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 跨越精神挑战

2018-11-17陈晋

书摘 2018年8期
关键词:遭遇挑战特色

☉陈晋

2014年2月,习近平同志给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们讲过这样一段历史:

英国从1640年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光荣革命”形成君主立宪制度,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而这套制度成熟起来时间就更长了。美国从1775年开始独立战争到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新的体制才大体稳定下来,用了将近九十年的时间。法国从1789年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到1870年第二帝国倒台、第三共和国成立,其间经历了多次复辟和反复辟的较量,用了八十多年时间。就是日本,1868年就开始了明治维新,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体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讲述的世界历史上的这段往事告诉人们,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的成熟,不是朝夕之功,是需要时间的,有一个渐进过程。

这个渐进过程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每个国家的制度体系都是独特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好了,有人或许会问,我们不是说要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吗?为什么不直接借鉴在西方已经成熟的政治制度,以缩短我们制度体系成熟的渐进过程?比如,他们的民主选举制度。

好吧,让我们再听听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讲过的另外一个故事:

现代民主政治的成果主要是对权力的制衡机制。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著名的“驴马理论”,说的是:马比驴跑得快,一比较,发现马蹄比驴蹄长得好,于是把驴身上的蹄换作马的蹄,结果驴跑得反而更慢;接着再比较,又发现马腿比驴腿长得好,于是把驴身上的腿也换作马的腿,结果驴反而不能跑了;接下来,依此类推,换了身体、换了内脏,最后整个的驴换成了整个的马,才达到了跑得快的目的。

这个“驴马理论”说明,“民主选举”仅仅是一个“马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光是换个“马蹄”,而其他方面不配套是不行的。除了民主选举,还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它们一样重要,一样关键。如果选时有民主,选完没民主,反而把原有的秩序都搞乱了。自己的“驴”没有了,从外面拼装来的“马”又水土不服,那算什么改革?因此,中国的制度体系建设,不能简单照搬外国的“飞来峰”,而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

历史从哪里开始,文化便从哪里开始。文化是国家发展道路的生长土壤,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诸多方面;有什么样的土壤就能扎下什么样的根,长成什么样的树,结出什么样的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需要从文化角度来打量它的模样,说明它的历史必然性了。因此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上、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实践基础。

怎样才能讲清楚这些事情呢?关键是要拥有文化自信。

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历史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文化禀赋的充分尊重,对自身精神价值的高度肯定,在此基础上自觉地传承、弘扬、践行,进而拥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文化自信不是固定人群对既有文化的被动承担,其基本路向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文化自信不只是文化领域的事情,它还直接影响到对古今中外文明历史及其成果的价值评判和选择,直接影响到对现实社会实践及其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价值评判和选择,直接影响到人们在既有道路上实践创造的力度和速度。

在当代中国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虽然彻底摆脱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但仍然有一种危险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西强我弱”的與论文化格局没有变,中国现实的文明发展道路仍然延续着“受疑”甚至“挨骂”的局面。

从国内情况看,我们也遭遇着精神文化层面上的一系列挑战。比如,我们遭遇着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挑战,马克思主义遭遇着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遭遇着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壤上培育和弘扬的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遭遇着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的挑战,革命文化遭遇着在时代精神和历史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还管不管用的挑战,我们坚持的历史观遭遇着各种各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挑战……所有精神文化层面遭遇的挑战,事实上都会归结到怎样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面。能否跨越这些挑战,取决于我们有没有牢固的精神主心骨和深厚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自信发表了许多论述,他的基本观点是,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可以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提供日常行为和生活感受方面的依据,所以它拥有更广泛和更基础的力量;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提供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支撑,所以它拥有更深厚和更深沉的力量;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提供理论和信念方面的支持,所以它拥有更本质和更持久的力量。强调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文化本身的深厚积淀和优秀品质,也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习近平说过这样一段话:“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讲自信,带来的是力量,是执着和定力,也是一种感染力。其实,拥有自信,有时候反倒会受到更多的尊重。

猜你喜欢

遭遇挑战特色
预防遭遇拐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遭遇野人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