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企统筹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8-11-19崔晓娟
崔晓娟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国家多、建设领域广、参与部门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和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就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当地经贸基础差、企业经营能力弱、障碍壁垒较多、标准联通难、企业与企业之间、政企合力待加强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企统筹;一带一路
1引言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已由党的十九大批准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用更大的气力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更深入的国际合作,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一带一路”落地要靠企业,企业要主动发挥服务于中国的对外战略,服务于未来的经济外交作用。
2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运营,尤其是在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本身能力弱,障碍壁垒较多、通关、运输、物流“通而不畅”、缺乏双方认可标准、企业与企业之间、政企合力待加强等问题。主要表现有:
(1)互联互通难,多领域缺乏统一标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比较滞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与欧洲、亚洲人口密集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各国口岸合作机制尚未形成,通行便利化程度不够,物流成本偏高。“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政治风险、法律和监管风险、劳动力市场风险、外贸和支付风险等各类风险。有的沿线重点国家和区域国情复杂,风险管理与预防机制不健全。这些将会直接对企业投资和建设项目的成败,产生致命的影响。我国沿边、中亚等地区地广人稀,各类保护主义盛行。有些地区产业发展、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掣肘也形势严峻。近年来,在走出去的多个重点领域,如核电、航空、钢铁、农业、中医药等缺乏统一认证的中国标准英文版翻译、标准比对分析、不利于我国产业、产品、技术、工程等走出去,《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的落实亟待推进。
(2)经贸基础差,企业能力弱,海外投资障碍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需求规模有限。高水平经济一体化建设明显滞后,缺乏以本地区成员为主、代表性广泛的多边自贸安排和有效合作机制,制约了区域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1]。与欧盟、NAFTA及东盟相比,“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面向区域内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占对外贸易比重较低。
我国不少企业跨国经营水平不高,经营管理落后,风险防范能力不强。高素质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外语水平高、国际规则熟、海外历练多的复合型人才较少。有的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风土习俗等了解不深,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融入当地社会不够。有的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境外投资决策随意草率,为争夺项目自相残杀、打乱仗,没有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当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还处于“援助+项目”初级阶段,与深耕细作的高层次合作差距较大。与他国相比,我国企业走出去时间短,方式单一,缺少与项目所在国深层次的文化交流融合,民间基础存在差距。我国也几乎还没有能够在世界范围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智库和国际化非政府组织,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形成我企业在缺少理念和文化“包装”的情况下海外单兵突进,出现危机时缺少民间沟通渠道,需要政府直接面对国际经济纠纷,易陷入被动局面。
(3)是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协同合作亟需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方面,政府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在规划、指导、协调、服务、预警、应急等方面的职能没有履行到位,“九龙治水”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不仅影响了工作效能,也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和成本。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我企业在海外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加强统筹协调。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开展工作合力不够,无序竞争时有发生,导致盈利空间有限,长此会损害了我国的整体利益,也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
对内对外统筹方面,存在一定的“打乱仗”现象,多头联系同一机构,有时让外方无所适从。有关部门与国外相关部门政策对接不够,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中国企业员工赴有关国家办理签证和工作许可时手续繁杂、条件苛刻、审批周期长。在我境内文件文书认证程序费时费力。
3相关建议
(1)大力推动沿线国家标准对接,加快互联互通建设,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我们应与沿线国家一道,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和政策交流,改善口岸通关设施条件,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增强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2]
标准化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建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机构的联络与沟通,争取与更多沿线国家标准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全面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标准化领域的合作和互联互通,推进标准互认,有利于我国标准的海外应用。建议在走出去的重点领域开展一些标准化合作项目实施范例,以项目的有效实施带动《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落實。要重视正面宣传,结合具体实施项目,有针对性开发一些英文或当地语言版本的宣传材料,在东道国联合当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特别对项目建设和建成后对东道国增加就业、拉动经济、提升产业链能力,满足经济跨越发展方面要加以重点宣传,这样有利于获得所在国民众和政府的支持。
(2)发挥金融助推作用,推进建设项目落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利用好先期“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化经验、市场渠道、国际化人才和已有的境外合作园区合作平台,推动我国企业的优势产能转移和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加强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常财力有限,要加快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的发展,同时嫁接好国内政策性银行和保险机构,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商业金融机构,实行灵活多变的金融政策。我国企业应充分借助这些多边机构的力量,运用好各类投融资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积极引入国内金融机构资本、所在地资本和国际专业投资机构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共担风险,保障项目成功运作。
企业在海外投资中,要重视与发达国家在沿线国家合作开发的机会。需要根据国别、发展程度、发展重点,实事求是地制定相关策略,特别就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合作机制。企业要善于与中介机构紧密合作,尽可能要聘请国际或当地投资咨询机构、知名的律师、会计师或评估师等专业机构和人员,对所投项目充分论证,出具可行性报告。企业要善于与各类企业广泛合作,组成产业联合体,整合各类不同产业资源和优势,共同开展投资并购,提高项目合作成功率。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打开市场,也有利于得到发达国家的舆论支持。从宏观政策到企业操作层面都要建立一整套“一帶一路”项目风险评估体系,要健全风险管控体系,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保障企业投资的安全及获取合理稳定的回报。要重视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加强与东道国自下而上的民间交往,进一步发挥“民间外交家”的独特作用。
(3)统筹理顺关系,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涉及面十分宽泛,部分重大项目对外投资经济合作协调层面要求较高。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要解决好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国企与民企、实体与金融的有效配合,统筹考虑各方面优势不足,充分整合现有国内资源。
政府方面,关键是加强统筹协调,为务实合作创造良好环境。目前,各部委应分工协作,防止“九龙治水”,通过与沿线国家法规对接、货币互换、人文交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企业项目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走出去”的企业和对各地方的指导、支持与协调,建立完善协调管理机制,统筹兼顾大国、小国、跨国公司、地区组织、国际组织,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支持“走出去”的企业深耕“一带一路”,树立好中国国家品牌形象。
企业方面,要理性务实,积极创新实现合作共赢。企业要主动制定行动方案,运用好已有的海外平台,加强与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等主管部门及项目所在国使领馆的联系,与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合作,用好各种基金和金融支持政策。在具体海外项目合作中,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相互配合,防止“恶性竞争”。企业“走出去”中,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惯例,与所在国的政府及有关政治力量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断深化与东道国合作,选择当地信用能力强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与公司利益相关方合作,与有关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组织合作,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义务,善做公益事业,消除所在国民众的戒心和顾虑,争取企业和所建项目在所在国的正面宣传报道。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和共同合作中壮大企业。
4结论
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只有加强内外统筹、政企统筹、银企合作才能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赵晋平.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5-04-20.
[2]李金早.深化经贸合作,把“一带一路”建实建好[N].人民日报,2014-08-12.
[3]高虎城.开放包容 共商共建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5(4).
[4]李金早,深化经贸合作把“一带一路”建实建好--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J].国际商务财务,2014(8).
[5]庞中英,“一带一路”如何实现国际“接轨”[J].探索与争鸣,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