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
2017-02-18赵柏毅
赵柏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对于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水资源的日益匮乏,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这些都给人们以警示,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章针对水利工程生态提防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生态水利工程
1 生态堤防概述
1.1 生态堤防的概念界定
所谓的生态堤防,是指在堤防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在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结合河流自身的生态现状,注重河流自身的生态系统需求,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建设具有自然河岸水土循环的人工堤防。
1.2 生态堤防的现状
河流提防的功能,在传统的提防工程建设和设计中,局限于利用河道水资源、防洪度汛等方面。人们对于生态提防,并不了解,因此导致在进行地方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虽然获得了经济效益,但却是以生态问题的严峻、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的。近年来,各种新的理念逐渐被提出,如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等,生态、环保和绿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因此,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即河流提防的建设和设计中,治理也逐渐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提防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集环境保护、生态效益、河流利用为一体的工作模式。
1.3 生态堤防建设的必要性
河流原本的生态平衡,随着岸坡和提防的建设而遭到破坏。河流两旁的动植物,也因提防、岸坡的建设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以往的提防设计,出于各种经济需求的考虑,如航运、防洪、供水等要求,在布置堤线时,设计人员通常会让堤线紧贴岸坡坡顶,使岸坡和提防形成的斜面或直立面十分规整。导致大量的植被和滩涂被占用,破坏了原本的植被,破坏河流的生物链,栖息在这里的生物失去天然的场所。
提防的建设改变了河道的自然面貌,河道的生态环境也因此被破坏。在进行提防设计时,经常对河流截弯取直修筑丁坝,以加快洪水排泄的速度,降低提防工程建设的成本。由此而导致的后果是,工程建设的成本降低,但却影响了河流内的生物以及河道内水流的状况,河流生态环境被破坏。
2 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规划建设的意义
传统的水利工程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仅仅满足人们短暂的社会需求,因此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隐患。长此以往,导致的后果就是水资源出现枯竭。因此,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探讨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而现实的意义。传统的水利工程学,以湖泊、河流等组成的水文系统为研究对象。与之相对的,生态水利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则不限于具有水力学特性、水文特性的河流,而是具备生命特征的整个河流生态系统。
生态水利工程的技术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新建的工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缓解河流生态系统胁迫的技术方法。对于人工改造的河流,提供河流健康评估技术、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提供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水利工程设施生态调度的技术方法。
3 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同时,生态水利工程还融合了生态学和水利工程学的原理。生态水利工程还应满足工程力学和水文学的条件,从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1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原则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组织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其向着有序方向演化,这就是所谓的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帮助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系统自我组织能力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物种的自然选择,根据物种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环境和能源条件,经受自然的选择,继而生存和繁殖。
合适的物种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并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复。而生态水利工程正是基于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恢复能力,通过人工措施的保护和调节作为辅助,逐步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良性发展。
3.2 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
3.2.1 防洪工程规划原则。生态水利工程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人类需求和自然环境的效益。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须权衡各方面的利益,评估工程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治河工程忽视了周围生态环境和河流之间的关系,局限于治理河流本身,没能利用河流的自我组织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来完成河流的自我修复。
規划防洪工程时,应充分考虑周围生态环境和河流的结合,加以规划和分析。除了常规的评估和监测,还须调查和研究相关范围内的生态系统,以了解它们的关系,针对其特点,制订科学而合理的建设、改造规划。
3.2.2 堤型多样化。生物物种多样化和河流形态多样化的前提条件,是堤型和堤线的完美结合。生物物种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河流形态的影响和抉择。在布置堤线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江流湖泊的自然形态,不破坏其原有的特点,保留曲折分散的状态,以免破坏生物物种以及整个生态系统。
宜宽则宽是处理提防间距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应正确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和防洪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充分考虑到河流的自我修复,生物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选择堤型时,需要结合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要求,确保工程安全稳定,适应当地发展条件,运用当地材料,为植被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使河流保持连通。
3.2.3 河岸防护。水陆交界地带的河岸防护结构,是河流治理工程对生态系统的主要冲击因素。水陆交界地带是非常重要的区域,是水生物和陆地生物之间的迁移地带,同时也是动物觅食、避难、繁衍,水生物繁殖的重要地带。因此,应结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工程安全为前提,保护河岸防护形式的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尽量避免将硬质不透水材料应用到河岸防护结构中,使用自然材质的柔性结构和渗透性强的多孔混凝土结构,促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2.4 周围景观建设。江河湖泊的自然价值,在进行水域治理时,应予以保留,避免加入过多的人工建设。加强周围景观的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3.2.5 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在安排施工工期时,应尽量避开生物的发育期,加强对生物的保护和修复。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和特殊物种,在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改善环境,改善植被的生长条件,合理排水。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果。加强工程的前期养护和后期管理工作。做好工程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具杏详,苏学灵.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
[2]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傅春,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原理的探讨[J].水科学进展,2000(4).
[4]郭凯.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8).
[5]丁惠君,游文荪,麻夏.堤防建设中的生态水利工程理念[J].江西水利科技,2008(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