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平台战略 创新融合路径
2018-11-18张建红
◎张建红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上指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湖北广播电视台提出以“互联网+”为蓝本的融合跨越发展理念,在以云计算为支撑的数据分层架构基础上,建立以大数据为导向的信息服务矩阵,积极实施平台战略,着力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移动新媒体平台——长江云,依托数据蓝海实现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探索区域主流媒体创新演进方向,推进媒体融合生产力质的飞跃。
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一地一端”全域全覆盖,抢占移动新媒体舆论阵地
互联网传播发展和实践告诉我们,得平台者得天下。只有建设自主可控的平台,才能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和生存发展的主导权,这也是新时代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明确了这一目标,我们的融合理念就变得非常清晰:长江云的融合,不能只是湖北广电自身内部的融合,而要通过一个省级区域性平台,实现全省媒体的大融合。
2015年7月,湖北广播电视台下属长江云新媒体集团联合国内顶尖互联网企业,启动了国内首家、面向全省市县的新媒体云平台项目——长江云,并在当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2016年2月,中共湖北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以长江云新媒体平台为基础,建设全省统一的长江云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要求“覆盖全省、功能完备、互联互通、运行通畅”,正式将长江云平台建设升级为省委履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重大工作部署。
按照功能设计,长江云平台是全国首个将舆论引导与意识形态管理、政务信息公开、社会治理和智慧民生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的“新闻+政务+服务”的综合性新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由单纯的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的延伸拓展。
长江云平台通过技术创新打通后台,使N个产品共享一个后台,可支撑万级产品,连接亿级用户。在建设长江云平台之前,湖北全省只有三个市(州)主流媒体建有新闻客户端,县级一片空白。按照“一地一端”的布局,我们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2016年8月底,建成上线了覆盖全省三级117个以“云上+地名”命名的客户端。截至目前,长江云平台汇聚了全省17个市州及所辖县(市)、省直厅局119个官方客户端、新媒体产品8112个,平台综合用户8192万。初步构建起以市县融媒体中心为基础,以各级党政部门为支撑的省市县三级共享的区域性生态级融媒体平台,初步实现了互相连通、一体化发展,党的声音全覆盖、信息传播全媒体、新闻政务全汇聚、网络舆情全管控的一体化格局。
融合生产传播全流程再造:海量内容信息生产传播共享,提升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公信力
长江云平台成功实现融合生产传播的全流程再造,来自各级媒体、党政部门、用户的可靠信源在“中央厨房”生产后进入云稿库,通过互联互通的长江云平台,实现了多终端全覆盖,使全省抱成团、连成片、结成网。长江云的融合,打破媒介限制,实现了广播、电视、报纸、PC、WAP、两微一端等多类型媒介的融合。
依托长江云省级“中央厨房”,实现了全省媒体“一次采集,多样编辑,多种产品,多端分发”。通过“云稿库”实现了海量内容的共享,借助移动采编系统实现了全省记者的扁平化调度和指挥,有效提升了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
依托长江云平台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通过“云稿库”和省级“中央厨房”,重建新闻生产流程,努力实现一次采集,多样编辑,多种产品,多端分发。长江云“中央厨房”不断汇聚全省媒体、党政机关、用户提供的信息,每天的新闻线索、选题、素材等在2000条以上,这些“来料”由内容生产团队进行策划、组织生产、多样态出品。“云稿库”连通长江云平台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及 “云上系列”客户端共享内容,将这些多样态产品向全平台分发,也可供各端口或用户订制采用。
在不断的汇聚、融合生产和分发过程中,长江云平台产生的共享或订制新的产品形态主要有五种:
标配频道。确保中央和省委的声音覆盖全省,直达基层,送达群众。如“湖北”频道由省级客户端长江云内容生产团队生产,通过后台直接嵌入省市县“云上系列”客户端首屏。各市县“云上系列”的新闻主频道,同时共享到“云稿库”,供各端口和用户订制。
共享专题。确保中央和省委重要活动或重大主题宣传内容,实现本地化传播,更精准到达用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就开办了《习近平的两会时间》专题,第一时间发布到全省117个客户端,同步分发总书记讲话报道,形成一体化同频共振,内容覆盖7825万用户。几年来,进入到“云稿库”供全省共享的专题有674个。
联动直播。对重要新闻事件上连央媒、下连市县,全媒体、多终端直播,形成强大传播力。如2016年夏天的抗洪大直播,全省市县参与媒体及“云上系列”达213家,参与报道的省市县媒体记者达3200多人,全媒体直播时长达70多个小时。还有“点赞新荆楚 我要上直播”、《花开荆楚》、“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等联动直播,两年来已达539场,平均至少每天1场。
全媒活动。对重要主题报道和重大活动,采用全媒体联动方式,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我们联合市县“云上系列”和央媒开展了正能量“网红”评选活动、《我心目中的湖北新地标》征集活动、“喜迎十九大,重走党史路——全国党端在联动”“百天百端五千万”广告精准扶贫行动等,截至9月中旬,这样的媒体融合行动到已进行了388场。
创意产品。发挥长江云新闻中心创意生产优势,提升和带动全省市县媒体新闻品质和影响力。长江云新闻中心成立虽然不到3年,已十多次获得包括一项中国新闻奖在内的全国大奖,今年又有3件作品入围中国新闻奖。我们通过“中央厨房”采集素材,先后生产出不少有影响的创意作品。如抗洪沙画《不忘初心,砥柱中流》入围砥砺奋进5年大型成就展,全网点击量过两亿。其他点击量过1亿的产品有6个,点击量过千万的有151个。
政务、服务叠加跨界产业化:破除行业壁垒,媒体空间实现新突破
长江云的融合,不只是媒体自身的融合,而是跨行业、与各级党政部门的打通与跨界融合。目前省市县三级已有2220个政务部门入驻“云上系列”客户端的移动政务大厅,向老百姓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大大提升了政务信息公开的移动化水平。同时,长江云积极探索“媒体+政务信息化”深度合作,有效拓展了传播阵地,实现了媒体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省直方面已覆盖35个厅局;地市方面,云上十堰承接了当地所有的旅游宣传推介业务,云上恩施、云上宜昌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对接当地的信息化建设。长江云切入“智慧湖北”建设,目前已承建了政法为民服务项目、纪委监委综合学习平台、全省舆情应急管理平台等9个大型信息化项目。
湖北省委发文明确,通过长江云探索“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云上系列”运营主体全部是媒体,借助问政栏目的品牌影响力、采编队伍、运行机制优势,将省市县三级客户端后台与各地党政部门工作平台、服务后台联通,让老百姓通过手机全天候“一键问政”。对市民关切的热点民生问题,提至首页“强力督办”,对久拖不决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问政栏目进行公开报道或内参反映,对问政的“回复速度”“满意度”的指标进行评价排行。这些大数据也成为研判舆情、考核党政机关工作作风和效率的重要依据。
“云上系列”客户端推进多样化民生服务融合发展,打通58类152项民生服务接口,建立了媒体与群众的“有效连接”,成为网民口袋里的“办事窗口”。
机制模式创新迭变:从平台型向生态型演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长江云平台建设采取统一建设、分级运营的统分结合模式,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营造长江云良好生态。
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8份文件,对长江云建设作出全面具体的部署,要求各地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推进。长江云平台制定271页整体设计方案,对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制定非常精确的标准,有效保证平台建设的规范、有序、可互联和可持续。这一设计荣获中广联“2017年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恩施试点建设,长江云针对互联网人才奇缺、新媒体和信息化建设无序等市县急需解决的痛点和难点,抓住建设标准这个关键,制定三本产品手册,对每一个操作细节进行规范,推出“十个一”对建设流程严格统一。2016年6月7日,省委在恩施召开现场会,向全省大规模复制和推广恩施经验。随后我们将全省所有“云上系列”客户端一次上线,通过交钥匙工程,在省委规定的时间,用8个月完成了建设任务。
云上客户端的管理主体属于各级党委政府,品牌归当地所持,内容由当地把控,运营由当地负责,收入归当地所有。32个功能模块由当地自主选择,他们像拥有自己的广播电视一样拥有了自己的新媒体阵地。
统一建设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动力,分级运营激发了各级党委政府强大的内生动力,构建了上下齐心的良好生态,保证了长江云建设的速度和品质。
为推动长江云平台从2.0平台型向3.0生态型演进,今年3月,中国记协、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召开长江云平台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为长江云把脉问诊。研讨会后,首届长江云共享大会在襄阳召开,成立了长江云平台运营合作体,试行直播积分制、舆情产品加盟制、广告联合招商代理制,通过整合用户资源提高议价能力,通过策划全平台运营方案增加合作机会,各媒体按访问量、用户数量等指标进行收益分配。最近,长江云新媒体集团与中海油、海尔等企业一起获得了2018年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运营模式转型领军者”荣誉。
两年多来,先后有200多批次来自中央、各省市县的领导和同行到长江云实地考察交流,长江云融合模式被多地借鉴。长江云技术团队担任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传云的总设计和总监理,与相关企业合作承担了部分外省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国际传播,与东盟、新西兰等当地华文媒体洽谈合作建设海外“云上系列”。(相关报道见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