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产品中隐性成分产生原因及质量监管对策

2017-05-12闫伟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监管对策产生原因

闫伟丽

摘要 近年来,在农药中添加隐性成分的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农药质量问题和隐性成分添加原因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以为提高农药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药质量;隐性成分;产生原因;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53-01

农药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控制农业病虫鼠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为农药质量不合格或添加隐性成分导致使用不当,会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农药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从农药标签及农药质量合格率检查情况来看,2016年对102个农药样品的标签进行核查,其中52个标签合格;在50个不合格标签中,19个标签扩大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6个标签假冒农药登记证,2个标签登记证过期,10个标签农药名称或剂型标注不合格,6个标签毒性标注不合格,38个标签商标标注与登记不符,12个安全间隔期及注意事项标注不合格,厂家确认为假冒其产品的有24个,而农药质量检测合格率为83%。其中,8个农药产品中检测出隐性成分,这些添加的隐性成分主要包括异丙威(高毒)、毒死蜱(低毒)、吡虫啉(低毒)、克百威(高毒)、氧乐果(高毒)、敌百虫(低毒)等,这些添加的隐性成分危害巨大。

1 导致农药隐性成分存在的原因

1.1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而故意添加

随着产品老化和靶标生物抗性水平的提高,目前的农药登记产品防治效果明显降低。为提高农药产品的防治效果,生产厂家会在现有的登记产品中添加隐性成分来降低生产成本[1];或通过在其登记产品中添加价格低廉的农药,并降低登记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来牟取暴利;或在农药有效成分中添加种类繁多的助剂,以逃避处罚[1]。在农药中添加隐性成分现象本身就存在着市场需求。这是因为农民在购买了添加有隐性成分的农药之后,发现施药效果比之前好,主观认为这种农药好,便继续购买。

1.2 企业造假扩大使用范围

目前,国内农药生产厂家过于分散不好管理,使一些不法农药厂家有机可乘。再者,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进口农药和政策监管力度加大的双重压力下铤而走险。一些企业的产品杀草谱窄,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不能及时做好产品更新换代工作,擅自添加当前销售情况较好的农药,或调整产品组成以适应市场需求,获得利润[2]。

农药隐性成分对农作物、人畜、环境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和使用风险,威胁使用者的安全。目前,农药中添加的隐性成分大多数为中毒或高毒,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尤其是产品标签上一般不会标出隐性成分,农民不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施药安全。另外,一旦发生人畜中毒事故,无法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延误救治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同时,也会加速病虫害抗药性的发生,使害虫再次猖獗,更重要的是农田中的残留污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降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

2 农药质量监管对策

2.1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核查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要求经销商对假劣农药立即下架,停止销售;标称生产企业确认假冒其产品的按假冒产品处理,销售商要按照销售档案收回已销售产品,防止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各地州市农业局也要加强对辖区内农药销售商的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严肃处理经过检验后产品不合格的销售单位,认真追查不合格产品来源,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同时,增加低毒农药试点,并给予相应补助,以低毒农药代替高毒农药[3]。

2.2 加大对生产经营假劣农药企业的处罚力度

从源头上加强监督管理,严禁违规生产假劣农药。相关農业执法部门要通过立法严厉惩处造假企业,明确最低处罚金,实施禁业规定。让生产经营假劣农药者丧失能力、产生畏惧心理而不敢继续造假。落实农产品从生产上餐桌可追溯制度,让农产品生产者承担责任而不敢肆意施用农药[4]。

2.3 农业部门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

加大对假农药和添加隐性成分的监管,深入农药企业进行调查。进一步完善农药登记制度,拒绝农药套证现象。

2.4 加强宣传教育

农药生产企业、经营者、农民要树立合法生产理念,农业部门对农药法律法规要大力宣传,让农药行业从业者正确认识各种行为的合法性。倡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者明确了解销售农药的药性,从正规厂家购买农药;尤其要对农民进行教育,从正规农药连锁店购买农药;要选择信得过的产品,学习如何辨别农药标签,并在购买时向经营者索要正规发票并保存好,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参考文献

[1] 孔志英,张强.农药产品中隐性成分的危害与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管理,2014,35(10):11-14.

[2] 隐性成分快速检测技术助力农药打假[J].今日农药,2015(9):29.

[3] 孔志英,张强.农药产品中隐性成分的危害与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10):11-14.

[4] 汪建沃.整治农药隐性成分要出重拳下猛药[J].农药市场信息,2014(6):15.

猜你喜欢

监管对策产生原因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及监管对策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