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评价
2018-11-19杨国超周典伟曾国祥
杨国超 周典伟 曾国祥
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预后差、病情反复、病程长等特点,属于临床常见病,目前常实施手术治疗,但由于早期器械有限和技术不完善,常实施传统切割术,其创伤性较大,且需留6~8 cm的手术切口,瘢痕组织较大,不利于患者接受[1],对此近年来,部分学者提议实施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其具有手术瘢痕短、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能够保证外观美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微创理念[2]。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治疗方式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中的价值性,现将研究结果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2日—2017年10月22日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中,29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39.41±3.26)岁,平均病程(5.48±1.32)年;病变类型:18例为双侧病变,32例为单侧病变。对照组患者中,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39.52±3.18)岁,平均病程(5.56±1.89)年;病变类型:17例为双侧病变,33例为单侧病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颈丛麻醉,指导其采取平卧位,完成麻醉操作后,还需在胸骨切迹上方实施一弧形切口(2.5 cm),全长度为7~8 cm,首先横断切除舌骨下颈阔肌和甲状腺前肌群,随后完成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完成上述操作后,便可对皮肤、皮下组织、颈前肌群、颈阔肌实施缝合(利用可吸收缝合线)。为了降低术后感染率,还需加强抗感染治疗[3]。
观察组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头高脚底位。首先可沿着患者皮肤纹理实施切口,位置可选择在颈前正中锁骨上位1 cm处,长度控制在2~3 cm,实施横向切开手法,在手术充分暴露后,还需将食管沟和气管进行分离,首先由喉返神经游离至喉部,再游离至甲状腺腺叶背侧,完成清除、游离工作后,在甲状腺内部实施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最后对残端进行缝扎,为了控制出血量,还需利用电凝刀止血,最后处理甲状腺上动静脉,并实施结扎操作,术后加强抗生素的使用,预防切口感染[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疼痛评分[5]、CD3+、CD4+、CD8+、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复发率和疼痛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2.4 对比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
观察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所示。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某一处组织或多处组织出现异常结构,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病残率高等特点,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呼吸功能异常、吞咽功能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对此还需加强临床手术治疗[6-7]。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推广。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完善,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开始广泛用于临床,其具有瘢痕小、安全性高、疗效高、作用性强等优势,不仅能够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出血量,还能缓解患者疼痛感,顺利切除病变组织,保证外观美感,提高手术安全性[8-9]。分析本次实验,观察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能够保证美容效果,提高满意度,缓解患者不适感和疼痛感,减轻对机体创伤性,缓解创口水肿现象,缓解患者自卑、焦虑等情绪。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有1例复发,1例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小切口手术缺失直接接触甲状腺机会,导致影响手术进展,但此类手术又具有放大特点,能够弥补无法触诊缺陷[10-12]。
综上所述,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微创性等优势,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中效果显著。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s)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s)
观察组 50 41.85±2.36 41.18±2.33 3.11±1.65 4.18±1.33对照组 50 68.99±5.41 86.29±6.99 8.99±1.22 8.51±1.53
表2 对比两组复发率和疼痛评分(±s)
表2 对比两组复发率和疼痛评分(±s)
观察组 50 1.11±0.32 1(2.00)对照组 50 2.46±0.62 12(24.00)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n(%)]
表4 对比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s)
表4 对比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s)
观察组(n=50) 治疗前 58.15±5.21 32.26±4.54 24.69±5.52 0.15±0.03治疗后 65.69±5.53 42.74±3.22 29.63±6.19 1.82±0.19对照组(n=50) 治疗前 58.75±5.13 32.69±4.96 24.17±5.53 0.63±0.18治疗后 60.89±4.52 36.34±4.74 27.67±2.11 1.1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