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生活案例的研究

2018-11-17叶文族

新课程·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活案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叶文族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育模式及育人思想得以改变,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生活化教学法能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生活经验及实践体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教”与“学”在生活化教学法加持下形成闭合回路,实现师生高效交互,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生活案例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案例

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客观事物理解能力有限,为此需教师给予科学引导,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与法治意识,能在心里搭建一个权衡利弊的天平,并用道德与法治作为砝码,帮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有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仍然沿用滞后性育人体系,无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进程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及道德修养的教育目标沦为空谈。基于此,为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研究其生活案例应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秉持有效性原则应用生活案例

在生活中有关道德与法治的案例不胜枚举,教师需秉持有效性原则,合理应用生活案例,将其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借助生活案例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进行《不自卑 不自负 不虚荣》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积极正面的案例,如有的学生不攀比吃穿,在学习与帮助他人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不轻视自己,不虚荣自负,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况,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共鸣。为使学生对不自卑、不自负及不虚荣等优秀品格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师可鼓励学生对以上生活案例进行探讨,通过总结并分析学生探讨的结论,教师能掌握学生心理及思想动向,为开展极具针对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指明方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有争议之声,体现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尊重,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同时这也表明生活案例在学生心里泛起了波澜,这些波澜能影射学生的心理动向,也是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突破口。为此教师需给学生充足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时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将自身思维与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关联在一起,通过师生交互给予学生正确指引,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其能用正确态度看待虚荣、自卑、自负,落实道德及法治教育目标。

二、秉持丰富性原则应用生活案例

道德与法治是营建和谐、稳定、自由、民主生活氛围的基础,为此道德、法治与生活密切相关,为使学生能有效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教师需秉持丰富性原则,灵活运用生活案例,使学生能树立正确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进行“消除歧视 平等待人”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存在不平等待人现象的具体事件,通过分析讨论,在活跃课堂气氛基础上,让生活案例更加真实且富有教育意义。其中,有的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提及,曾经因为身材矮小,在打篮球时受到同队成员排挤,不传球给他,并不让他参与篮球比赛,这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极大打击,教师在听到学生分享的生活实例后,可给该名同学5分钟表演其篮球技巧,让其他同学看到该名学生蓝球运动实力,继而身体力行消除歧视,使学生明晰歧视是蒙在人们眼前的雾,只有消除歧视学生才能看清人的本质,避免伤害他人与自己,达到平等待人的目的。

三、秉持教育性原则应用生活案例

生活是道德与法治的发生地,道德与法治教程是对生活实况的科学整合,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及法治意识,为此教师需秉持教育性原则,结合教育目标及学生道德与法治修养,高效应用生活案例,确保能兼顾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借助生活案例达到创设高效课堂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教学时,可借助信息化教学法,为学生播一段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公益广告,在广告中一对年迈的清洁工夫妇,在凌晨坐在长椅上吃着简单的早餐,身后有一户人家的灯光正巧可以为这对夫妇照亮,使其在清晨中感受一丝温暖,虽然这则公益广告学生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但其深意学生却鲜少揣摩,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这盏亮起的灯是无意之举,还是有心为之,这盏灯又代表着什么。通过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探讨,学生能体会到善良的力量,并明晰善良是一种没有功利属性的行为,其初衷仅是让对方能变得更好,至此善良这颗种子将埋在学生心中,引导其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奉献、乐善好施的人。为凸显学生教育主体地位,教师可鼓励学生分享其在生活中遇到有关善良的真实事件,在活躍课堂氛围的同时,激活学生道德思想及法治意识,达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互营建民主、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为落实教育目标应建立良好氛围,同时教师需秉持有效性原则、丰富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合理应用生活案例,丰富教育内容,充实教学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探究相关知识点,凸显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主体地位,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2]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3.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生活案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化学新课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导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