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1-17肖丽英陈素玲邹毅玲
肖丽英 陈素玲 邹毅玲
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惠东 516300
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1]。其发病主要诱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次,生活习惯作息不规律,精神情绪紧张等因素均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2-3]。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缺乏、反酸等[4]。短期内经相应的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没有形成一个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没有对疾病有一个理性科学的认识,患者出院后的忽视大意,依从性低往往导致疾病复发[5]。因此住院期间在患者健康宣教,生活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护理干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1.2±2.7)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慢性胃炎20例;胃溃疡5例。实验组(25例),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43.1±2.4)岁。其中男18例,女7例,慢性胃炎18例,胃溃疡7例。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及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本次试验。(2)存在肝,肾,心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史或肿瘤病史。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伦理会认可。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常规药物治疗如:抑酸护胃药,抗HP药物,并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护理,包括生活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四个方面。
(1)生活饮食指导: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注意不能过量熬夜,保证休息时间至关重要,尽量嘱咐患者戒烟、限酒,避免加重病情。②根据患者饮食偏好,为其制定特定的食谱,饮食以清淡,低脂,优质蛋白为主,少吃多餐,注意营养均衡,减轻胃部的负担为原则[6]。当然,胃病患者要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一定要及时做到机体内的各种营养的补给,防止一个营养不良和造成贫血等一系列的亚健康疾病。饮食要做到酸碱平衡,当胃酸过多的时候可以选择牛奶、无糖白馒头、面条等综合胃酸,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切忌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7]。
(2)用药指导:一定要给患者建立一个按时按量用药的习惯,一些患者出院后由于工作节奏快等原因未能遵医嘱服药而导致疾病反复,故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十分重要。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仔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具体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予明确告知其使用药物的作用,服药剂量,服药频次,嘱患者按医嘱服药,切勿因症状好转自行停药。
(3)健康宣教:同用药指导一样,健康宣教旨在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知,从根源上去了解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对每一位新入院的患者通过举办讲课活动,印发宣传单,播放宣教视频等方式进行疾病知识的科普,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轻其对疾病抱有的焦虑情绪。
(4)心理干预:心理情绪是疾病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8],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对疾病的康复十分重要。由于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往往会使患者焦躁不安,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疾病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干预通过医患之间的沟通,让患者家属参与其中等方式对患者情绪进行监督,及时反馈,必要时请有经验的专人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及安抚。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表现判断临床疗效:症状消失、胃镜下溃疡病灶完全消失为显效;症状及胃镜下溃疡病灶较前好转为有效;症状及胃镜表现无明显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该组总例数×100%。
1.3.2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采用诺丁汉健康问卷进行评估;对其心理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9-10]进行评估,SDS按四级评分(1~4分),10个正向评分、10个负向评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按四级评分,15个正向评分、5个负向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得分80分以上记为满意。调查内容包括护理舒适度、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等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资料均用Excel进行统计整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表示,分类变量数据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达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χ2=15.791,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在角色,社会,认知,躯体,总体健康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后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SDS及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同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照组护理前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前后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是消化内科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男性较多见[11]。其病因主要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多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但药物治疗始终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疾病的复发问题[12]。此外,长期大量药物治疗容易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病态的心理因素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而降低药物治疗效果。传统护理模式忽略了对患者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研究指出[13],患者的生活作息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因素对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临床护理干预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为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在对疾病认知度上升的基础上增加临床依从性,更好地遵医嘱治疗,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14]。
本次研究对在50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其护理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达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χ2=15.791,P< 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朱喜莲研究[15]中对胃炎胃溃疡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胃粘膜损伤的诱发与精神压力、饮食、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的患者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通过注意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沟通、疏导及安慰,使患者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提高治疗效果;其次,医护人员对患者进健康宣教,纠正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保证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减少疾病的复发;最后应指导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定期门诊随访,提高对疾病的重视度及治疗配合度,从而达到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提高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可在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