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师生同园视角下高校管理工作建议

2018-11-19李桐安

中国市场 2018年34期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工作思想

[摘要]随着“90后”群体的成长,高校中普遍出现了施教者和被教者都为90后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高校学生,本文从90后辅导员的角度出发,结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对如何管理90后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

1 引言

“90后”是特指1990-1999年出生的一批人,他们在中国繁荣与和平时期长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满着新思维、新想法的90后跨越了意义重大的千禧年,也见证了中国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与新老交替。2017年9月,最后一批90后迈入了大学校园,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征程。与此同时,最早的一批90后学长学姐们已经让世人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与成绩,互联网产业、航空航天工业、通信行业等等各领域都活跃着90后的身影。他们俨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走上各个岗位,继续追寻着生命的意义。

2 “90后”大学生的特征

2.1 追求个性与时尚,追求生活品质

人们常说,“90后”的一代人,大多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他们在不用担心温饱问题的情况下,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平凡但不平庸”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这个个性成为稀缺品的社会,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独特性,无论是外在的装饰上,还是在个人品性的休养上,个性已然是最本质的追求。近年来,大学生们已经慢慢从注重外在转变到内在,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

2.2 注重自我,但不缺失责任感

大多数人会认为90后个性张扬、追逐自由、不守规则、思想尖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等。这些90后自带的标签和属性,让无数管理者为之头疼。一方面,在与学生交流期间,90后学生能给工作提供很多创意和思路,但另一方面,又会因为独特的个性导致难以管理。当需要完成一项工作时,他们不会主动地包揽下来,但经过讲解引导,他们明白工作任务的重要性,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保证高质量的完成。所以90后并不是责任感缺失的一代,只是他们有时候羞于表达,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指导。

2.3 思想包容度和接受度更高

目前他们的社会阅历还比较少,对很多事情缺乏自己的判断。也正因此,他们对很多新鲜事物拥有更高的思想包容度与接受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发现,虽然他们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反驳你的观点,但是他们也善于聆听,在团体讨论时,也会主动接受别人的意见。

2.4 敢爱敢恨,勇于发声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成长中的90后大学生们总是“用表情表明态度”,将自己对于外界事物的看法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他们讨厌做作、拒绝虚伪、喜欢透明。这样的一代人,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灰暗与复杂。几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以隐忍、含蓄的特点著称于世,直来直往的表达往往被视为鲁莽,委婉则成为一门值得追求的艺术。而90后敢爱敢恨、敢于表现的个性,很有可能在未来改变中国的性格。

3 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建议

教育部曾就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协调沟通、科研等多方面能力[2]。

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辅导员进入高校,他们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要面对上百位学生,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又都各不相同。辅导员们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来及时处理各个学生的问题。尤其近年来,90后学生的问题复杂多样。有的自我意识太强,有的功利思想过重,有的对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热心于谈情说爱,有的偏好于拉帮结派,有的性格内向孤僻,有的竞争意识偏低,有的思想情感意识脆弱。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多的学生迷恋于网络化生活,因此对于90后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往往是捉襟见肘,以至于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理想。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繁杂,90后辅导员很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仅仅把这项工作当作是任务来完成,渐渐感到枯燥无味,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没有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对于90后辅导员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支撑点,是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基础,既能减轻负担又能增加交流。

3.1 平等尊重

对待90后大学生,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何谓尊重?就是言语有分寸,思想不入侵,行为不干涉。正如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述,人们总是把代沟产生的原因仅仅归咎于年青一代的“反叛上”。很多辅导员在面对90后大学生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带着有色眼镜将他们标签化,用直接、负面的表达来评判他们的工作,甚至否定他们自身。有的人甚至用自己认同的理念来为90后大学生洗脑,希望他们屈服于管束,而不是沟通交流。在工作上,要适当给予90后大学生足够的自由,不用试图插手工作中的每个环节,要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作为90后的辅导员,在面对90后大学生的时候,要以平等的姿态、沟通的语气来与其进行交流,接收并包容他们与自己的不同。作为90后的辅导员更是心有体会。

3.2 批评教育

90后大学生不是不能接受批评,只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总以领导架子、拍桌子叫板子的批评方式来进行,只会适得其反。如果你能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大多数辅导员会严肃的批评过失,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的纠正式批评,这种批评在听的人来看不仅是否定了工作,也否定了大学生的表现,非常伤其自尊。而换一种方法,用温和的语气先给予工作上的肯定,再提出不足之处加以批评教育,则是更能让人接受的支持式批评,这种方式总体来看对工作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也提醒学生要注意细节工作,学生会更加虚心接受并领悟。

3.3 因材施教

高校教育中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学生”,而对于个性鲜明、独立自主的90后学生来说,传统手段不再具有普适性。90后辅导员在管理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时,需要注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以学生为本,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谐高校的新形势下,注意紧密联系时势变化,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在平日与学生的交流中,辅导员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清楚各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90后学生的成长。

3.4 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3]。辅导员可在心理问题高发期(如大一适应的困惑期、大二问题的多发期、大三情感的冲突期、大四择业的盲目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问题学生排忧解难。加大对行为异常或违规、心理或感情困扰、学业或家庭困难等问题学生的关注力度,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及时介入,积极引导,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4 总结

年轻,矫捷,坚韧是90后群体最为鲜明的特征、年轻的90后大学生们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正在大学熔炉中接受重塑与历练,与此同时,最早的一批90后们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在高校教育中,师生均为90后的现象已成为常态,作为“同龄人”,90后辅导员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留心体会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恰当合理地管理学生,为高校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佚名.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34).

[2] 迟桂荣. 浅议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 新西部, 2013(5):100.

[3] 潘颖.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工作创新思路探讨[J]. 无线互联科技, 2014(5):208.

[4]邓泽球. “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及理想信念教育方法[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3):83-91.

[作者简介]李桐安(1991—),男,汉族,吉林公主岭人,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管理工作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