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常在养天年

2018-11-19姚扶有

益寿宝典 2018年31期
关键词:童趣童心童话

文/姚扶有

实践证明,老人是可以“童化”的。童化老年就是推迟心理老化,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童心,就是一种无忧无虑,单纯明澈的心理。俗话说:“老有少年心,疾病去七分”,“童心常在养天年”。尽管生命总会衰老,眼会花、耳会聋、发会白、牙会掉,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一个成熟的老人如能童心常在,乐做“老顽童”,常藏童心,捉童趣,就会像孔子说的那样:“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可以远离暮气,让老年生活更温馨、更灿烂、更辉煌。

追忆童年

69岁的叶大伯刚退休那会儿很失落、寂寞,整天郁郁寡欢不说,不时还感觉身体这儿痛那儿痒的,感觉生活很无聊、无趣。一次他帮妻子整理家务,偶然发现抽屉里的一个老相册,拿出来一翻,原来是他早些年保存的儿时照片。看着那些儿时的照片,他仿佛一下又回到童年时代,儿时的点点滴滴犹如历历在目。蓦然,他有了一个独特的想法:何不将自己童年时的美好记忆进行回顾,然后整理出一个“专辑”呢?从此,他开始沉浸于对童年往事的写作。叶大伯在写作的过程中兴致盎然,精神百倍,整个像换了一个人。经过2年的努力,一本名为《孩提时代》的小册子“出版”了。这本册子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了包括斗蟋蟀、滚铁环、打野战、煮饭仔、拍公仔纸、挖蚯蚓等各种游戏。现在每逢有亲朋好友来访,他都会拿出这本册子,与亲朋好友一起翻阅欣赏,十分惬意。

老年人随着岁月的递增与记忆力的消退,对许多过去的事情逐渐淡忘,却唯独对童年的光阴记忆清晰。老年人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的乐事、趣事,比如捉迷藏、放风筝、捉蝈蝈等等。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回到童年时代居住、生活或玩耍过的地方故地重游,让童心再度萌发。

多交童友

老舍先生在重庆时,常常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下棋、猜谜语,在孩子们中间,老舍变成了“小舍”。105岁的辛亥老人喻育之,特别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他常问幼儿园的孩子:“你几岁了?”孩子们回答五或六岁时,他总是一本正经地说:“我才四岁,是你们的弟弟。”他说,与小朋友在一起,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童心,心理年轻、快乐了。

老年人喜欢小孩的言谈举止,喜欢和小孩一起嬉戏玩耍,老年人会从小孩的神态和言谈举止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温童年的时光,从而得到极大的心灵慰藉,进而对晚年生活产生一种珍惜感,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心理。孩童们的欢声笑语既消除了老年人的心理压抑,又驱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多看童话

杨先生曾是艺术学院教师,退休后,他常到儿童关爱中心、民工子弟学校给孩子们赠送礼物。他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最开心的事。为了跟孩子们打成一片,他经常阅读童话书、学儿童魔术,不仅捕捉到童年生活的乐趣,感觉越活越年轻,而且还学到很多新鲜时尚的东西,如玩汤姆猫啊、上开心网啊,和孩子们一样无所顾忌地开怀大笑,让一切烦恼在欢笑中烟消云散。

童话和寓言,虽然简短,却极富哲理和幽默感。因此,老年人经常阅读童话,不仅可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还能培养情感,充实生活。有兴趣时,还可以以此为内容讲故事给孩子们听,有益于融洽童心,增添童趣童情。有时,在片言只语、一颦一笑中,老年人所有的廖寂和烦恼都会一扫而光,并由此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常存童乐

常存童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莎士比亚对这种生理现象有一句精辟的哲语:“老年人的第二次儿童期。”

我国有句俗语,“老少相近”,旧时讨吉利,常在大门上贴“童言叟语无忌”的条幅,把“老”和“小”连在一起,因此便有了“老小”这个词汇。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整天无忧无虑,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会瞬间即逝,眼泪还挂在脸上就破涕为笑了。人到老年,往往会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这些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是极为有害的。因此,老年人常存童乐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知足常乐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童趣童心童话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趣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