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向度:当下、存在与和解
2018-11-16撰文王一
撰文_王一
林语堂有过一段评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社交时代的常态
你孤独吗?也许并不。
每时每刻,有那么多信息在你的世界里呼啸而过,在人海里你甚至只想寻一个避难所。你换伴侣、与陌生人交谈、参加聚会、开启一场又一场旅行,你严格遵守“一键转发、随手点赞、及时分享”的原则过好每一天,是新潮观念上的KOL和人群里的Social Queen。
喧闹的生活如巨浪般涌上来,在一片花团锦簇中,亲密关系和自我意识却坍缩成小小的点。你隐约察觉到不对,乏味的依旧乏味着,疏远的却愈发面目可憎起来。你尽量为自己创造快乐,一个人吹灭生日蜡烛,买下第二杯半价的饮料,从这个爱豆的墙头爬到另一个,再迫不及待地打下一串“233333”和“hhhhh”。
大多数时候,你可以平衡内心的疏离感与外在的压迫感。然而一旦这个状态被打破:失恋、宠物出走、工作烦心、梦想死亡,甚至还不需要变化,可能只是刚才第二杯半价的奶茶特别好喝,你翻出通讯录却不知道和谁分享,或者今天老板的穿搭土爆了,你打开微信却发现工作群里同事们正在排队闭眼吹,你感到万分压抑却难以言说,就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与你相隔了一个宇宙。那些粗粝的、残酷的生活真相、琐碎而难以描述的日常,都是你快速滑向深渊的推手。你默默告诉自己,都是常态都是生活,不要紧只要一夜暴富就解决了,冲鸭!
只是偶尔,很偶尔。在午夜梦回之时,你冷汗涔涔地醒来,惊觉只身已过万重山。回首来路,却是所历苍苍,所得茫茫。
人际孤独和存在孤独
这就是孤独了吗?当我们谈论孤独时,我们是在谈论哪一个词,是焦虑、痛苦、无助还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
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孤独”包含了人际孤独和存在孤独。人际孤独是与人的分离,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存在孤独则是一种更基本的孤独,是作为人与世界上一切物体间无法消解的鸿沟,从人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无法替代性中生长开来。人际孤独与存在孤独部分相通,受人际联系和文化影响,存在孤独时常能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然而,随着大家庭消失、邻里关系淡化,外卖、快递降低了人对面对面零售网络的依赖,就连儿时伙伴们也因为交通发展而散落天涯,人与人之间被远远地分隔开了。物质多样性、网速、物流,解决了生活中“活下去”那部分的技术问题,却又造成了更深的心理困境:人的边界无限延展,亲密关系加速剥离,人际孤独对存在孤独的抑制失效了。
存在“exist”这个词,由“ex-,向外、外部”和“-sist,站立、立足”组成,可以理解成“to stand out”,意味着一个人要成为独立的生命,就要经历关系的解绑,“能接受人是孤独的事实,便是长大成人的标志”。在技术、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中,每个人都在与幼年时不成熟、无力的自我分离,通过日益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和观点表达渠道,相比过去的人,现代人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个体成长和生命意识的建立。
于是,伴随存在的孤独被成倍放大了,人能够意识到并愈发强烈地意识到:人际孤独与存在孤独都亟待解决,我们既不能从人际中获取安慰,也无法继续退缩在不成熟的自我里,对存在的孤独置若罔闻。从个体的状态发散开去,孤独正逐渐变成典型的城市问题——在不需要建立真实联系的荒漠上,孤独与孤独们撒欢奔跑了起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喜欢孤独的,礼俗社会讲究的是和谐大家庭与众人拾柴火焰高,谈论孤独算不上美德,甚至是一件上不得台面的事。纵观历史,盛世是没有孤独的,市井里也没有,只有晦暗如南北朝才可瞥见孤独之影。但也幸好还有佛经、老庄和玄言可以寄托,让人在尘世之外观照内心,寻得排解之法。
《金刚经》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放弃执着和物欲,收视反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能远离外在困扰,获得内心的大自在、大圆满。与之类似的,还有“致虚极,守静笃”,在纷繁的生活和信息流中,收起自己的感官向内探寻,当你与内在的自己合为一体,心境明澈而不妄为时,众声喧哗下原本空洞的孤独,便被慢慢隐去了。但是老庄哲学又说,生命本质上还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的,解决了内心的困惑又如何呢?“恍兮惚兮”,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完成生命的过程,自然也就没有人能替你感受其中悲欢。
于是,一切都清楚了。社交网络发展、物欲膨胀、自我意识成长,都不过是影响孤独触感的因素,众因交杂,所以当下的你对孤独有更加清晰的体会。你可以寻求与孤独和解,让它成为你的一部分。但是孤独本身却是绝对的、永恒的,是人的原罪和根本属性,最浮夸的取乐方式和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终极的孤独。孤独不可怕,将孤独视作人的对立面,并要与之抗衡的想法,才是可悲的。
你想到那天在黎明醒来,床榻有余温,爱人鼻息轻悄,“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前一日没有处理的300项工作与第二天的菜场采购清单堆在床头,而你正与这琐碎的一切,呼吸着同一片庞大而永恒的寂静。