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术式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8-11-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肝叶肝胆胆管

肝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1],与细菌感染、饮食、胆汁滞留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同时合并胆管狭窄症状,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对于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加大,且术后出现结石残留和复发的风险大大提高[2]。因此,对于肝胆管结合合并胆管狭窄患者采用何种手术治疗一直是肝胆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诊治的6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肝叶切除术和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下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崇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0例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为35~67岁,平均年龄为(45.57±5.29)岁;其中,32例为左侧结石,15例为右侧结石,12例为双侧结石。患者知情同意后,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肝叶切除术。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为35~65岁,平均年龄(44.87±5.17)岁;患者中18例为左侧结石,7例为右侧结石,5例为双侧结石。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为37~65岁,平均年龄(45.67±5.48)岁;患者中14例为左侧结石,8例为右侧结石,7例为双侧结石。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肝叶切除术,将胆管、肝总管上缘充分暴露后,寻找狭窄的胆管,找到后,将斑马导丝置入,行高位胆肠吻合术,直径小于1.5 cm的胆管结石采用网篮取石,直径大于1.5 cm的胆管结石机械网篮碎石处理后用普通的网篮取石,泥沙样胆管结石则采用气囊取石;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肝叶切除术进行取石,将患者肝胆管切开后取石,取石完成后放置T管引流,对狭窄的胆管进行矫正,同时行胆肠吻合术。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偶有胆道炎性症状引起上腹不适,但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无效:仍有寒战发热、腹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术后残石率、复发率。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肝功能检测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07,P=0.0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残石率、复发率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结石残余患者1例,对照组出现结石残余患者6例。随访期间,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复发,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复发。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残石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ALP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ALP等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A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残石率、复发率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 30 136.45±11.36 38.36±8.95*# 128.27±21.61 52.81±6.89*# 109.32±11.32 41.67±7.93*#对照组 30 134.73±11.29 59.75±9.73* 123.48±22.78 79.54±9.38* 113.65±12.21 56.29±9.76*t值 - 0.789 11.889 1.121 16.877 1.911 8.543 P 值 - 0.431 <0.001 0.265 <0.001 0.058 <0.001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往往发病隐匿,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和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或者其他因素诱发,才会出现不同程度上腹部疼痛、发热、寒战、肝区疼痛等表现[3]。特别是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治疗,容易引起胆管恶化和肝脏实质性损伤,甚至引起胆管癌[4]。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5],但合并胆管狭窄患者术后常有结石残留和容易复发,选择适当的术式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一直是外科的研究热点[6-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残石率(3.33%)、复发率(6.67%)均低于对照组的残石率(20.00%)和复发率(26.67%),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ALP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ALP等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A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与金义[9]、杨文雄[10]以及张景春等人[11]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之所以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效果优于非肝叶切除术原因可能在于该术式可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有利于建立满意的胆肠吻合口,进而获得通畅引流的有效通道,符合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的外科治疗原则[12]。

综上所述,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采用肝叶切除术疗效优于非肝叶切除术,同时该术式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降低术后患者残石率和复发率。

猜你喜欢

肝叶肝胆胆管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ERAS理念下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规则与非规则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