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河道规划设计的分析
2018-11-16高福红
高福红
摘 要:水利工程是城市基础建设工程项目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水资源、水环境保护、防洪抗灾等作用。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背景下,加强水利工程优化建设至关重要。基于此,在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上,以水利工程下的河道规划设计为例,就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河道规划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V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61
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的日渐加剧,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重视并实施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为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应将生态保护工作与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提升河道治理力度,促进城市规划与基于设施建设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1 工程概述
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与研究结果的可借鉴性,以某河道建设工程为例,主要针对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的河道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该工程河流全长为12.5m,河流的流域面积约为44万km2,属季节性河流。因此该河流的断水状态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加之受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水污染问题、生活用水短缺问题;河段河岸线不明确、河道防洪抗灾能力差等问题。对此,在进行河道规划设计时,为改善现阶段河道存在的问题,需将河道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进行有效融合,用以提升河道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河道治理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的有效落实。
2 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河道规划设计
2.1 河道规划设计总体思路
根据河道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相关规定与技术标准,提出如下建议:为提升河道防洪抗灾能力,改善水资源短缺问题,许进一步扩建并河流周边水库,提升水利蓄水能力(至少在10倍左右);对河道蓝线与绿线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保证河道蓝线宽度在30m以上,绿线宽度在35m以上,湖泊区域的绿线宽度在30m以上,蓝线在60m以上;融入景观设计理念,利用“城河一体化”建设方法,进行河道景观的科学规划,例如在坝体设计中,为获取河道景观睡眠效果,可适当提升蓄水坝的数量(10~15个左右),并可將拦蓄坝与城市夜景景观设计进行有效融合,提升整体设计质量。
2.2 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河道规划设计的方法
2.2.1 严格遵守相关规划设计原则
在基于水利工程下的河道规划设计中,为保证河道规划设计与生态、景观的有机融合,需严格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进行实践操作: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河道规划设计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河道治理与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并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提升河道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从而实现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的有效改善;实事求是原则,即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借鉴优秀经验的同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有针对性地规划设计,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改善问题,保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1]。
2.2.2 进行河道科学规划设计
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对河道做出了如下规划:基于实践调研结果,对河道及其周边城市用地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与管控,从而提升河道周边绿地面积;建立河流绿色廊道,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相对完善的城市河流网络结构,并通过建设生物栖息地,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修复;通过构建不同河道景观区域,完善河道景观功能,实现河道治理、生态保护、景观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对河道做出了如下设计:依据河道实际情况,对河道河床、线形进行了科学设计,包括河道宽度、河道深度、河道浅滩范围等;结合河道周边环境特征,采用行之有效地设计方法,进行河道断面设计,包括“复式断面法”、“矩形断面法”的科学运用;从河道常见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如水闸、跨河桥梁、堤坝等,进行河道生态与景观设计,如采用自然岩石形式,进行河道堤坝设计,提升堤坝审美性[2]。
3 结论
水资源污染与短缺是现阶段我国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此,加强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河道规划设计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工程的有效融合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水资源污染,实现水利工程项目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的河道规划设计,为河道规划设计实践提供指导依据,从而实现绿色河道生态系统的构建,促进社会生态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云洪.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205-206.
[2]黄晓雷.论水利建设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J].河北企业,2017 (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