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11-16高琳赵文瑜吾米提·努尔布拉提黄洁

消费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监管对策

高琳 赵文瑜 吾米提·努尔布拉提 黄洁

摘要:随着“互联网+”政策的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发展迅猛,网络贷款平台呈现井喷之势并在学生中掀起了网络贷款的热潮。然而网络贷款因其管理的不到位、制度的不完善引起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校园网络金融贷款需求者信息统计体系,从多方面探究影响网络贷款的各种因素,探讨网络贷款的利弊,并提出完善网络贷款管理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贷款 风险隐患 监管对策

一、样本说明

(一)样本描述

该调查以南京高校在校未毕业大学生为对象。考虑到调查内容涉及大量主观问题,为使调查所得数据更具说服力、起到对初期调查(线上)的补充效果,项目调查问卷以线下的形式向外扩散。

(二)资料收集统计

共计发放自填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

二、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校园网络金融贷款需求者信息、需求状况、金融贷款了解状况、校园网络金融贷款与助学贷款差别、校园网络金融贷款存在环境五方面分析大学生网络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一)校园网络金融贷款需求者信息统计表

首先通过对调查学生的年龄分布结果得出,在大学四个年级的分布当中,调查对象的分布相对集中在大三;其次在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中,以排除祖父辈为前提条件,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规模大多呈现“2+1”模式,即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其需求能被父母尽可能的满足。与此同时家庭收入与大学生生活费直接相关,也对大学生消费水平构成最直接的影响。

(二)大学生校园网络金融贷款需求状况

1.收支平衡程度存在不符的情况,是大学生选择网络贷款的直接原因。调查可知,选择网络贷款的直接原因是收支不平衡,即月消费超过月生活费。就统计数据看,绝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与消费水平基本相持,而有33.5%的学生存在月消费额度超过月生活费的情况(图2),这部分学生便是网络贷款的潜在用户。

2.消费观念与行为是影响大学生网络贷款的主要因素。

(1)消费观念。由调查得,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大致可分为:能省就省13%,有计划的消费7%,想花就花40%,无计划无想法40%。因为有计划有想法的消费仅占20%,大多数消费是随心所欲的,所以在有限的经济来源下,会出现月消费超支的现象。

(2)消费行为。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此不存在巨额消费,但是轻奢品还是有较高的存在比例,其中:数码电子38%,鞋服和化妆品32%,食品住宿20%,占比较高,也是目前大学生可能超过月生活费贷款消费的主要项目。就数码电子产品而言,其消费额度一般在10000元以内,多数学生会选择分期乐等贷款方式,既能获得心仪产品,又能在能力范围内还款。

(3)消费方式。如图3所示,在可以选择的贷款方式中,占比最大的是蚂蚁花呗,选择理由主要是“阿里巴巴值得信赖,比较安全”、“方便可靠”等。由此可见,对阿里巴巴这个品牌熟悉且信赖所以花呗更受青睐。

3.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是影响网络贷款的主观条件。根据调查,大学生对待网络贷款的看法:不支持,尽量避免占39.02%;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占29.27%;合理利用占17.07%;多加宣传教育,走正规渠道占14.63%。整体来讲,南京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贷款保持理性态度。

(三)大学生校园网络金融贷款了解状况

1.大学生普遍对网络贷款了解不深。首先,大学生对网络贷款的了解途径太过混杂,其中通过社交媒体上网络平台发布的广告了解的比例达到近乎5成,而大学生刚刚接触社会不久自我判断意识不强,再加上所在高校对网贷知识的普及率只有37.38%,因此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都可得出上述结论。

2.网络贷款对大学生下一阶段资金需求是有相对影响的。当生活费满足不了大学生消费需求时,有近40.58%的选择通过网络贷款进行消费。与此同时,在后期进行网贷还款时,自己兼职还款的占到了26.09%,其次是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其比例为17.39%,最后是直接向父母索要占到了4.35%。

3.对于是否利用网贷,大学生的观点呈现对半分的情况。其中认为网络贷款是个无底洞的持不赞成观点的占到了46.38%,而认为能解决暂时用钱需求且自己能合理运用的占到了49.28%,两种观点相对持平。

4.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4.93%的同学获得过诸如分期乐、蚂蚊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贷款。因网络支付购物与支付平台的发展,学生对蚂蚊花呗等较为熟悉,在拥有一定资信的情况下,大学生获得网络贷款较为容易。

(四)校园网络金融贷款与助学貸款差别

对于“网络贷款”这个相对陌生的词汇,我们运用相对熟悉的“助学贷款”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得出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利弊。

1.利:(1)申请条件和手续都较简单,易操作。大部分贷款平台,只需要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以申请,并且不需要面对面签约,只要用手机app操作即可,这种操作简单的方式更加吸引了在校大学生的兴趣。(2)审核和放款速度快。比起在银行贷款的审核严格,放款慢相比,校园网络贷款更能满足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需求。“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最高额度达50万元”等这些“诱人”的广告语体现了上述特点。

2.弊:(1)利率高。校园网络贷款通过虚假宣传,诱导大学生。例如:名校贷“月利率0.99%”的营销噱头,实际换算年利率高达22%,比银行利率4.5%高出接近五倍。网络信贷平台通过虚假宣传和营销噱头,抓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诱导学生贷款,甚至采取传销式宣传,套牢大学生。(2)超前消费,资不抵债。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网络信贷给予大学生消费一注强心剂,让大学生更加坚定地去消费购物,然后分期偿还贷款。然而常常是刚还完一笔又借一笔,或者因为还不起目前平台上已经借的贷款,而从其他平台上再借一笔来还,从而累计欠债无数。(3)催债手法暴力。各个平台为保证大学生还款,采取的催收手段有的相当暴力,例如:被媒体曝光的裸贷,通过打爆借款人的电话、发恐吓短信、骚扰借款人的室友、家长、老师的方式催收等,最终导致学生因无力还债而自杀的案例数不胜数。

综上所述,网络贷款有利有弊,而不正当的贷款途径必定弊大于利。大学生作为网络贷款的特殊群体,贷款机构通常采用诱导的手段吸引大学生贷款。而大学生因缺乏足够的辨别力而选择了不正规的贷款途径,从而深陷网贷的泥潭。

(五)校园网络金融贷款存在环境

通过数据调查,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宣传及知识普及力度不强,仅33.33%的学生表示学校有相关的宣传教育,与此同时,49.28%的学生表示学校有针对网络贷款的监管与查处措施。学校对于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宣传教育力度没有查处力度大,这样的数据有些不合逻辑。针对这样的调查结果,能看出学校对于大学生网络贷款没有足够的关注度。没有政策的把关和扶持,便给大学生网络贷款带来了严重的漏洞,这是影响大学生网络贷款现实因素。

三、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影响因素

经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可总结为:家庭环境、消费行为、大学生社会心理、网络金融平台的普及、金融贷款机构的宣传与诱导以及学校及相关部门缺乏监管教育这六大主要因素。

(二)针对大学生网络贷款行为的合理化建议——基于学生角度

1.培养良好的消费意识。一方面,可以利用学习之余做一些兼职或实习,通过工作理解到挣钱的不易,进而养成节约、理性的消费意识。另一方面,要摒弃攀比、挥霍、享受这些不良消费意识,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工作,体味生活百态,融入社会。

2.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其一,大学生应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每日简要记账,每月一结,从而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开支的目的;其二,除了勤工俭学之外,大学生还可以尝试正规渠道的小额投资,例如股票、基金定投等,这样的投资风险性不算太大,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合理的理财与风险意识,也是对大学生投资能力的提高与实践锻炼。

(三)针对大学生网络贷款行为的合理化建议——基于学校和政府角度

1.政府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平台的监管和惩处力度。虽然政府已发布《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案,但还应进一步制定出更具效力的法律法规,并联合金融监管部、公安、工商、工信等多部门,从源头抓起,对网络贷款的整个流程,各个步骤严密监管。首先,要加强对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金融网站和P2P贷款平台的全方位监管,坚决打击欺诈、违法放贷行为。其次,应该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对网络贷款平台可以经营的业务种类和范围作出详细规定,为网络贷款提供一个有序发展、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2.学校方面:做好防范和预警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状况。

(1)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树立学生对网络贷款流程、途径、实质、利弊等全方位的认识。大学生之所以会深陷网络贷款的泥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不完全了解网络贷款,也没有做好未来财务规划的情况下,草率地选择了网络贷款。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而加强学生对网络贷款的认识和教育,是从源头上防范大学生误入歧途的有效方法。因此,学校应该定期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将对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防治工作纳入到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系统中,形成规范严格的工作条例。

(2)督促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观和消费观。学生之所以会选择网络贷款,其根本是由于消费观念及行为的不当,导致入不敷出。所以,學校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是防范网络贷款的根本所在。首先,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教育学生不盲从、不攀比,引导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然后,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及家庭情况,评估学生的消费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借贷行为。最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支持、适当控制学生的消费支出,帮助学生科学制定消费计划,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3)密切关注学校周边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对大学生网络贷款的了解渠道主要是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广告、周边人介绍等方式。这些不良信息的侵入和学校周边环境的好坏有密切联系。切实治理无关人员进入校园随意张贴广告、开展宣传或促销活动,对已经在校内张贴的网贷广告要及时清理。通过海报、网络、展板等形式做好有关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学生网贷的监控与引导。

对于防范大学生网络贷款行为,需要政府、学校、学生、家长各方面的重视和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社会观、价值观和消费观,正确认识网络贷款,切实保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利益。

猜你喜欢

监管对策
农药产品中隐性成分产生原因及质量监管对策
中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状况及监管对策研究
上海市医学检验所执业现状及监管对策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及监管对策
我国P2P网络信贷存在的风险及监管对策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分析
企业信用缺失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对策研究
兽药产品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