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
2018-11-19梅晋余露
梅晋 余露
在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当中,高血压脑出血是其中一种,其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1]。高血压脑出血会出现剧烈头痛、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等临床病症[2],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3]。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进行医治主要是通过进行手术的方式。传统手术方式为开颅手术,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显微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手术中占有重要作用。文章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其中对50例患者采取显微手术进行医治,取得了显著性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自身的情况条件,选择5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作为参照组;余下50例患者采取显微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48~76岁,平均年龄为(59.56±2.16)岁。参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为(59.59±1.21)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患者采取全麻,剪开患者的硬脑膜,在血肿块中插入医用穿刺针,按照脑针穿刺的方向切开患者脑皮层,待消除患者血肿块后,进行止血和引流管处理措施。
研究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显微手术,患者行全麻,进行颅脑CT检测确定其出血位置,根据检测结果选取最佳开颅位置,打开一个3 cm左右的骨窗,将硬脑膜剪开后,通过脑穿刺针进到患者血肿块中,抽出血液后进行缝合和引流管处理措施[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对比两组患者的脑水肿情况,具体包括脑水肿体积、残余血量、脑水肿维持时间,根据颅脑CT计算出脑水肿体积与残余血量,记录两组患者脑水肿维持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脑水肿体积、残余血量、脑水肿维持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脑水肿情况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248 4、5.404 7、6.132 6,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水肿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的病症[5],其会导致升高局部组织压力,进而诱发脑疝的出现[6]。血肿块压迫脑部,减少了脑部的血流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7]。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医治主要是运用手术医治[8]。常规的开颅手术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会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在术后容易出现脑水肿[9]。近些年显微技术被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的医治中,显微手术可以使得患者的手术创伤得到减小,并使得术中出血量减少[10-11]。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脑水肿体积、残余血量、脑水肿维持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水平,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脑水肿情况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48 4、5.404 7、6.132 6,P<0.05),通过以上数据看出,研究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后的脑水肿情况优于参照组。分析其原因较多,主要是由于显微微创手术能够显著减轻手术导致的创伤,比传统开颅手术更加精细,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较好。学者李国成等[12]探讨了常规开颅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取得了与本研究一致的效果,有力证明了本研究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将显微手术运用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医治中,能够使得患者的脑水肿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脑水肿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脑水肿情况(±s)
研究组 50 26.30±5.81 5.60±2.16 4.51±2.18参照组 50 49.35±5.20 11.38±2.56 8.69±2.82 t值 - 7.248 4 5.404 7 6.132 6 P值 - 0.020 3 0.017 8 0.02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