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2018-11-19陈敏辉吴康瑞林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内镜胃癌黏膜

陈敏辉 吴康瑞 林健

胃癌属于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临床统计表明,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居首位[1]。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为早期胃癌, 主要引发病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消化道癌家族史、胃溃疡、胃息肉等, 早期患者多无症状, 后渐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佳、恶心、便血等症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在临床治疗早期胃癌时, 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特点。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出现, 将其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中, 对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对比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并发症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胃癌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40~66岁, 平均年龄(52.8±10.2)岁。实验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41~67岁, 平均年龄(53.0±10.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完善相关检查, 确诊病情后,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实施全麻后, 常规消毒铺巾, 切口从剑实下2 cm至脐下2 cm, 对胃癌转移情况进行了解, 根据肿瘤位置、病变程度拟行全胃或远侧胃切除和相应淋巴结清扫范围。胃动静脉进行结扎, 将大网膜和横结肠系膜前叶分离后, 清理胃周围的淋巴结, 实施食管与空肠吻合术(全胃切除), 或胃空肠吻合(远侧胃切除), 将切除的胃全部取出。术后检查有无出血点, 同时给予抗生素感染治疗。实验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行胃镜检查后, 对病灶的位置及范围进行明确, 在病灶旁应用电凝标记,每个定点间隔长度为3 mm, 将甘油果糖于黏膜下注射, 并将病灶抬高, 对其实施环形切开, 采用IT刀与HOOK刀交规剥离, 将病灶切除。术后检查有无出血点, 并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3]。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术后穿孔、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5.3±19.6)min, 术中出血量为(68.5±10.3)ml, 住院时间为(6.3±2.2)d, 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6.1±17.6)min、(100.5±12.1)ml、(9.3±2.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实验组 30 55.3±19.6a 68.5±10.3a 6.3±2.2a对照组 30 76.1±17.6 100.5±12.1 9.3±2.5 t 4.325 11.030 4.934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中发生出血1例、术后穿孔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中发生出血3例、术后穿孔2例、感染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7%(8/3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 P=0.038<0.05)。

3 讨论

胃癌属于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其发生与环境、遗传、饮食等有直接关系,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地方,多见于胃窦部。其中早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晚期胃癌患者, 故尽早发现, 尽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胃癌多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传统手术, 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特点, 易延长患者术后机体康复时间。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治疗中, 不仅创伤小, 同时还可将面积较大、不规则形态的病灶、伴有溃疡及瘢痕的胃癌肿瘤一并切除, 同时提高病灶切除整体性, 减少肿瘤在机体内的残留及术后并发症[4-9]。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5.3±19.6)min, 住院时间为(6.3±2.2)d, 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6.1±17.6)min、(9.3±2.5)d,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8.5±10.3)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0.5±12.1)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8/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 P=0.038<0.05)。

综上所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前者手术指标优后后者,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内镜胃癌黏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