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生成的思考与教学策略
2018-11-17邵乐乐
邵乐乐
摘 要: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以“学生的疑问”“学生的错误”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聚焦课堂动态生成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有效组织教学,轻松构建数学智慧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生成;疑问;错误
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灵动的个体,因此,即使课前制订再详细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中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这即是所谓的“课堂动态生成”。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而灵活地处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进而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组织与开展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一、将学生的疑问当作生成点有效组织教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提出各种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与引导。
对此,我感受颇为深刻。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内容时,我按照书上的推导方式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定理告知了学生,本想以此定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求第三个内角度数”相关的问题解答,却不料班上一名学生提出了内心的一个疑问:刚才老师你带领我们用一种方法推导出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只有这一种推导方法?还有其他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吗?这名学生的疑问得到了其他学生的附和,課堂中此起彼伏地响起了“就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的声音。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叫停原本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的原有计划,改为带领学生寻找“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定律其他的验证方法。
方法一:利用多媒体绘制一个三角形△ABC,将∠BAC标注为∠1,将∠ABC标注为∠2,将∠BCA标注为∠3,将∠1、∠2、∠3三个角复制下来进行拼接,这时会发现三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而平角为180°,由此可知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方法二:在黑板上绘制一个三角形△ABC,根据“线段可以由一段无限延长”这一定理,延长BC到某一点,设该点为“D”;过点C做一条与AB平行的线CE;这时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A=∠1;再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B=∠2;由于,∠1、∠2、∠ACB在同一直线上,由此可以得出∠1+∠2+∠ACB=180°,同理可得∠A+∠B+∠ACB=180°,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
在解答学生疑惑的过程中,他们脑海中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认知变得更为深刻,更为立体,如此一来,将学生的疑问当做生成点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切实保障了课堂教学效益,效果颇佳。
二、将学生的错误当作生成点有效组织教学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对此,教师不能一味地排斥学生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而是要将他们的这种错误当成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在立足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做出有的放矢的教学安排,这也不失为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有力组成。
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便可以有力地论证这一点。如,在教学“数据的集中程度”这章内容时涉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新概念,不少学生便经常将三者混淆。在本章的复习课上,我本计划带领学生针对某一生活常见现象做出相关的数据说明,但是却在学生小组沟通的过程中无意听到某一学生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很显然这名学生对这三个概念尚未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与理解,由此及彼,我又联想到其他学生是否也存在概念混淆的学习困难点呢?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按照原有计划组织实践运用的相关活动,而是首先为学生呈现了一家公司中各人的工资情况,如以下表格所示:
随后,我又带领学生以这组数据为例梳理了一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概念及其在一组数据中所代表的真实含义。像在这组数据中,平均数为(5000+4000+2000+2000+1500+1000+500)÷7=2285.71,反映了这家公司工资的总体平均水平;中位数为正处中间的“2000”,用来代表这家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众数为出现了两次的“2000”,用来代表这家公司工资的多数水平……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我没有横冲直撞地进行指责,而是从其犯错误的根源出发进行认真剖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这便使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轻松理解与掌握。由此足以证明,将学生的错误当做生成点之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组织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思维也并不总会按照教师脑海中预想的那样发展,由此看来,课堂动态生成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且必须善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疑问、所提出的错误观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深化,如此,才能在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效益及其质量。
参考文献:
[1]覃婷婷.初中数学课堂生成性认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李文德.预约“生成”绽放魅力:试论初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
编辑 郝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