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讲”成为推动历史深度学习的有力抓手

2018-11-16李磊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讲深度学习历史

李磊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扎实推进“学讲”,以推动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推动未来教育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有力抓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质,将故事移植、学法体验和“课魂”感悟融入“学讲”之中,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讲”;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71-02

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在比对了国家新标准,借鉴了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教育部在2016年提出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罗滨指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直指教学系统中四个最基本的问题——教什么、学会什么、怎么教、怎么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推动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自然也就成为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鉴于该课题内容广泛,笔者仅就“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浅显论述。

一、在“学讲”中植入“故事”

历史是由无数个历史故事构成的,所以历史课不能脱离故事的支撑。历史故事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将其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枯燥、抽象的歷史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故事细节等。例如,笔者在执教历史必修一“明朝的内阁制度”时,引入了内阁首辅张居正在首辅位置上的政治行为及其死后的下场等相关历史故事,以供学生阅读探究,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去讨论理解内阁首辅的职能权限等问题,并把自己的习得勇敢地表达出来。同时笔者提供了明史研究专家孟森、朱东润、黄仁宇等人对明朝内阁首辅高拱、张居正的相关评价,以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这一难点问题。根据课后反馈来看,将重难点知识以“故事化”和开放性的探究交流等方式进行处理要比直接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课本中给出的现成结论更有效、更深刻。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提供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并展示出来,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一个个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故事串联起来,必然会使课堂更加有“历史味”,更容易培养学生浓厚的学科兴趣。以“五四运动”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对五四运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查阅摘录五四运动爆发当日学生游行路线的变更问题,火烧赵家楼的细节过程,抵制日货过程中“十人团”打、砸、烧的举动,亲身经历五四运动的人们的“选择性回忆”等翔实的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背后隐含的一些非理性的、含有激进成分的做法,使学生形成正视历史、关注当代的意识。

二、在“学讲”中体验“学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分析历史问题时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鉴于此,笔者主要是通过史料教学的方法来达到课程标准以上要求,如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史料的研读甄别分析,史料与史论的关系等。

以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评价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和网络上去查找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把作者的观点及论据摘抄下来并放到课堂上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组探讨相关问题。学生提供的资料非常丰富,有的是叙述辛亥革命后大小军阀割据导致社会混乱不安,有的是描述政党多如牛毛,政局动荡频繁,有的是描述底层百姓抗租抗税斗争此起彼伏的现象,有的还提供了民国初年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具体数据……在讨论的环节,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辛亥革命的影响有哪些?我们该怎样去评价这场革命?从学者们不同的观点中,你认为史料与史论有何关系?”这种做法,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增强论从史出的历史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对史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了学生“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 “史证”意识。经此体验熏陶,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得到逐步提升。

三、在“学讲”中彰显“课魂”

“课魂”即一节课的灵魂,也称教学立意。按照聂幼犁老师的理解,“课魂”是指预设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的核心概念。当前的很多历史课堂只是在机械地罗列历史事件,总结考试要点,而为何要学习这些知识,其更高层次的价值何在,是不明确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审视每一堂课,给我们的历史课堂“招魂”。怎样挖掘一节课的“灵魂”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认真研读教材,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专题的线索,又要关注每一节课在专题中的独特之处。此外还要多多阅读相关的著作论文,撷取与教学立意关系密切的科研成果为己所用,丰富课堂教学,凸显“课魂”的引领作用和更高层次的教育价值。

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依据学业考试的要求,学生只要掌握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以及胜利的历史意义等知识点即可。达成这几点目标是很容易的,关键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反思:为什么而教?除了应付考试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更高的价值?依笔者理解,是为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及责任感而教,是为加深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反对战争、珍视和平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认同而教,这就是本课的“课魂”。如何设计教学?先是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使学生理解弱国受欺、主权难保的道理,再联系当前中日两国之间的摩擦,由学生来发表他们内心的想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全民抗战一目,则是通过播放视频影片,让学生在一幕幕悲壮惨烈的抗战中,感受国人在大敌当前、民族危亡的形势下,不惧强敌、共赴国难的伟大牺牲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构筑成中华民族不可逾越的热血长城,最终战胜了狂妄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在观看完视频后,组织学生谈感受、讲体会,解读抗战取胜的因素等。在“反对战争、珍视和平”的探究活动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战争中发生的一件小事:一个日本兵在河边洗苹果时,一不留神苹果被水冲走了,正巧被河下游正要捧水喝的一个中国士兵捡到,两个士兵同时看到了对方,恰巧双方的枪都没有带在身边,所以,两人顿时都愣着站在那儿盯住对方不知所措。那个日本兵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好吃吗?”更加吊诡的是,那个中国士兵居然会用日语答“谢谢”,然后扭头就跑,消失在茂密的丛林中。对于这样一幕,有学生感慨道:如果没有战争的话,我们这个世界该有多美好啊!至此,课堂的情感教学目标得以升华,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反对战争,和谐相处,珍视生命,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与使命。

本文所述肯定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调整与打磨,但笔者相信:只要在历史课堂中扎实地推进“学讲”,借助这一有力杠杆,必将能推动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总之,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推动未来教育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有力抓手,实现深度学习,将深度学习转化为每一堂课的具体策略,需要教师共同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红.五四运动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7):9-17+43.

[2] 聂幼犁,於以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理解与评价[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7):10-13.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学讲深度学习历史
打造精彩的语文“学讲”课堂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学讲”教学方式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思考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新历史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