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在北疆草原上的生动实践
2018-11-17任世民
本社记者 任世民
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绍兴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如今“枫桥经验”已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
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1月22日至23日,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契机,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为新时代“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使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如何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内蒙古自治区始终不断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那些社会矛盾,不管是哪一年发生的,都是我们应当解决的。老百姓认的是党委政府,不是哪一任领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带着感情抓工作落实,变‘要我解决’为‘我要解决’,以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等不起的紧迫感,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在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改革的过程中,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重要的行动遵循。这其中,基层综治中心的作用不容忽视。
家住包头市青山区的于女士最近发现,自家小区门口及附近主要路口新增了许多视频监控设施。有了这些“天眼”,她感觉生活、出行更安全了。
内蒙古自治区把基层综治平台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纳入平安内蒙古建设整体规划中加以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覆盖率旗县(市、区)级达到100%,管理和群众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结构,加快推进管理方式从事后处置问题到事前发现问题的转变,从事后执法追责向前端服务管理的转变。
同时,大力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建成了全区统一的网上信访信息综合平台,全面实现网上信访。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促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有序化解。
矛盾纠纷化解要立足于抓小、抓早、抓苗头,精准发力。据悉,内蒙古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大调解体系”。五年来,全区共办理人民调解案件72.7万件,调解成功70.5万件,成功率达96.97%。
为了引导更多的纠纷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内蒙古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配合的“大调解体系”建设,建立了政府购买调解服务制度,创新完善大调解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多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持续开展“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镇、大事不出旗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帮助协调解决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法律问题。
“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自2017年年初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集中开展社会矛盾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来,截至目前,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34222件,成功128634件,履行117982件,成功率95.83%,有效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
盟市、厅局领导包案化解。对纳入台账的社会矛盾积案,实行“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包案领导要亲自上手分析研究案情,制定化解方案,分解责任到人,明确化解时限,实现台账内的社会矛盾和积案“清仓见底”。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针对化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严密工作环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积案化解工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信访局和维稳办分别梳理分管领域内时间跨度长、处理难度大、经过努力能够化解掉的“骨头案”“钉子案”和社会矛盾,按照基本诉求、涉及人数、责任单位、办结时限等要素逐件登记建档,并明确相应带案督查的自治区领导。列入台账的社会矛盾和积案,今年1月20日前交办到相关地区和单位。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纳入台账的矛盾和积案进行研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认真开展就地化解工作。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教育等手段,通过公开听证、集体会商、复查复核、政府救助、心理疏导、依法处理等多种方式,因案施策化解,力争使每一件矛盾和积案实现案结事了、不再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