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格局新形势与我国外交新战略
2018-11-18丁工
◎丁工
从现在起相当长时间内,周边地区既是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主要着力点,也是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的首要依托。当前,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及国际形势的演变,影响我国周边地区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这些变化还不足以导致周边整体格局和态势出现根本性转变,但需要我国外交政策及时跟进、适时应对,确保为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和平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周边格局与地区形势的新变化
1.周边格局发生转变
我国周边是大国地缘利益高度交汇的地区,不仅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大国之间竞争激烈,而且美国通过1898年美西战争占领菲律宾后,便长期成为影响地区秩序的主要力量。
在冷战结束后的较长时间里,除美国在各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外,亚太地区各个强国在局部领域占据相对优势地位,如俄罗斯是军事第二强国、日本是经济第二强国。随着我国国力持续提升,周边格局态势开始进入量变的积累时期,到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时,周边力量对比步入从“量变”向“质变”转折的关口。预计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时,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与我国主张的多边合作体系或将在周边地区并存,亚太国际体系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
2.对周边地缘环境的认知出现较大调整
一方面,我国对周边地缘概念的界定发生变化。“周边”既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概念,也有主观认定的成分。由于我国国力持续增强,导致对周边概念的理解和实际能够影响的区域也发生变化。如在建国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更多将周边限定于陆地边境上的邻国,而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海洋邻国的意义更加突出,进入新世纪后周边界域形成包括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南亚四个次区域的格局。当前,我国国家利益区域的延伸不仅使周边范畴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毗邻”“近邻”地区,还进一步推展到南太平洋诸岛和西亚海湾诸国等“远邻”区域。对周边进行层次梳理可看到三个圈环,第一环由14个陆上邻国和8个海上邻国组成,共20(其中朝鲜、越南是海陆共邻)个国家;第二环包括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南亚四个区域中不同我国接壤或毗邻的国家,共10个;第三环则是与上述四个区域具有紧密联系的地区,如西亚海湾地区与中亚和南亚,南太平洋地区与东南亚和东北亚,共24个国家。因此,从“大周边”界域视角看,我国周边地区已经形成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印太两洋的“一陆两洋”格局,广义周边概念涉及54个国家之多。
另一方面,周边地区在我国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承续和巩固原有四点工作布局的基础上,又将增设人文、公共外交作为新形势下外交开拓方向加以全新部署,进一步将我国外交的布局结构概括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合作是重要舞台”的总体格局。各大单元形成既相互联系、又互为支撑,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其中周边方向不仅在外交战略全局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席位,还发挥着某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事实上,2013年初始,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首秀”均锁定在周边国家。周边议题之所以成为我国外交统筹谋划、前瞻预判的优先考量对象,是因为周边外交同其他战略维度构成盘根错节的联动关系。一是周边布局本身就是构成我国外交版面的主体拼图;二是周边外交又融合汇聚其他寓意和内涵。其一,我国周边地域是世界主要大国利益密集交汇的地区,周边外交必然涵盖相当范围和幅度的大国外交内容;其二,我国周边地区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周边外交和发展中国家外交存在大密度的交集重合;其三,我国目前能够实质参与并有效塑造的多边合作机制还主要集中于以周边国家为基干的次区域、泛区域及跨区域组织,故现阶段在周边地区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成为我国多边布控的基本抓手和主攻方向;其四,地理相近和文化相似的便利条件是我国在周边圈层进行人文和公共外交的天然优势,周边范畴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国人文交流、公共外交最先推进和最易取得成果的优先区域。有鉴于此,2013年10月24-25日,中央首次召开以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为主旨精神的专题会议,标志着我国外交开始从“大国优先、兼顾周边”向“运筹大国、经略周边”转变。
我国外交工作的新战略和新政策
1.以周边为“试验场”探索构建与美、俄、日、印的新型大国关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和稳定的周边秩序是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定点运筹大国和定向经略则是周边方略的两大支点。我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织最密集、互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国际战略力量除欧盟因物理空间的阻隔和地理屏障隔断外,美、日、印、俄等世界主要大国“分居”我国的“东西南北”四方。此种周边环境和地缘形势,需要我国妥善应对四大国对周边安全和周边外交的影响,努力与四国探索构建出一条以尊重为前提、以合作为途径、以共赢为目标的大国关系之路。以周边区域尝试和探索推进新型大国关系,既是中美两国主要利益重叠区域在亚太的地缘实际决定的,也同实践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从具体区域起步有关。
2.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推动周边合作的大方向和主抓手
“一带一路”建设能对接匹配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供给能力和发展需求。当前,在我国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的同时,周边也已成为我国进口能源资源、引进技术和资本的主要来源地,近年来更是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2013年9-10月习近平主席对外宣介“一带一路”倡议的首选国家,便是我国周边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从“一带一路”取得先期成果的旗舰工程和重点工程看,绝大多数“扎根”“落户”在周边国家。周边既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首倡之地,也是初见成效、率先取得进展的核心区域,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国周边战略存在着紧密的联动性和相关性。
推动与周边合作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周边合作和对外开放的总抓手,积极挖掘“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国家发展的产业互补性和经济适配性,借助“一带一路”重塑地缘战略格局和周边关系秩序的契机,推动周边区域合作的空间范围和几何分布从点带状向条块形的升级,进而改善和加持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安全互信,为夯实筑牢中国崛起发展的周边战略依托提供增益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