高校受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影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在专业带头人严重短缺,能吸收到的人才更多是一些年轻教师,有热情、有活力,却因为没有领军人物的指引,无论从专业建树还是业务历练上都会走比较多的弯路。
2.4 眼前生存迫切,可持续发展不足
在市场快速发展的裹挟和公办院校强有力的竞争下,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更是迫在眉睫,对于非紧急却影响未来长远发展的任务项目建设不得不搁置,这就造成民办高校根基不扎实,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不足。
要想在教育领域里走得更好更远,民办高等院校这四个突出的生存矛盾,亟待改进和完善。民办高校就其自身成长发展来看,在自己能力和权限范围内解决这四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真正地实现教师和院校同呼吸共命运,就是互相成就彼此的成长需求。
3 民办院校教师成长需求分析
3.1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成长中的成就需要分析
高校教师群体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本身的特点有三高:学历高、素质高、追求高。在二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他们形成了比较高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同时具有较高的创造欲和控制欲,在躋身高校教师这个被社会给予了较多光环的队伍中,他们希望在专业领域中获得较高成就,想要一个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成绩就更是在所难免,不仅如此,因为多年学习习惯的惯性影响,使得他们对于自身能力的成长需求比常人更明确甚至更胜一筹。因此他们对工作中做出良好业绩的期望,对在职业发展中能获得继续深造或技能提升机会的欲望,对自己在同行中能取得胜于旁人的成就的期望值都更高一些。而因为民办高校的一些制约因素,使得民办高校教师这方面需要的实现相对被弱化。
3.2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成长中的权力需要分析
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喜欢对事物的整体掌控,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强烈的自尊心。而这也是麦克里兰成就需要理论中对权力需要解释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教师这样一个职业本身是含有对权力需要的满足的,但是民办高校管理者“学生NO.1”的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办高校教师的尊严和威信,破坏了这种权力需要的满足。同时民办高校教师和高校与企业和员工的雇用类似,双方的关系纽带就是聘用合同,归属感相对不足;再加上一线教师的阵地在课堂,很少与管理层沟通接触,也很少参与院校决策。这三个方面就构成了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成长中的权力需要没有被满足。
3.3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成长中的社交需要分析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成长中社交需要的满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学生、同事和领导。相对来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多一些,跟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多,比较容易彼此理解和接纳,跟同事之间也不存在过多的利益纠葛,比较和谐,唯一不足就是跟民办高校管理者的沟通接触少,这方面给予的反馈、肯定和接纳少,相对来说存在一定不足。
4 民办高职院校双驱轮激励机制构建建议
面对教育市场中具有天然优势的公办院校竞争对手,民办高等院校要想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校方和教师两个主体协同运转,才是保障民办高等院校一往直前的关键所在,双驱轮激励机制具体构建建议如下。
4.1 教师队伍以岗定薪、分类管理、集体激励
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有一线教学岗、管理岗、技术岗、工勤岗、特殊人才,通过分类区别管理,每个类别再分等级,等级设到10~20不等,使教师队伍成长有长期持续性的推动力,教学科研高端人才要获得更大激励,其对应的岗位级别薪酬也相应有所差距。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个人经验不足,获得成绩困难,政策上引导要注重激发团队的力量,可以组建师徒培养模式,需要物质做推手,培养队伍、建设成绩同时获得社交需要满足,提升教师对院校的忠诚度。
4.2 构建教师梯队培养和进修培养制度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不断补充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民办高职院校想在追逐社会热点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和成长,离不开核心团队技术能力的坚韧和提升。因此,在教师队伍每个层次都要有重点培养的人才,做到教师梯队不断层,梯队的每个层次都有支撑,需要构建学术领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梯队,每个专业群要做到“10人工程”,即2人领头、3人支柱和5人优秀,以此来保证团队能力的坚韧。还要搭建创造学习提升平台和机会,同时构建保障制度,保障教师提升后不能离职,能真正服务民办高职院校,也达到了满足教师成就需要的目的。
4.3 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民主参与决策机制
績效考核指标设计合理、可控,考核是为了成长和发展,所以考核要遵循激励、公平、全面和客观的原则,不同岗位、不同等级不可同日而语,考核结果注重反馈,达到指导下一步工作更好开展的目的,实现考核真正的意义和目的。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考核为先导,开展多种的校园娱乐和文化活动,利用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活力优势,构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达到鼓励教师真正参与到院校的民主决策中来,教师队伍和院校管理者双轮一起协同前进,实现民办高校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山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的措施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孙海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3]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D].武汉:武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