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山塬旱地果园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园艺途径
2018-11-16周星谷王海燕
周星谷 王海燕
摘 要:西和县旱作雨养农业的立地条件,要解决山塬旱地果园的生产瓶颈,唯有因地制宜,勇于探索,从提高果园土壤水分利用率入手,并集成综合园艺技术措施,才是发展果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山塬旱地;果园;水分利用率;途径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04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西和县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利用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果业,是一项非常成功的产业助推精准扶贫道路。由于果品质优味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西和县苹果业面积达0.667多万hm2,是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是,西和县果业区属于旱作雨养农业,由于干旱气候因素的不可逆转和降雨与生长需求的时差错位,容易造成“栽树不见树,建园不成园”的情况发生。为此,有必要探索山塬旱地果园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园艺技术途径,达到丰产目的。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集成综合旱作技术,突出重点,整理出许多适合当地的旱作园艺措施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为西和县苹果业可持续发展和后续管理提供技术储备。
1 品种选择,推广短矮密植园
在山塬旱地选择以短枝型和半矮化抗旱品种进行密植栽培,有利于水土保持,促进植株的抗旱性,提高土地利用率,省工省力。目前主要选择天汪、俄矮等及富士系短枝型品种。通过旱作园艺措施采取改变栽植方式和树形,促进根系向下发育、控制树冠,科学应用生长调节剂等综合措施,发展苹果旱作生产还是可行的,现已成为推动山地现代果园规模化栽培的重要方法。短枝品种的选定及结合合理密植措施,使树叶遮蔽了阳光对地面的直接照射,易形成群体气候效应,减少土地表面水分的蒸发。栽培密度以55~83株为宜。经试验种植,山塬旱地在不具备水肥一体化的地方,不宜建立极矮化的现代果园物业。
2 整地蓄水,浅耕耙磨防旱情
在平整的梯田地栽植苹果树,可先挖大坑,主要是打破犁底层,并结合深施农家肥,用地表熟土覆盖,再进行定植,第1次浇透水,覆土后盖上黑色地膜,诱导幼树根系下扎,以充分发挥土壤水库利用。
苗木成活后,可在秋季施肥,施肥以树干为中心形成一个圆形,如浅斜坡的山区可挖鱼鳞坑,以果树为扇形基点,近树干要低,形成5~15°的一个斜面,这样可便于收集雨水。并将土面整平踩实,减少春季土壤水分蒸发。扇形中部挖1条20cm宽的排水沟,平时用土堵死,如遇久雨大涝天气,可用于排水。
如在梯田山地路旁,可在合适位置多挖蓄水池、水窖等。将水窖口用砼板盖好,以免发生危险。畜水可在干旱的关键时期利用,以缓旱情严重危害。
旱季时提前对果园土壤浅耕除草或耙磨,切断土壤毛细管,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 培肥地力,提高肥水利用率
增施农家肥有明显的抗旱作用,果园全年施肥要贯彻“重点施用农家肥,有机结合无机肥,氮磷钾肥配方施,叶肥微肥做补充”的原则,坚持逐步以农家肥取代化肥,推广水溶肥和缓释肥的应用,以保证肥料的均衡供给。全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率。一般按每667m2产苹果3000kg,约需施用优质有机肥4000kg、纯氮30kg、纯磷24kg、纯钾36kg,全年重点保证4次关键时期的供肥。秋季基肥提倡早施饱施,以有机肥加磷肥为主,配施钾肥,少施氮肥,一般10月份果实采收后应立即施用,早施优于晚施,以利于秋季长根的发育特点和树体的营养积累,施肥量应占到全年总量的70%左右。
追肥应重点抓好花后肥、6月花芽分化肥及8月果实膨大肥的施用,前期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少量施氮,适量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以利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提高。总体以重施秋肥,适施追肥,巧施叶肥,并适当深施,诱导根系向下生长,以增强树体抗旱性能。
4 地膜覆盖,旱作模式移果园
地膜覆盖主要作用是增加早春地温,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为根系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促进根系提早生长和果树蒸腾,相应提高果园水分利用率,促进花芽形成。
覆膜在地表土壤尚未完全解冻时,先将果园地面整平。在树冠投影向内30~40cm左右沿果树行向挖宽、深均为25cm的灌水沟,可作为蓄水沟,将沟土培于树行内,使近主干部分地面较高而行间较低,形成约5°的斜面,并要去除废膜、残枝、石块等,用脚踩平,在树行两边斜面上覆1m宽的地膜。尽量将膜紧贴树干,使水分有效集流到施肥沟。地膜必须要拉紧、铺平,中间每隔2m做压土带,以免大风将膜掀起。幼树用幅宽1m的黑膜覆盖,具有抑蒸、增温、压草等多层作用。
5 秸秆覆盖,一举多得新模式
通过对果园连续3a的试验示范,秸秆覆盖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抗旱新举措,是针对西和县山地果园土层薄、肥力低、水分条件差、土壤裸露面积大,旱情程度不同长年发生而采取的土壤有效管理技术,经过这几年的推广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目前在西和县果业生产上逐步得到应用。做法是将适量的各类作物秸秆覆盖在果树周围裸露的地表上,这个过程通过接纳雨水,使其缓慢腐烂,具有培肥、保水、稳温、灭草、免耕、省工和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养根壮树,促进树体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多种效应。
通过试验表明,秸秆覆盖保墒性能良好,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量60%以上,提高土壤含水量3.2%~4.8%,干旱年份提高达5%~8%以上,且缩小了地温变幅,夏季不过高,冬季不过低,有利于根系的生长活动。另外,可使土壤里的矿质营养元素提高,团粒结构显著改善,有机质增加1%~1.6%,现场刨挖统计,覆盖区域0~30cm表土土壤中蚯蚓数量达63條/m2之多,而未覆盖的山地果园蚯蚓数量几乎为零。同时,土壤疏松,透气性增加,容重比不覆盖的降低了8%~16%,有利于果树吸收利用土壤养分,根据测定,覆盖果园的新梢生长量、百叶重、单叶面积等均显著大于不覆盖果园。要点是秸秆覆盖在果树树盘范围内,同时在果树树干周围留出直径40cm的空间,以便于夏天排涝;并预防冬春火灾发生。覆盖材料广泛,主要有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杂草也可广泛利用。覆盖厚度约20cm,每年应补盖新草,保持草的厚度在20cm,过薄则保湿作用不明显。盖草后在草上星星点点压土,防止风吹。为解决秸秆覆后果树暂时缺氮问题,覆盖前每667m2比常规多施尿素5~10kg,覆盖3~4a后可将秸秆翻入地下,同时再进行新一轮覆盖。
此措施抗旱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易行,这种以草换肥、以草抗旱的途径,是西和县干旱、半干旱和土壤贫瘠果园应大力推行的养地抗旱措施。因地制宜,选择果园秸秆覆盖,同时促进了秸秆禁烧,避免大气污染,真正做到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也成为一条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路子,从而获得多方利益,实现多赢局面。
秸秆覆盖后,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病虫种群及其发生规律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应对果园进行系统的病虫预测预报,制定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6 果园种草,营造综合效益体
果园种草,形成草群覆盖,减少了地表裸露,致密的植被和发达的根系能有效防止风蚀和水蚀,降低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压制恶性杂草的生长,藏墒养苗,实现省工省力。草腐烂后新产生的腐殖质与黏土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团聚体”,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活性,提高土壤吸附性、吸收性和缓冲性,促进土壤供肥能力,使果树生长发育的立地环境得到改善,形成种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立体生态果园,产生综合效益。草种的高度要适中,一般宜选择以须根为主,在土壤中分布不深;低矮、匍匐生长、生物量大、覆盖率高的白三叶、箭舌豌豆等有固定氮能力的豆科草种,其根系没有与果树共有的病害,并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生长期适宜,减少草与果树争夺水分和养分的时间;且地面覆盖的时间长,耐阴耐踏,一年生草待草枯黄时在初冬翻埋以松土养地,以增强土壤保水抗旱能力。
7 整形修剪,园艺措施同奏效
依据旱情,因树制宜,适时适树修剪,促壮保树。采取有利于保水抗旱的修剪措施:修剪程度上尽可能轻;质量上尽可能细;剪口面积尽可能小;修剪以早期疏枝、轻剪拉枝等整形为主,留枝标准宜壮宜匀,促进增加树叶的阴影面积。中期挂果后重剪,主枝上过粗侧枝需疏除,锯大枝要留1cm左右橛(营养桩),促进隐芽萌发,以培养结果枝或结果枝组;剪截小枝留壮芽,伤口消毒后用接蜡或地膜封口,以防水分流失造成干橛,春季及时抹掉多余的萌芽,夏季疏掉无效枝等,高温干旱时减轻修剪量,增加叶面喷肥次数,全年以花定果,合理负载,限制产量,减少树体养分的无效消耗,用促进树势的措施达到提高水分利用。
8 树干涂白,反光抑蒸又防病
将树干涂白剂直接刷涂到主干和主枝上,对阳光有反射作用,可减少阳光直射树体,从而降低温度、减轻蒸發,在抗旱的同时还可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烂果病。
9 试验示范,高新科技提成效
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具有节本增效提质的功效,如黄腐酸、稀土旱地宝等抗旱剂和聚丙烯类吸湿保水剂、植物调节剂如PBO果树促控剂,可对幼旺树或已挂果的健壮果园应用,提高果树的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增强果品的贮藏能力,这都可根据条件引进推广。旱象缓解后,用0.2%磷酸二氢钾和1.8%的阿维菌素2500倍液喷施全树;也可用0.03%~0.05%阿斯匹林溶液叶面喷洒,可降低失水率,增强抗旱力,防止干旱落果。
有条件实行微灌、膜下滴灌、渗灌的园区也可参考旱作模式的点滴措施,以形成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山塬旱作果园管理技术体系,促进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周星谷(1976-),女,甘肃西和人,农艺师,大专,研究方向:农技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