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英语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8-11-17李美英
李美英
摘 要:进入21世纪,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革,新课改提出以后,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提高整体英语教学质量,建立一种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深入分析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就如何有效促进初中英语教学问题给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先学”;课堂教学模式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激增,国家需要培养更加高质量的素质人才。而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必须做好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學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日常工作经验,我们提出了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上日程。本文中,笔者将深入分析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并结合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出相应的提高对策,以供社会各界教育同仁参考。
一、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含义
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国家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课堂中建立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先学”,教师“少教”,打破以往的教师“先教”模式,确认教学重难点的依据由教师教学经验转变为学生“先学”效果,以此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解放学生天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特点
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三个特点,即主动参与、探究精神、交流与合作。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建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获得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保证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可以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发展成为更高质量的素质人才。
二、如何有效进行“先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已经具体分析了学生“先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下面我们将具体论述高效开展学生先学课堂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要想有效地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先学”教学模式,我们要先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许多学校依然存在一个旧有的错误观念,即学校学习主要在于教师。这种观念是过时的、错误的、不科学的,这种观念下的学生学习散漫、态度消极、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必须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我们并不能保证教师能够时刻关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转变其学习观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1的TOPIC 3 The world has changed for the better.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世界是否真的在变好,谈谈自己的看法”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开展小组学习,加强交流合作
要想做好初中英语课堂的学生“先学”教学模式,我们还要开展小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小组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心得、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彼此进步,从而提高“先学”的学习质量。同时,开展小组“先学”学习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举例来讲,在学习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1之前,我们首先会进行小组“先学”,小组分角色对话、朗读课文,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得出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规划课堂内容,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要想做好初中英语课堂的学生“先学”教学模式,我们要加强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提高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后,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合理规划课堂内容,在互动的课堂当中保证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在学生的“先学”模式进行过后,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检测,例如课堂提问、随堂测验等方式。这样在给学生提供学习和自主思考机会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保证学习成果的真正落实。
进入新时代,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拓展,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尽快引进学生“先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学生“先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论述,深入阐述了其含义、特点,结合教学现状,将日常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列举出来,给出了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只要我们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先学”教学模式,培养出真正有益于国家、社会的高水平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庆心.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J].外语界,2006(2).
[2]李荣.浅谈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9(3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