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2018-11-19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20%,疾病特征为痛觉过敏和自发性疼痛等[1]。该病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可能产生失眠或是抑郁等不良事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足部溃疡甚至截肢等后果,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临床中多以药物治疗纠正病情,但药物种类不同,疗效也存有差异[2]。加巴喷丁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抗癫痫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神经痛或疱疹性神经痛,备受临床医生与患者青睐。研究中选择本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加巴喷丁+依帕司他治疗该病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4例患者。A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为39~74岁,平均(51.24±1.36)岁。B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为40~72岁,平均(51.12±1.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口服甲钴胺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315),剂量为每次0.5 mg,每日3次,连用1个月。
B组给予加巴喷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662)单纯治疗:首日每次剂量为0.1 g,3次/d;次日每次剂量为0.2 g,3次/d;从第3日起,维持剂量每次0.3 g,3次/d。
A组在B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893)治疗:每次口服剂量为50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利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数与疼痛度呈正比。记录患者的恶心、口干、便秘、头痛、无力和嗜睡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75%~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9%~74%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9%以下或无变化[3]。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VA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4),B组为66.67%(16/2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B组为12.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DPN常会累及到外周植物神经,导致部分感觉丧失等不良后果,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周围神经部分功能障碍和其结构改变有关[4-5]。其发病原因是在多元醇旁路激活或神经营养因子不足等影响下,神经系统严重受损,其中以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最为常见。该病的疼痛症状具有多样性,疼痛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刀割样与电击样疼痛,患者在夜间休息时疼痛尤为明显,且在盖被子或穿鞋袜、衣服时痛感加剧。患者的病情程度与个人体质不同,所表现出的疼痛强度与频率也存在差异,因此其诊断难度较大。临床中多使用西药治疗该病,常见药为加巴喷丁与依帕司他等[6-7]。
加巴喷丁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抗癫痫药物,其主要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疾病治疗中,且疗效较佳[8-9]。其作用机制为: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在输入过程中的介导通路,使其发挥中枢效应,并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产生拮抗作用,进而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离子通道,对周围神经传导起到抑制作用,进而缓解临床症状[10]。其不良反应为无力和头痛等,但少见严重反应,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早期,所以临床中多采用小剂量治疗,再逐渐增加药物剂量,这样可大幅提高患者的耐受度。临床中患者的加巴喷丁用药量可达到每日3 600 mg,患者的耐受度较佳。而为糖尿病大鼠采用60 mg/kg以及120 mg/kg的药物剂量时其镇痛作用显著,具有长期耐受性。依帕司他是疗效较佳的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可抑制醛糖还原酶,降低山梨醇在机体中的积累效率,使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与自觉症状等得到缓解[11]。其常见不良反应为便秘和头痛等,且可发生于用药的任一时期,需要加大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确保其治疗安全性。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n(%)]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分)
A组 24 6.41±0.25 2.45±0.14 67.706 0.000 B组 24 6.40±0.34 3.84±0.26 29.301 0.000 t值 - 0.116 23.060 - -P值 - 0.908 0.000 - -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n(%)]
结果为: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B组(66.6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A组低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略高于B组(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奇芬等[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可见,以上联合疗法可纠正DPN患者的疼痛症状,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