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保存环境 加强藏品保护
——博物馆藏品保护与传承刍议

2018-11-18岳树新

黑龙江史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预防性库房藏品

岳树新

(鹤壁市博物馆 河南 鹤壁 458030)

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公立、民营、合办等不同性质的博物馆近4000个,它们不但属于文化事业机构,也是一个地区政府和产业形象展示的窗口,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众服务等宣传展示和陶冶情操作用,是我国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物质手段和前沿阵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把博物馆作为受知、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在这种形势下,各地都加快了博物馆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步伐,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在不断改善,其保护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文物库房、陈列室等是否满足藏品收藏和展览的条件?什么环境最适宜文物藏品的保存?如何改善保存环境,提高藏品保护水平?这些问题其实在许多博物馆管理工作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文物藏品的寿命,除了取决于自身材质的构成、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它所处的保存环境的状况。影响文物寿命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空气温湿度、空气质量(污染程度)、光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滋生、人为的影响等。藏品的保存环境指藏品保存场所应具备的适合长久稳定保存并能有效控制延缓其病害发展,防止人为破坏的环境条件,包括藏品保存的基本室内环境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消防措施和环境因素的监测与监控。调查表明,不少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是在出土后因收藏环境不佳、管理不善而逐步劣化损坏的。目前,国际上普遍重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监测研究环境、调控改善保存环境成为保护文物的首选科研项目,博物馆环境质量优劣是衡量、评价其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从改善藏品的保存环境入手,建立以预防性保护为主的保护管理理念,努力做好藏品的保护和管理,确保藏品处于最佳保存环境中,是保护好文物藏品的重要途径。

一、藏品保存环境的类型和特征

根据博物馆藏品的收藏环境的不同,初步可以把博物馆藏品环境划分为库房环境、修复环境、展陈环境、运输环境和外展环境。这五种环境,基本包涵了文物藏品进入博物馆后的不同历程及其保存环境的变化。

(一)库房环境

指专门或临时存放文物藏品的库房或仓库。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库房环境,总体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急需进行改善。大多数库房没有专门的温湿控制装置或系统,封存摆放设施也比较简陋甚至不达标,造成许多藏品滋生微生物病害。管理措施上不到位,没有建立专门的库房文物巡查制度,表面积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清理,病害动态变化没有及时记录、登记、建档并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修复环境

指针对文物藏品修复时应具备的室内环境,包括专门的操作间、操作台和相关修复设备、工具、化学药品等。一般博物馆都有针对文物修复的实验室或操作间,但还不能达到相关要求,这样的修复环境对于藏品保护是不利的。修复操作台还不达标或不够专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修复操作台,修复设施、修复材料和工具还比较缺乏或不完备,造成文物修复的效果不佳。修复人员的水平和相关制度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修复室的安防系统管理也有待提高。

(三)展陈环境

指博物馆为展示珍贵文物的价值和艺术而修建的专门陈列室或展览室。目前除了大中型博物馆或博物院外,地方性的博物馆在展陈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文物藏品的陈列方式、陈列设施,都会影响到文物表面保存状态的变化。另外,游客参观也是影响展陈环境的一个因素,应有相应的游客管理措施。

(四)运输环境

运输环境主要体现在收缴文物、外出展陈以及从库房到修复室再到陈列室这些环节。对文物的搬运、包装、保护、安全保卫等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到文物的保存状态。不科学的运输方式会给文物藏品带来极大的风险。

(五)外展环境

文物藏品异地展览时,可能因为气候的地方差异性、展陈室的小环境改变而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从潮湿温暖的南方,到干燥寒冷的北方,可能因为温湿度的变化造成藏品表面彩绘颜料的起翘、变色等病害,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表面酥解、粉化或片状剥落,带来较大的影响。一些出水文物,由于压力的突然改变和释放,可能造成表面变形、膨胀、酥解等严重现象。这就要求对相应的展陈环境提前做好控制和管理,力争把环境差异性降到最低,减小对展陈文物的危害。

二、优化藏品的保存环境,杜绝环境污染

(一)规范库房保存环境,建立健全库房藏品保管规范

藏品在进入库房前,应进行消毒、清洗、除锈、杀虫等初步的技术处理,才能保证藏品本身和库房环境的整洁、安全。库房保管员对库存文物的巡视、检查和管理,是否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时间要求、频度要求、管理内容要求等),这个基本工作是目前很多博物馆还没有真正开展的。

(二)规范藏品修复的室内环境

存在的问题:库房没有保管员的工作室和工作设备,更缺乏专业化的修复工具和材料。库房没有技术室、照相室、接待室。应专门设立照相室,有利于器物的拍照登记建档工作。修复室最好也近邻库房,便于器物的搬移和交接。接待室设在库房也非常必要,既可避免器物出入库的安全风险,也方便外来人员的观摩和研究。另外,保管员和修复师的工作台应当有一种专业化的模式。

(三)优化展陈环境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常态工作,其陈列一般时间比较长,即使是临时陈列,时间也一般都在两三个月左右。陈列室内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展品的延年益寿。把藏品从库房搬到陈列室内的展架上或展柜里,其保存环境就发生了相应改变。

展厅的设计应该围绕藏品环境保护的要求来进行。无论是展厅内大的环境,还是展柜内的小环境,都应当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指标,因此,这应当在展厅布局、展柜制作时就要作为硬性指标向制作单位提出。同时,还要在具体使用前对所用材料进行筛选、抽检和验收,有必要展览开幕前进行相关的环境监测和对比研究,警惕污染气体尤其是甲醛等浓度超标,确保通风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展柜密封性、展厅内光照度都达到相关国家标准。

(四)严格控制运输环节,改善外展环境

文物藏品从库房到展陈列室或者直接参加外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包装、搬运和运输。包装必须符合规定并安全有效,达到运输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藏品从库房搬运到其他任何地方,都应有专业人员(至少有专业人员指导)参与整个过程。有时成批的文物藏品进出博物馆库房或展览室,搬运时必须按规范拿取器物,不能随意拎取器物的薄弱部位(如柄、口部、提手等)。对于外展时,应考虑温湿度的差异性,进行控制和改进。

三、做好藏品的预防性保护

不同材质、不同体量的博物馆藏品,由于其制作年代一般比较久远,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病害或腐蚀现象。对这些病害及时进行调查、拍照、记录、建档,有利于我们掌握藏品的保存状况,做好日常保养和预防性保护工作,及时处理文物的病害,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使得藏品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一)预防性保护及其意义

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保存文物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通过预防性保护工作,可以延长文物的真正艺术价值和实际寿命。著名的意大利修复专家Brandi先生曾提出的“预防性保护”的理念,旨在强调针对文物病变成因进行保护行为,对文物所处环境条件进行干预,清除、阻止或延缓病变的原因和进程。通过预防性保护,对造成藏品病害的可能因素提前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消除造成藏品损伤的一切隐患,有助于文物藏品的长久稳定。预防性保护是针对文物藏品病变成因的保护行为,对文物所处环境进行干预,从而清除、阻止或放慢病变的原因。修复对于文物的寿命而言,是一次阶段性的行为,而预防性保护则贯穿于文物保存和寿命的始终。

(二)做好病害调查,建立病害档案

不同材质类型的文物藏品,其病害类型、病害特征和形成机理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国家相关病害标准和分类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做好藏品日常的“体检”工作。

应有计划开展和完成病害调查与统计工作,对病害种类进行详细划分,评估病害程度和风险分级,建立病害档案。应对每件器物建立专门的保护卡片和保存档案,并通过日常检查其动态变化,及时、准确的记录、登记并载入保护档案。遇到特殊情况发生时,应尽快上报并组织开展处理措施。

(三)坚持日常保养,做好预防性保护

应建立日常保养制度,明确责任目标和工作要求,切实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对文物藏品的日常保养,主要应包括:定期巡查、检查和记录文物表面状况,是否有积尘、裂隙、病虫害等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时上报和处理;尤其对于病害细部应定期拍照,做好对比研究工作;做好病害调查和建档工作,针对病害的发展变化情况,制定未来的保护修复计划;注意搜集文物表面潮湿状态及微生物滋生情况,及时通风和杀灭微生物,降低侵蚀风险。

因此,对博物馆藏品的保护工作,首要应改善它们的保存环境质量,牢固树立预防性保护的理念,坚持日常保养工作。只有首先做好“诊断”,建立完备的“病例”,然后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动态变化,从保存环境上做到改善和良好的管理,才能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把文物病害抑制在萌芽状态,使得文物藏品的病害得到控制和处理,从而达到保存文物价值和传承的目的。

猜你喜欢

预防性库房藏品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论档案库房工作的管理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